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性教育论文
创新性教育与创新型教师“创新教育”是根据创新的原理,培养学生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个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活动。重在引导学生牢固、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的基础,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创新教育相对传统教育而言,是一种超越式的教育,它不以“重复过去”为己任,而是以追求未来理想与成功为价值的“明天的”教育价值观;创新教育相对现实教育而言,是一种主体性教育,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要求每个公民都成为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体,这就决定创新教育必须将学生培养成为能在激烈的变革环境中,确定自己的位置,善于和他人合作,善于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创新教育”相对应试教育而言,是一种健全人格的教育,“应试教育”最大危害就是变相“奴化”学生的人格,而创新教育则努力提高人的生命质量,所以健全人格是创新教育的一大特征;创新教育相对素质教育而言,是高层次的素质教育,只有在人的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向“创新教育”转轨,首先要求我们广大教师必须转变旧的教育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创新性教育呼唤创新型教师,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学校教育的职能就是培养学生升学,因而使学校教育出现扭曲现象:重知识、轻智能;重书本,轻实践;重接受,轻创造;重灌输,轻诱导;重记忆,轻思考;重讲述,轻自学;重课内,轻课外;重个别,轻整体,这些重此轻彼的思想,与现代化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相脱节。要改变这种现象,学校必须由“应试教育”向“创新教育”转轨,教师要树立“创新教育”的教育观。新“大纲”提出:“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教师”。教师要实现角色转换,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创造性的开发者,现代创造教学观认为,现成的结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得出结论的过程;现成的真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发现真理的方法;现成的认识成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类认识的自然发展过程。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类面临的挑战越来越严峻,越来越复杂。如果教师还只是将人类社会长期积累的文化传递给下一代,那学生接受的永远是过时的知识,当他们走向社会时,所学的东西将无法与新的现实相接,也不可能具备驾驭生活、创造未来的能力。为了适应社会发展,教师要充分认识由于教育结果的迟效性所带来的教育过程的超前性,从而对学生实施前瞻性教育,创新教育要求教师要发挥创造性,针对教材实际和学生年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开发学生创造潜能,鼓励学生创造,找到适合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方法加以指导。教学活动前,准备好开发创造性的条件,包括对培养创造性所需要的身体的、情绪的、社会的条件及有利智能开发的环境,教学中教学生把学到的技能运用到创造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丰富经验知识时,多提供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们具有学习能力,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时准备接受新的知识和事物。做到这些,首先要我们教师在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上要大幅度创新,转变唯升学者是人才的人才观,转变基础教育为升学的目标观,转变单纯以分数衡量学生的质量观,转变只对少数尖子学生负责,只对学生升学负责的施教观。
当然,要成为创新型教师,首先,教师要热爱本职工作,要塑造无私奉献的师魂。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奉献了什么,而不应当看取得了什么。”身为人民教师不仅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而更重要的是献身于党的教育事业,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特殊而繁重的脑力劳动,可概括为以下几个特点: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富有创造性和长效性并存的劳动;是一种对知识广博性和行为示范性要求严格的劳动;是一种具有较强艺术性和时代性的劳动,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塑造无私奉献的师魂。其次,教师要强化自己的道德修养,陶冶诚实正直的师德。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师的人格,就是教师的一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品德示范作用,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只有教师具备了良好的师德,才能陶冶学生的心灵,才能把学生培养成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一代新人。再次,教师要热爱每一位学生,形成严谨求实的师风,教师的师风也是一种隐性课程,无声的教育,具有导向功能、感化功能、模仿功能、培养功能,师风包括教师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等,其核心是爱,爱是教育之本,有学者说过,自由是创造的前提,爱是交流的基础。从心理学角度讲,爱是情感因素,情感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反映,如果教师在教育或教学中,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其中,热爱学生,无论是“白天鹅”还是“丑小鸭”,都是一视同仁,都施以其爱,让学生受到感染,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所以教师在教育学生过程中要平行施教,不以分数高低论学生,不以家庭贫富待学生,不以个人感情对学生,不以固定
创新性教育论文第2页
眼光看学生,在整个创新教育活动中,树立“以人为本”、“师生平等”的教育观念,关心、理解、信任每一位学生,培养“人人善问”的习惯,激发“人人求知”的欲望,提供“人人动手”的机会,给予“人人成功”的条件,创造宽松和谐的教育氛围,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适宜的“气候”和“土壤”,创新型教师时刻在为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创造条件,提供契机,拓宽空间,师生间亲和、欣赏、兴奋或沉思、质疑、争论,教师随时随地给学生鼓励,或一句赞扬的话,或竖起大拇指,学生不断从教师那儿获得动力,课堂训练速度快,容量大,效果好,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宽松自如的民主气氛,让学生在自主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培养创造能力,最后教师要努力提高文化修养,提高教书育人的师能,要想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教师必须提高自身多方面的能力,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知道的东西,就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讲的东西多10倍,多20倍……。”所以要做到教书育人,仅仅囿于课本的知识是不够的,满足不了当今向“创新教育”转轨的需要,必须加强学习,潜心钻研教育学、心理学、逻辑学、教学法等知识,特别是加强对教育科学领域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的学习,学会创造性地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和输出信息的技能,用这些理论、方法、技能不断深化教育和教学改革,才能培养出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业性人才和一大批拔尖的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