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教育论文
同课异构:校本教研的新视野摘 要: 同课异构是基于问题的研究,基于教师合作的研究。所谓“同课”是指相同的教学内容,“异构”,则指不同的教学设计。作为当前流行的校本研究方式,它具有参与者的协商、教与学的比较特征。该研究方式有助于教师对创造性使用教材、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效果的异同进行比较,其研究方法有课堂观察、教学反思、教学课例等。
关键词 : 同课异构; 校本教研; 比较方式
正步入深水区的国家课程改革,给一线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提供了机遇。它促使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教学行为发生根本转变,也催生了学校的科、研、训三位一体的校本教研模式。同课异构这一崭新的校本教研方式现身校园,很快就为广大教师认同,并且在课堂教学研究中成效初显。
一、同课异构的内涵
所谓“同课异构”,实质是一个不同教师面对同一教学内容,立足于各自教学经验,遵循教学的科学规律,在同伴的帮助之下,广泛占有各种资源,进行各种教学构想,并将构想予以优化后付诸实践,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优化课堂教学,使自己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对教学规律的把握经历一个不断的、螺旋式上升的“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教学认知建构过程。
在同课异构中,“同课”是基础,“异构”是发展。所谓“同课”是指相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进行各自的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异构”,则指不同的教学设计,是在教学资源的重组和利用上求异,是在文本解读上求异,是在教学设计与构思上求异,是在教学方法上求异,是在教学风格上求异……。教学内容的“共性”决定了同课异构的“同”,不同教师的“个性”决定了同课异构的“异”。能够反映出同课异构的魅力与内涵的,反映不同教师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恰恰是“异构”。当然,求异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使教学获得更为有效的创新才是目的。所以,这里的“异”,不可为异而异,就同一教学内容而言,不同的“异构”,应当是“和而不同”的。这就不可忽视了同课异构的比较研究功能。
1.异中求同:参与者的协商。
从形式上看,同课异构的“同”指的是教师所授课的年级、教材、进度与“课名”是相同的;从本质上讲,同课异构的“同”不是指同一教材的同一文本,而是指教师对文本的忠实度之“同”,即对文本解读的一致。从研究的内容上讲,同课异构破解的是“如何创造性使用教材”,既为同行展示经过处理后教材的“用法”,同时也为同行的研讨提供范例。
2.同中探异:教与学的比较。
从形式上看,同课异构是由不同的教师来上的“ 同名课”,所以更有可比性;从研究的内容上看,同课异构是依据课程标准之教学风格等方面的差异,这样,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大家都有共同的话题,对问题的探讨就更加深入。
二、同课异构的流程
⑴发挥年段教研组团队的力量,作好备课前研讨活动。我们要求每位老师谈出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感悟,分析教学的重点、难点,交流自己对突破教学重难点的设想和疑问,交换可利用资源。备课组主要立足于对突破重难点的设想和教材的挖掘上。我们要求教师们都要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知识水平说出个性化的突破方法和构想。把过去单一封闭的个人研究模式转向多维互动的群体研究模式。
⑵教师对教材有了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后,根据教研组内讨论的各种意见和建议,进行了筛选,开始结合自己班级学生的特点和自己的教学经验、知识背景、情感体验,构想出了能呈现自己教学风格的教学预案。这一过程是教师个体独立备课过程。在教师们动起来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的灵感、更多的文本解读、更多的教学和学习的方法。
⑶交流各位老师的预案,展示教师对教材不同的分析理解、不同的策略选择、不同的资源选用,从中选出典型,推选两位教师先进行课堂教学。听课后请执教老师说课,请参与听课的所有的教师从教学目标、教学语言、教学设计、教学理念、学生活动等方面对这两位教师的课进行了点评,多侧面、深层次进行剖析,挖掘闪光点和不足,进行反思、总结、重建。
⑷修改完善教学预案。执教老师在听取了教师的建议之后,反思自己的得与失,并把成功与失败的教学片断摘录下来撰写教育后记、教育日志、案例分析。同时结合教师们的评课建议,对自己的教学预案作进一步修改完善,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效果。
以教学《分数的意义》为例,阐述同课异构的教研模式。
第一次活动:确定主题、提出要求。
教研组商定教学《分数的意义》。教研组长要求年段每个成员都参与集体备课活动,提出每位老师谈出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感悟,分析教学的重点、难点,并结合自己班级学生的知识水平说出个性化的突破方法,设计教学过程。
第二次活动:各抒己见、展示设计。
例如某老师:我对教材进行的分
校本教研教育论文第2页
析,认为这节课的重难点除了单位"1"的认识和分数的意义外,还有分数单位。我根据本班学生的学情,先在导入部分的这一环节创设了分数的怎样产生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环节导学部分,设想通过学生回忆说出一个分数,再让学生动手用圆片或是一条线段来表示一个分数后,出示多个物体表示分数,抽象概括出分数的意义;第三环节想通过反馈巩固新知识;第四环节质疑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第五环节总结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第六环节通过巩固达到教学目标要求。其他教师也各抒己见,说出了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突破重难点的设想和疑问,交换可利用资源。最后教研组再通过分析、比较从中选择既能体现新课程理念又具有不同的教学风格两位老师上公开棵。
第三次活动:尝试教学、反思优化。
两位老师试教后,分别在教研组的活动中,说出了教后的感悟和困惑。教研组成员经过对两节课的听课、观察,坦诚相对,真诚地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两位老师再根据教研组提出的这些建设性意见,并把自己教学过程中成功的片段,或是不足的地方进行分析,对教学设计作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第四次活动:完善设计、资源共享
两位老师在再次试教前,分别对修改后的教学设计进行说课,教研组的全体老师再次进入课堂听课。最后我们将其教学方案发在校园网上,实现资源共享。
三、同课异构的成效
(一)为教师搭建一个展示个性、展示自我的平台
1.教学能力强。在听课评议之后,每个参与者在交流与分享中都有自己的收获,自己的不足之处将会得到弥补,自己的长处将会被他人学习。听课者自己的执教活动是在深入反思之后的一种二次异构,必将是较为高效的课堂教学。
2.理论素养高。执教过程中的酸甜苦辣都有营养,大家都能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并上升为理论认识。在下一轮次的同课异构中,这些理论又会被用于指导实践。在一次次的思维碰撞中,教师的思想认识水平伴随着对课堂教学的反思创新也越来越高。
3.研究能力强。同课异构是基于问题的研究,备课、上课、反思交流本身就是一个研究的过程。在这个研究的过程中解决先前提出的问题。当执教出现缺失时,大家又会再次发现问题并进行反思讨论,这将再次提高教师的研究意识。
(二)构建校本教研的多维视野,推进教研组发展
1.促进文本的多元解读,丰富教材价值。每位教师或多或少对文本都有自己的理解,所以每一次的教研课都能展示对教材不同的分析理解、不同的策略选择、不同的资源选用,呈现课堂教学的多样化。正因为文本价值的丰富性,使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获取不同的教材价值。
2.开阔了教学研究的全新视界。同课异构教研模式比单一式的课堂研究提供了更为开阔的多维视野,不仅更有利于教师的参与研究,而且可以在比较中深化对“课标”的理解,对文本细读的感受,对教学思路设计的启迪和如何以学生为本作现场生成的把握。在比较—— 鉴 别——选择的过程中,自始至终地调动着教师观察、分析、思考、识别、判断的积极心智能力。这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无疑会产生全方位的推动效应。
3.提供了探究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比较空间。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核心问题是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教师表演才艺的高下、教学流程的顺挫,都应当从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所产生的作用来评价。同课异构无疑可以为探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客观的比较空间。
同课异构的多维研究视野,其本质在于呈现了一种开放的精神,一种研究的思绪,一种创新的探索,一种企盼精益求精的追求。这正是不断推进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的原动力。
参考文献:
[1] 苏鹏春.小学数学“一人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的探索[J].小学教学参考,20xx,20.
[2] 郭宏才.同课异构的几点反思[J].中小学教学研究,20xx,07.
[3] 李辉.同课异构的实践与思考[J].北京教育(普教),20xx,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