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家庭教育现状、误区及对策
众所周知,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但是,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又如何呢?
一.家庭教育的现状
笔者对自己所任教的一个班的学生作了一份调查,调查统计显示,不管家长的学历高低、职业不同、收入悬殊,家长们普遍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但是有的家长由于工作繁忙,无暇教育孩子;有的家长想教育好孩子,但是不知如何引导教育;还有的索性做起了“甩手家长”,由爷爷奶奶全权代劳。因此,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
1、家长教育理念落后。农村家长学历层次普遍较低,调查统计反映,全班46名学生中,父亲大学毕业的只有3人,高中毕业只有12人,大部分只是初中毕业;母亲学历较之父亲普遍更低,高中毕业只有7人,有的甚至只读到小学毕业。家长的学历层次决定了他们的教育观念和视野,他们往往不懂科学的育儿方法,不能及时接受最新的家庭教育理念,只知道读书才是唯一出路,却不知道如何引导孩子读好书,更不知道最重要的是引导孩子如何做人做事,怎样才能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2、隔代教育现象普遍。由于农村家长很多都在镇办小厂上班,早、中、夜三班轮换,好多家长反映他们下班回家,孩子已经睡觉,不能准时接送孩子上学、放学,无法做到每天与孩子交流、谈心。于是,爷爷奶奶就自告奋勇当起了“代理家长”,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学,进行“溺爱”式的隔代教育,或者干脆“放羊”式的顺其自然。
3、家庭环境不够和谐。调查统计显示,家长业余时间很少有看书学习的,大多数是看电视、玩电脑、打麻将等。家长角色定位模糊,责任意识缺失。殊不知,家长平时的一言一行都是对孩子的熏陶,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成长。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还有不少家庭在教育子女问题上,意见不统一,甚至还有少数家庭关系不和,闹矛盾。这样的家庭环境和氛围,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对孩子的发展极为不利。
二、家庭教育的误区
1、只要学习好,一白遮百丑。调查统计表明,家长们最关心的,就是孩子的学习成绩。绝大部分的家长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其他都可以不计较。正是有了这样的认识误区,因此,家长们普遍重智育轻德育,眼睛只盯着孩子的分数,忽视了孩子的品德修养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造成了孩子自理能力差,自私心理重。家长与孩子交流的话题,最多的也是考试、分数,以至于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对分数的关心程度甚于对自己的关心。
2、好习惯是天生的,不用培养。不少家长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学习认真、懂事乖巧,羡慕人家做家长的轻松、有福气,却不知好习惯都是从小养成的,这些好习惯的背后不知家长付出了多少的心血和汗水。孩子的未来究竟能走多远,其实取决于他从小养成的习惯。习惯决定命运,良好的习惯应从小培养。但是好多家长误以为孩子的好习惯是天生的,不需要刻意培养,于是忙忙碌碌,错过了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等到孩子后来在学习、生活上出现问题了,想补救已经来不及了。
3、玩是浪费时间的,做练习才是王道。大部分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太贪玩了,花在做功课上的时间太少了。家长们普遍认为,玩是不务正业的,只有多做练习才是提高学习成绩的王道。因此,家长们普遍给孩子买了课外练习册,少则一两本,多则四五本。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后,家长们往往会命令自己的孩子去做那些课外练习册。至于孩子究竟做没做,做了多少,又有多少效果,则不去检查,也不去计较了。似乎,这只是家长们的一种自我安慰:“我已经给孩子买练习册了,也关照孩子要多做练习,分数还搞不上去的话,就不是我的责任了。”殊不知,玩中也是大有学问的。一味地“堵”,而不是“疏”,终究不是办法。
三、家庭教育的对策
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作为新时代的家长,我们应该怎样与时俱进,更加科学有效地培养教育自己的孩子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和这次调查统计的情况,粗浅谈谈对家庭教育的几点体会与建议。
1、言传身教,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
假如把孩子的人生旅途比作是一只航船的话,那么“德”的教育就是这只航船的“指南针”、“方向盘”。尤其是父母,更是责无旁贷。家长希望孩子成为怎样的人,自己首先要成为这样的人。要想使孩子成为有用之材,做家长的一定要注意从小对孩子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教育,使孩子从小就接受良好的德育熏陶。
我儿子今年19周岁,刚从省中毕业,以399分的高考总分录取了**交通大学。从他刚懂事起,我就经常给他讲故事。“孔融让梨”的故事教孩子懂得谦让,先人后己;“狼来了”的故事教孩子不说谎话,诚实做人;“凿壁借光”的故事教孩子踏实勤勉、刻苦钻研……同时,我也时时处处注意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我首先带头做到,要求孩子不做的,我也坚决不做。因为我深知,“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身教重于言教”,家长良好的言行举止,优雅的待人接物,都将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感染,而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将影响他的一生,是最宝贵的财富。
2、民主平等,营造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
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种熏陶感染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我不会打牌更不会打麻将,空闲的时候,就手捧一本好书,在书海中漫游。浓浓的书香氛围使儿子从小就爱上了阅读,大量的阅读开阔了孩子的视野,陶冶了孩子的情操,提高了孩子的语文综合素养,儿子的作文频频发表、获奖。
我们夫妻之间恩爱,家庭成员之间和睦。我们充分尊重孩子的正当要求,不随意训斥,对待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正常过失和过错,耐心引导,使孩子自己认识到错误,及时改正;我们赏识激励孩子,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不随意与别的孩子攀比,不强制孩子干自己不愿意的事情。这样,孩子得到关心和爱护,获得爱和尊重的体验,心情愉快,身心健康。孩子在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中愉快成长,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三年昆承中学,孩子两年获得特等奖学金,一年获得一等奖学金,中考取得了全市第6名的好成绩,提前被省中实验班录取,并获得省中一等奖学金;进入省中后,积极参加各科竞赛,数学和化学均荣获省级一等奖,物理省级二等奖,今年高考还荣获了省中高考一等奖学金。由此可见,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有利,是孩子身心发育的最丰厚的土壤。
3、玩中长智,促进孩子素质的全面发展。
玩是孩子的天性,大凡孩子都喜欢玩。但是,对于“玩”,家长们的做法往往是“堵”,而不是“疏”,一味地管束、限制孩子玩耍,而不讲究科学的引导方法。这样极有可能“南辕北辙”,最终导致孩子厌学甚至心理不健康。其实,只要家长肯花心思,就可以引导孩子在“玩”中学习,在“玩”中长智。
幼儿时期,家长可以陪孩子一起搭积木、拼图、玩七巧板等,通过这些益智游戏,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发展想象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及做事的专心。小学阶段,家长可以陪孩子打乒乓、打羽毛球等,既可强身健体,增进亲子感情,又可磨练孩子的意志力;双休日还可带孩子出去走走,去公园、动物园,甚至去村头、田间,去亲近大自然,感受家乡的可爱。上中学后,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少了,家长可利用寒暑假带孩子外出旅游,“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游山玩水之中,让孩子受到美的熏陶,感受祖国山川的壮丽秀美,同时也为孩子的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中学的几个暑假中,我带儿子参观过**科技馆、**世博会,去北京、云南、张家界等地旅游,儿子写下的一篇篇参观和游记,陆续刊登在常熟日报《教育特刊》上。由此可见,只要家长引导得法,“玩”中大有文章可做。
4、家校联手,构筑孩子健康成长的坚强堡垒。
孩子的健康成长都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如果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没有协调统一,就不能形成教育合力,甚至会互相抵触、互相抵消,从而大大削弱了学校教育的作用,导致学校辛辛苦苦教育了一周,难以抵挡家庭消极教育一天。因此,家庭和学校应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
现代通讯工具发达了,家校联系更加快捷方便了,不像以前只能通过老师上门家访或请家长到学校来。现在可以通过手机随时随地取得联系,家校路路通的开通也为家校联系搭建了交流沟通的平台。作为家长,应该主动与学校老师联系,了解孩子在校学习情况,同时向老师反映孩子在家的表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作为学校,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家长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到校参加活动,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加强交流沟通。只有家校联手,密切配合,才能构筑起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坚强堡垒。
总之,家庭教育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家庭教育,促进孩子健康茁壮地成长,需要全社会共同来关注,共同来探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