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我县非公企业团建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加强我县非公企业团建的思考与建议企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最重要的经济组织,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也是共青团的重要工作领域。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快速发展,大量青年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集聚,非公企业领域团员青年成为继学校之后的第二大块共青团工作主阵地。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更好更有效地加强和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团建工作,更好地巩固党执政的青群众基础,是现阶段共青团工作面临的现实问题和重要任务。
一、非公企业团建工作的重要意义
1、做好非公有制企业团建工作,是共青团组织巩固党在非公企业青年群众基础的必然要求。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是共青团的根本职责所在。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必须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团建作为共青团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教育优势,最大限度地把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广大青年团结、凝集在团组织周围。
2、做好非公有制企业团建工作,是共青团组织服务企业生产发展的关键。着眼非公企业的本质功能,创造性地寻找共青团工作切入点服务企业发展是关键。加强非公企业共青团组织建设并积极开展团的各种活动,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人才效益的取得。通过开展“青年文明号”、“青工技能大赛”等活动,服务企业的生产、管理、经营、服务,有助于企业在管理、技术等方面的不断进步,促进企业健康发展;通过开展青工思想政治教育,向广大团员青年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开展青年志愿者、爱心助学和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能有力提升企业的软实力,在塑造企业文化、宣传企业形象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开展青工维权、推优、先进典型评选等工作,可以提高广大青年的工作积极性、增强青年的归属感,吸引和留住更多的青年人才,为企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3、做好非公有制企业团建工作,是新形势下共青团自身发展的需要。加强非公企业团的建设,能够进一步扩大团组织对团员青年的有效覆盖,整体推进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实现团组织的网络和活动全覆盖,做到哪里有团员青年,哪里就有团的组织和活动;能够加强流动团员管理,减少团员流失,切实增强团员青年的归属感和团员意识;适应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不断加大非公企业团建,能够不断增强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当前非公企业团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我县近年来大力实施“工业立县”的战略,加快“三个**”建设,目前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58家,限额以上商贸企业76家,非公企业建团数不足60家,不足一半。据调查了解,当前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开展共青团工作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团组织发展不均衡。目前,全县13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限额以上商贸企业。从规模上看,小到几个人的“夫妻店”、创业团队、孵化企业,大到年销售额上亿元的股份制公司,大多数企业只有数量较少的团员青年,且分布面广,难以形成集聚效应,建立企业团组织难度较大。我县非公企业团员青年比较聚集的是餐饮服务业、广告策划业等第三产业,而在农业加工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团员青年相对比较分散,甚至没有团员,35岁以下的青年微乎其微,符合独立建团条件的较少,已经建立团组织的企业,也存在组织机构不健全、团组织职能定位不明确的问题,团组织班子健全、组织机构设置合理、团组织能正常发挥作用的不到30%,只有花林新型建材集团、东圣化工集团等几家大型企业有健全的团组织机构,能够正常发挥作用,大多数团支部建团流于形式。
2、团员青年不稳定。从非公企业方面看,企业发展的不稳定性,企业采用双向选择和优胜劣汰的灵活用工制度,决定了用工的不稳定。从团员青年方面看,非公企业团员青年的来源主要有外来务工经商、从农村转移出来、刚从学校毕业应聘上岗这三条渠道,这些团员青年的工作单位与其组织关系等往往是分离的,团员青年无法管理的情况时有发生,并且流动性极强。这些问题给团建工作造成了较大障碍。
3、经费难保障。非公有制企业的经营理念是追求最大利润,特别是非公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管理效益”的理念,部分企业管理层的效益“近视”观念,而忽视共青团工作。共青团本身又无法创收,没有关于企业共青团工作经费的相关规定或要求,经费落实缺乏机制保障。
4、制度不健全。企业团建工作保障机制的落实,更多的是靠企业的“自觉精神”,而没有法律规定的“硬性约束”。企业本身的逐利性和法律规定的不确定性交织重叠,导致企业团建工作的保障根基不牢,差异性、多变性、随意性特征明显。大部分非公企业团建目标不明确,保障机制不完善,没有建立起科学规范的激励评价机制,制约了企业团建工作的创新发展。
5、团组织作用发挥不够。据调查,大多数非公
关于加强我县非公企业团建的思考与建议第2页
企业团组织找不准团建工作与企业发展的切入点,组织活动内容简单,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和有效性,成效不够明显,致使团组织在企业中的影响力不大。同时,企业员工的时间限制决定了团的活动只能以业余、小型、分散形式为主,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非公团建工作的有效性和覆盖面,给团建工作带来了较大阻力。三、加强非公企业团建工作的对策
1、一是坚持党建带团建。要牢牢把握党建带团建这一根本原则,将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作为党建带团建的重要载体,以此为契机,推动党建带团建工作在基层的落实。要积极争取党组织的指导和支持,将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纳入创先争优活动的工作部署,将党建带团建情况列入创先争优活动内容。紧密结合党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安排部署,学习借鉴党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思路和方法,扎扎实实地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激活团的基层工作。充分依托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号召力,争取党组织在政策、人才、经费等多方面的支持,真正将团建带起来。
2、不断创新建团方法。一是完善团组织体系。具体推进措施,要由易到难、分类推进。在已建立党组织且符合建团条件的非公企业中,要充分借助党建工作成果推动团的组织建设。在尚未建立党组织但符合建团条件的非公企业中,可以采取派驻团建指导员等方式,推动团的组织建设。在适龄青年多但团员少的非公企业中,可以探索先成立青年工作委员会等机构开展工作,再逐步推进团的建设。二是实行条块结合,整体推进,实现团组织的全面覆盖。依托经贸、工商、税务、卫生、劳保等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以及青年联合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力量,重点面向工业企业、商贸企业、酒店餐饮、旅游企业等青年相对集中的行业和区域,推动非公有制企业的团建工作,营造重视和非公团建的氛围。要加强宣传沟通。通过共青团团刊、网站及各种会议的形式,广泛宣传非公企业团的工作,争取企业的理解和支持。要探索和创新团组织建设方式。对规模较大、团员数量较多、团建基础较好的非公企业,独立建立团委(支部);对条件暂时不具备,可先行建立青年社团、青年协会或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等青年组织,确保其能参加到各种团属青年组织中去,待条件成熟后,再建立团组织;对于非公企业比较集中的区域,可尝试采取建立联合企业团工委的建团模式。
3、加强团组织自身建设。一是要着力解决人难选的问题。在人选上要争取企业党政领导的支持,选拔党组织和业主器重、在团员青年中威信较高、有工作热情的业务和管理骨干来担任团干部,团组织书记可与企业党组织委员相结合。在形式上尽可能地采用“公推公选”、竞争上岗等民主形式,以增强团员的政治参与和认同感。在班子配备上,尽可能地配齐配强副书记和委员,以适应团干部新陈代谢的需要。领导班子主要成员出缺的,要迅速配齐。对不胜任工作的团组织负责人要及时调整。二是要着力解决人难管的问题。采取岗前见习、定期培训、考察学习、交流观摩和推行团务工作者动态资格认证等方式,加强教育培训,着力提升企业青年人才的能力和水平。坚持业主满意、组织满意、员工满意和社会满意相结合,对非公有制企业团组织工作者的实绩进行量化考核。三是着力解决人难留的问题。努力争取企业实行岗位津贴制和专项津贴制,激发共青团工作者干事创业;建议企业对优秀的青年团干部优先提拔;可尝试比照优秀村干部报考乡镇工作人员方案,实行优秀非公企业团干部参加事业单位报考选拨。
4、探索建立非公企业团建工作机制。一是构建“三级责任”体系,在落实责任上实现突破。建立县团县委牵头、各相关县直部门参与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团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推行定期通报情况、交流工作经验、协调解决问题、推优评先联审等制度,形成上下互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加大企业团建检查、考核、奖惩力度,普遍与企业团组织签订团建工作目标责任书,促使各企业团组织变压力为动力,认真搞好年初承诺、定期报告、年底评议等工作。二是加强阵地和制度建设,在团建工作规范化上实现突破。要强化阵地建设,通过单独建、联合建、开发建等途径,建立团组织,确保组织覆盖;解决活动场所缺乏的问题,对团员活动室、团员学习室、团员青年之家等实行资源共享。完善团员发展培养、政治学习、“三会一课”、民主评议、推优入党等制度,加强团员教育管理。建立团务公开、团组织参与企业决策、团员青年示范岗创建等制度,创新团组织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式。
5、强化非公企业团组织作用。一是创新工作载体。通过对企业团组织职能定位的把握,根据各个企业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不断创新工作载体,促进团组织作用的发挥。如开展“与党同心、与青年贴心、与企业连心,促和谐发展”为主要内容的“三心一促”主题实践活动,提升团建工作影响力,积极推进“团员示范岗”、“团员示范车间”和“团员示范企业”建设。要大力实施“人才工程”,坚持把非公有制企业中30%的团员培养成各类人才、把30%的优秀青年人才培养成党员、把30%的团员优秀人才培养成非公有制企业的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促进团员素质的整体提升。三是采取多种活动形式。坚持“业余、小型、多样、务实”的原则,在活动方式上,把集中与分散结合起来,将民主评议、团内组织生活等活动相对集中外,对其他活动应贯彻于日常工作和生产经营之中,采取小型分散、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以便易为企业主接纳。同时,在活动方法上既要坚持原则,又要讲究策略,把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既要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也要同群团组织活动相结合,从而推动非公企业团组织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