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地税职能主动对接高铁时代经济发展的研究
20**年初,市委书记**在市委第三届六次会议上提出了“迎接高铁时代,放大高铁效应”的思路,明确了**未来发展的定位,是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科学发展的方向标。在**即将踏入“高铁时代”快车道之际,作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主力军的地税部门,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财政收入保障的部门,更要审时度势,增强服务**高铁发展的主动性、责任感和使命感,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做好迎接高铁时代来临的准备,促进**“东翼”振飞,努力探询依法治税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最佳结合点,助力**高铁新时代,为实现富民强市宏伟目标做出贡献。
一、高铁时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作为现代化交通工具,高铁对国家、区域和城市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为沿线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促使经济实现新的飞跃式发展。高铁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同城效应”的同时也会带来“过道效应”,将经济要素更多地向大城市抽离,给城市发展带来了很多的影响。可以说,高铁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机遇挑战并存,将对现有经济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一)高铁给**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
1.区域枢纽地位确立。20**年11月1日,原铁道部和**省人民政府在景德镇共同签署了《关于加快**铁路建设发展的会议纪要》,提出将**站建设成服务于浙赣、杭长、合福三条铁路及城市公共交通的综合交通枢纽。随着京福高铁和杭长高铁建设的推进,**将成全国第二个有高速铁路十字交会的城市,**高铁枢纽将成为我国中东部地区,特别是我省对外开放最重要的交通中转站。
2.推动城市扩容升级。时速350公里的高速列车将城市紧密联接起来,大大缩短了时空距离。高速铁路带来的“同城效应”,直接促使经济、社会、产业、生活、交通等大融合,形成并促进以高铁沿线节点大中型城市为中心城市、沿线腹地城市为次中心城市的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相互补充的城市群发展,将进一步促进“1+5”信江河谷群提速发展,**城市布局、区域经济都将因高铁而升级、腾飞。
3.加速区域产业融合。高铁快速通道的构建将加速**对外开放步伐,使**由原有的内向自然生长型发展模式向外向引力牵动型转变,促进产业布局调整和整合,实现区域间劳动力尤其是人才、信息等要素快速流动,扩大“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宽度与广度,把**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旅游、物流、商贸等产业的区域联动、共赢发展。
(二)**发展面临的挑战
1.区域发展竞争加剧。京福、沪昆高铁沿线城市纷纷抢抓高铁机遇、竞谋发展,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和措施,力求在高铁经济所带来的变革中占得先机。**虽拥有枢纽地位,但也面临激烈的区域竞争,如何应对机遇和挑战并存的现实环境是**面临的重大课题。
2.要素流出风险提高。高铁给**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把**置于周边大中城市的包围,“虹吸效应”可能导致资金、人才、信息向发展环境更优越、行政效能更高的经济高地聚集,从而面临人才、企业流失,原有市场和资源被挤占的窘境。
3.发展规划难度提升。高铁沿线地域分割的矛盾日益突出,产业同构化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创新发展方式和发展理念,统筹规划城市布局,妥善考虑交通衔接,着力提升发展环境等软实力,营造良好的发展政策和环境。
二、支持**“高铁时代”经济发展的差距分析
1.经济税收总量偏小。“经济总量不够大、发展速度不够快”仍然是**的最大实际。2013年,全市生产总值(gdp)**01.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0.0%;财政总收入为232亿元,地税部门完成各项收入104.95亿元,地税收入占gdp的比重和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分别为7.0%和42.3%。与经济总量偏低相对应的是,全市地税收入总量也较小,在全省仅排第四。经济总量和财税收入规模偏小,将严重制约**经济跨越发展的步伐。
2.税收职能发挥不够。由于现行税收制度和税收管理体制的特点是税制统一、税权高度集中,基层没有税收政策制定权,其适用性值得关注。即使在有限的税收优惠权限内,还要逐级上报审批。且基层税务机关关注的更多是政策落实与否,对优惠政策跟踪问效不够,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优惠政策的效果。同时,税收管理质效有待逐步提高,主要体现在:征管理念亟待更新,税收成本意识、税收效率意识不强。税收专业化管理仍须完善,与专业化相适应的机构人员、技术支撑等配套机制有待健全,业务流程设定上过于注重层层审批。税收法治环境仍须进一步优化,综合治税体系有待健全,涉税数据缺乏有效的共享、整合、开发、分析和利用。
3.税收环境有待优化。一方面,纳税服务水平需要持续提升。一些地税干部认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党委、政府的事,地税部门要参与也是领导的事,地税干部只要收好税就行,参与热情不够高,服务发展意识不够强烈。同时,现行纳税服务体系规划还有待完善,应用服务功能还要进一步完善,后续服务还不够到位。另一方面,地税干部队伍建设还需加强。受客观条件限制,地税系统可资利用的激励措施不多,难免少数干部精神懈怠,疏于学习,面对地方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新要求,队伍活力难以激发,干部能力难以跟进,特别是熟悉税收、会计、法律、计算机的复合型税收人才缺乏,干部作风仍需要继续强化。
三、对接“高铁时代”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依法科学聚财,壮大税收规模,为高铁经济发展提供财力保障
高铁经济需要强有力的财力保障,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组织税收收入是税收工作的基本职能。地税部门应依法科学组织地税收入,壮大收入总量,培育收入增量,优化收入结构,提升收入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如实地反映到地税收入上来,为高铁新经济提供充足的财力保障。
1.密切关注经济形势。加强经济与税收的关系研究,认真分析经济运行态势、地方税源变化,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推动税收与经济同步协调发展。要密切关注经济社会发展、产业政策调整、税收政策变化、经济税源变动对税收收入的影响,跟踪研究“营改增”对地税收入的影响;充分运用现代数学模型和信息技术,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和数据分析预测,把握地税收入变化趋势,把握组织收入的主动权。
2.依法科学组织收入。优化税收任务分配模式和计划编制方法,尽可能与两地实际税源状况相符,避免税收任务层层加码,不再向乡镇下达或变相下达硬性税收任务,最大限度地给基层“松绑”。坚持有效益可持续的优质增长,严格贯彻落实组织收入原则,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打击“引税买税”行为,坚决反对弄虚作假、严禁收入空转搞水分,严禁收入“寅吃卯粮”,真正实现收入没水分、有质量、可持续的增长。
3.强化经济税源培植。经济总量与税收总量高度相关。要壮大我市税收规模,必须进一步扩大经济总量,积极运用各项税收政策,大力招商引资,加快项目建设,不断形成新的税收增长点。要坚持培植税源视角的内生增长,积极策应省政府支持赣东北扩大开放合作加快发展的重大部署,迎接**“高铁时代”到来。善于借用外力,全力支持创新要素向两地集聚,营造周边市(县)协同共进的局面。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重点加快发展有利地方财力增长的现代服务、文化生态旅游、生物医药、软件网络、信息动漫、新材料等产业,为地税收入提供新的增长点。
(二)完善征管机制,强化宏观调控,为高铁经济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市委提出“放大高铁效应、打造区域中心、实现生态立市、建设幸福**”目标。但是,全市产业层次整体不高、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不强、环境压力加大、资源约束趋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仍十分艰巨。对于地税部门来说,充分发挥地方税收经济调控作用,用足用好用活地方税收优惠政策,在助力高铁新时代、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大有可为。
1.建立转型升级导向调控机制。积极建言争取税收扶持政策。调动、发挥基层抓执行、抓落实、知实情的优势,进一步加强财税政策分析研究,结合实际提出税制改革建议,并积极争取有关改革在**试点,争取配套税收扶持政策。同时,要充分用好、用足、用活现有税收扶持政策,全力支持全民创业。用好政策,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准确把握中央宏观经济政策,认真落实发展生态经济、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技术创新和节能降耗等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产业结构调整。用足政策,确保政策有效落实。分类梳理、整合现行的各项支持高铁经济发展的地方税收优惠政策,在现行税法的框架内,创造性地用好税法赋予地税部门的权限,最大限度地支持高铁经济;进一步加大税收政策宣传辅导力度,强化政策落实跟踪问效,建立政策效应反馈、评估机制,加强政策执行的监督检查。用活政策,激发经济发展活力。凡是政策明确不允许的坚决不做,凡是政策没有明令禁止的,敢于冲破思想束缚,制定实施有利于建设**高铁经济的政策和服务措施,创造性地抓好落实。
2.建立依法科学为本征管机制。从全能税收管理向有限税收管理转变,增强税收成本、效率意识,建立权责匹配的税收管理机制,合理划分征纳双方职责。加快推进征管改革,构建风险管理导向的现代化税收征管体系,健全税收经济分析、企业纳税评估、税源监控和税务稽查“四位一体”的良性互动机制。增强税源监控能力,完善综合治税网络,拓宽涉税信息来源渠道,加强涉税信息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应用,提高信息数据增值应用水平,实现信息数据的深层挖掘、高度共享和充分利用。提高税收征管效能,界定征管职能,健全岗责体系,优化业务流程,加强业务衔接,努力实现“执法规范、征收率高、成本降低、社会满意”的目标。健全税收信用体系,完善信用等级评价机制,加强与银行信用、行业诚信、企业质量信用体系共享协作。
3.建立优质高效专业治税机制。良好的税收秩序对于促进市场主体公平竞争、实现各类市场主体之间税收负担公平合理、最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地位具有重要作用。要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严厉打击各种涉税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国家税法的统一性、权威性和严肃性。打造专业化稽查,密切关注涉税违法活动的新动向,定期对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异常申报企业、汇总纳税企业,实施有针对性的税收检查,增强执法刚性,震慑涉税犯罪,实现既整顿税收秩序又增加税收收入的目标。
(三)强化队伍建设,优化纳税服务,为高铁经济发展提供环境服务
发展高铁经济,根本目的和最终归宿是让人民更幸福、社会更和谐。做好税收工作、发挥税收职能作用,必须正确处理征纳双方的矛盾,树立征纳双方法律地位平等的理念,尊重纳税人的平等主体地位,保障纳税人的各项合法权益,不断优化纳税服务,营造良好税收环境,努力构建和谐融洽的征纳关系,持续提高纳税人满意度和税法遵从度。
1.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和谐社会必然是法治社会,要始终坚持把依法治税作为工作灵魂,树立“公正执法”就是最佳服务的理念,不断提高执法水平,为**高铁新时代奠定坚实基础。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规范税收执法行为,严格把关规范性文件,准确适用税收政策规定,防范执法风险,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规范税务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合理改革涉税行政审批,将涉税审批权限尽量下放基层一线,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审批流程,推行“先办后审”、“先批后查”,提高办税效率。增强干部税收执法风险意识,建立科学有效的执法风险预警控制机制,加强风险预警、排查和防范。落实执法责任制,加大税收执法监督检查力度,提高信息化考核水平,增强税务机关自我纠错能力,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加强与党政、部门沟通联系,宣传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努力在依法治税、部门协调方面取得支持与配合,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2.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地税部门要把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作为税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纳税人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地税工作的重要标准,促进构建和谐征纳关系。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坚持公正执法与优化服务相统一,把依法治税作为最重大、最根本的服务,努力构建公平正义的税收法治环境,不断提高税收遵从度。着力提高地税干部职工服务意识,拓宽税收服务方式,增强为纳税人服务的能力。推进纳税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服务的科技含量,完善网上办税功能和“12366”热线、自助办税区建设,加快推进网上审批、在线开票、购票预约等应用;完善办税厅区域设置与服务功能,结合专业化管理要求,将纳税服务职能统一归并到征收服务部门,并由其负责各类接触性的服务事项及简易的执法事项办理。加大吸收社会力量参与税收管理服务的力度,大力发展涉税鉴证、纳税辅导等第三方服务。不断创新纳税服务举措,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办税公开。深入调研,加快推进深层次服务。加大纳税人学校及网络学校建设投入和支持力度,针对不同纳税群体的特点、需求开展个性化分类服务,围绕纳税人关注的热点问题,提供个性化的政策宣传和纳税咨询服务。
3.营造良好的管理环境。地税机关要以提升干部队伍素质和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为核心,着力造就“懂经济、善税收、会管理、勤服务”干部队伍,营造和谐幸福的地税机关。树立支持发展理念。在全市地税系统认真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促进思想大解放,着力破除畏难意识、守旧意识、等靠意识、狭隘意识,树立勇于担当、争创一流的挑战观念、创新观念、进取观念、大局观念,全局上下总动员、各方力量齐参与,主动与先进、发达地区比对,找差距、找不足,营造支持发展的良好氛围。加强道德素养建设。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着力提高地税干部职工的政治品质、道德品行和职业素养。加强业务能力建设。加大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力度,不断优化干部知识结构,加强复合型专业人才和实用型人才队伍培养,注重各类专业人才选拔任用。增强工作执行能力,坚持以绩效考核为抓手,将地税干部的德、能、勤、岗、责、绩予以细化,建立科学合理、便于操作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形成良好的竞争环境。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密切联系群众、改进工作作风的各项规定,认真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群众路线教育,教育引导干部职工廉洁从税、敬业奉献。大力创建文化示范点,通过举办各种活动、比赛,培育和谐共进的团队精神,营造健康的人文环境。增强干部监管能力,完善风险岗位廉能管理,强化内、外监督,使地税干部自觉规范言行、注重形象,创造宽松和谐的税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