知止浅议
知止,而后有定。这是《大学》中的一句。知止是一种人生境界,是人之所以可以安定神思,周详思虑的重要前提。直到读到陶渊明的那首《止酒》之后,我才发现,其实,“知止”更是一种心境明媚的开阔,是一种自我释放的从容。
“坐止高荫下,步止荜门里。好味止园葵,大欢止稚子。”简单的四句话,却把一个闲逸自得,波澜不惊的生活勾画出来,如同中国写意山水画,寥寥几笔,却情景生动:闲坐时,最合适不过于高高的树荫之下,最好的风景就在自家院子之中。好吃的东西莫过于自己亲手种下的那些自然之蔬,最快乐的事就是看着童稚天真的孩子在身旁玩乐。陶大师的美好生活,就在这四个“止”中,真实而清淡地展开。
陶老先生的祖父曾经是晋朝大司马,父亲也入过仕途,自己也受家族影响涉足政坛,而因其淡泊名利,不愿委屈自己内心的清澈与明静,更不愿卑微了自己的尊严换取殷实的虚荣,故而辞官卸任,回归布衣。身处乱世之中,陶老先生家境非常清贫,而他却有着不为世事所左右的独立灵魂。他知道自己内心深处最需要的是什么,知道哪些东西对于生命而言是不可苟且的。于是,知止而定的陶先生,没有为了那些得不完的权富而搭上一生的清静和从容。他“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坐着小船,迎着江风,迫不急待地回家寻求自我去了。他卸任归乡,享受起了心远地自偏的归隐生活。关上柴门,坐在树荫之下,看着孩子们玩耍,享受天伦之乐,闲散的生活惬意地铺开。家中衣食足,心中无贪欲,陶先生的生活就这样在凡尘中的田园一隅被勾勒得如此写意。在那青山黄土的自然,看日出日落的唯美,看着小鸟归家的和谐,陶老先生切实感悟到了真正的人生意义就是那份宠辱不惊的淡定与安宁。
再回头看看我们的生活吧,这世上的诱惑层次丰富,种类繁多,零乱而迷离。这些所谓的“诱惑”,包裹着虚荣的外衣,挡在我们的眼前,幻化了我们的判断。在无尽的追逐中,多少人成了欲望的奴隶,他们抛开了原则,失去了自我,挣扎得狼狈而投入。还有更多的人,像是上紧发条的木偶,不知受制于什么,永远没有停歇的时候,无尽地奔跑,只不过是在原地打转,走了那么久,走得那么累,却忘记了自己为什么而启程。人,没有了自在,便不能在自然状态中,享受平静的生活——这就是不知止的代价。
而只有懂得知止的人,才能在这凡尘中把持自我,才能在欲望面前坚定地转身而去。
真正的幸福是什么呢?也许就是抛去浮华的心灵回归,是平凡真实中的人生体会。现在人都爱说“很郁闷”,说什么都是“浮云”,仿佛被世界抛弃,又仿佛抛弃了世界。其实,最真实的幸福,就在自己身边,而不在千里之外,只需要懂得珍惜,而不用疲惫地追寻。
不争,不嗔,不怒。知止,而后有定,而后从容,而后勾勒出自己的写意人生。难么?知止,就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