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论文
“一支竹篙呀,难渡汪洋海,众人划桨哟,开动大帆船。”这句歌词说明了讲团结,善合作的重要性。其实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同样也要讲团结,学会合作学习。这样,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粗浅做法。
一、科学安排学习小组,并细化分工。
在合作学习的开始阶段,教师要考虑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对学生进行分组。从理论上讲,随着小组人数的扩大,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就相应减少,所以形成一个小而精的合作小组是非常必要的。小组人数一般控制在4~6人,这样人数的小组足够小,可以围成一圈,保证每个成员都有积极参与的机会。同时,这样人数的小组又是足够大,能方便地给组内成员赋予特定的职责,例如“组长”对组内成员及任务作出总的安排,掌握好小组学习的进程;“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合作学习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检查员”负责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确保每位成员切实完成各自的学习任务;“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如此安排,能较为充分地保证小组成员“人人有事做”,并能使小组内产生各种有利于讨论的观点,提出解决各种问题的方法,不至于因为某一个人的缺席或暂时的不理解而受到遏制。小组成员可以是动态的,进行自由组合,提高小组成员参与活动的兴趣,并能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的控制或从属地位,而且小组成员的分工也可以是动态的,可以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使小组成员都能得到全面的锻炼。
二、选好合作学习的时机。
1、学习内容应在个人无法完成时。在这种情况下,教师
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发合作的欲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2、学习内容应在学生个人探索有困难时。由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是有限的,所以当他们在学习新知识、需要新能力时,往往会遇到困难,教学中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3、学习内容应在学生意见不统一时。现在的学生有非常强的竞争欲望,渴望自己的观点被肯定,一旦有不同意见,浮于表面的争论较多,说服力不够。此时,教师如果对有争论的疑点下放到小组中,让持有相同意见的学生一起合作,与对方争辩,在辩论中明晰正误。
4、学习内容应在解答开放性问题时。“开放性”问题的解题方法不唯一,答案不唯一,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毕竟有限,很难多角度的去思考,须群策群力才能展示各种策略和结论。
5、合作学习应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处。在教学中,教师应在知识的关键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计合作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能力。
三、合理评价学习效果。
也许是受当前传统的教学评价的影响,热衷于分数排队,比较强弱胜负,这种竞争性的评价是有局限性的,不利于大多数学生的发展。我在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注重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这样会让大多数孩子都受到老师或同伴的鼓励,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并由此一步步迈向成功。象这样以小组集体成绩为评价依据来评价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更有利于我们走出分数教育名次教育的怪圈,实现教学评价的科学化。
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随着全体体教师教研意识的不断提高,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会进一步深入。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愿用眼睛去观察、用语言去表达、用头脑去思考、用心灵去感悟,与新课程一起成长,迎接数学教育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