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诉信访问题理论研究
浅析涉诉信访成因及解决之道近几年来,XX县法院信访工作总体平稳,新增信访案件不多,但仍有一些信访老案较为棘手一直未能化解。本文试图通过实案分析,以求对涉诉信访、边诉边访、事后缠访、反复访甚至闹访进京非正常访的现象、成因做一些浅显理解,寻求逐步完善当前涉诉信访解决之道。
形成涉诉信访甚至造成重复访、越级访的主要原因有:
1、法院自身工作存在不足。如雷某与叶某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案件。判决书中采信的伤残鉴定报告时间早于交通事故发生时间。
2、信访人对法律的理解,案件事实的认识等方面存在偏差,无理缠访。如吴某盗伐林木案,一直认为自己办有采伐证,没有盗伐。
3、对法律的程序规定不了解,案件调解结案后又返悔,试图通过信访得到补偿,以解决家庭经济问题。如童某信访案,原案件已调解,现又要求30万元赔偿。
4、风险意识不足,对法院执行功能的期望值过高,造成心理不平衡。涉执信访大多数存在此情况。
5、多个债权人申请执行同一个被执行人的案件,由于执行标的较大,而可供执行的财产有限,担心自己的债权不能受偿或害怕别的申请人优先受偿,从而选择上访。如涉被执行人官必委、明树中学、徐玉城等信访案件。
6、信访确实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但信访人仅想当然偏执地认为道理满满,致使涉诉信访难以化解。如周某信访案件,一味要求给其的司法行政救济款再计付利息。
7、信访人想利用上访向法院和承办法官施加压力,在案件审理阶段就上访,想迫使法院作出有利于信访人的裁判。如祝某等与玉虹房地产开发公司商品房销售合同纠纷案。
8、信访诉求超出法院职能范围,单靠法院一家根本无能力化解。如吴某信访案,要求解决其出入问题。
针对成因就涉诉信访的化解提出如下对策:
一是建立案件质量保障机制,从源头上防止和减少涉诉上访问题的发生。这点不赘述。作为立案信访部门要把好立案关,从立案阶段就做好信访风险评估,对有上访隐患的案件,及时向院领导及有关部门通报,畅通信息,从事后化解、事后稳控转变为源头的预防。
二是建立诉讼服务中心,大力化解初信初访,有效减少信访积案老案。诉讼服务中心共有几个窗口,为当事人提供立案、投诉、接访、咨询、判后答疑、案件查询、诉讼材料收转、诉前调解、司法救助等“一站式”服务,对涉诉信访人、诉讼当事人,第一时间引导、第一时间接待、第一时间解答、第一时间服务,力求做到使当事人消除“愁跑路耗时、愁敲门无人理、愁表述不清、愁释疑解惑”的心理,从源头上化解信访。
三是充分发挥立案庭的信访职能作用, 切实做好初信初访的化解工作。建议基层法院增设立案二庭,规格略高于其他业务庭,并依法赋予立案二庭一定的协调权、监督权和建议权,加强信访人员的配备,选择党性强、素质高、责任心强的专职信访员,做到有访必处,有信必复,切实做好初信初访的化解工作。
四是强化“一岗双责”,加大信访责任追究制。应坚持谁办案谁负责的原则,真正落实案件承办人为直接责任人,部门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要求。凡承办案件出现责任性信访案件的审判人员,在年终考核、评先树优、职务晋升等方面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对部门负责人、分管领导实行一岗双责。增强干警工作责任心和防范涉诉信访问题的意识。实现全院上下联动,统筹协调的“大信访”格局。
五是弱化涉诉信访救济功能,有效维护司法权威。对所有司法程序都已穷尽,而信访人员继续上访的,一方面要耐心细致地做好疏导教育工作,仍无息访意思表示的,该申请终结的及时依程序办理终结申报手续。对少数无理取闹,缠访滋事,甚至严重扰乱正常工作秩序的,不能姑息迁就。花钱买平安、摆平就是水平、没事就是本事并不可取,会引起信访恶性循环。要通过裁判的既定力和终局性,把形形色色的“上访”活动因势利导到“上诉”的制度化渠道之中,扭转信“访”不信“法”的错位思想,有效维护法律关系的稳定性和权威性。
六是建立党委政府和上级指导协调机制,多元化调处信访案件。对多次做化解工作仍重复上访的案件,可以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律师和当事人及其近亲属参加公开听证和答询,取得群众对法院裁判的认同,依靠社会力量做好化解矛盾纠纷工作。需要党委政法委和上级法院给予指导和协调的,及时报告,争取理解和支持。同时通过横向沟通制度,加强与信访局、维稳办、政法系统各部门、乡、镇、村、居委会等基层组织之间的密切联系,形成信访工作合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对认识偏执的,可邀请专业心理辅导人员帮助进行心理矫治,平息情绪,解开思想疙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