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城管执法人员工作及写作能力的自我塑造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理论来自实践,实践检验理论。我们的执法工作就是实践,各种公务文书、理论文章也就是理论提升,执法工作与写作,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现今日常工作中,“出门能执法、坐下能写作”已经成为对城管执法人员的普遍要求。而且,执法工作和写作越来越呈现出“短频快”的特点,“短”即简约恰当;“频”即频繁量多;“快”即出手要快。广大城管执法人员的工作能力如果适应了这种变化,那么工作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就能够成为优秀的公务人才。提高城管执法人员的执法工作、写作两种能力,固然可以通过培训等外因方式取得效果,但城管执法人员自我努力的内因仍起决定性作用。下面,就城管执法人员执法工作、写作两种能力的自我塑造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在广泛读书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和完善自己独特的知识结构
围绕本单位的工作中心,逐步建立和完善自己独特的知识结构,是城管执法人员自我塑造的关键。目前相当一部分城管执法人员的必备知识,在广度上较窄,在深度上较浅。因而作为一个有事业心的城管执法人员,应该把看书学习当作本职工作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职能的综合性,城管执法人员的知识结构不是要求在某一法律学科上有精深的造诣,而是要在横向知识面上,特别是在本地区、本辖区执法重点上的诸多类法律法规知识上,都应有一个比较准确、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分门别类,形成框架,建立能够适应开展工作的知识结构;而是要在纵向知识面上,要逐个将上述分门别类的法律法规知识进行深入学习。通过业余时间广泛的看书学习、交流案例经验,认真梳理总结,在执法工作实践基础上充分的塑造自己。
二、在坚持不懈的调查研究中,塑造自己敏锐的洞察力
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城管执法的新情况、新问题也不断出现,这就要求我们及时地、坚持不懈地进行调查、收集各种思想信息,进行去伪存真、归纳总结。一个优秀的城管执法人员必须具备这样的慧眼,即在事态发生之前或发生之初,就能看出苗头,从而着手解决。这样的慧眼,就是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敏锐洞察力。没有洞察力,我们的决策就会像盲人骑马那样陷入窘境。可以这么说,雷厉风行、行之有效的工作实绩的产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管执法人员对辖区情况的掌握和分析处理水平。例如,一些城管执法人员通过细心调查、收集和分析,把辖区有小贩族群分成七大类,一类是有点手艺的外来务工人;二类是无手艺却想在这里“混”口饭吃的人;三类是常年无照经营的退役人员;四类是近效村民;五类是本地无业人员;六类是开辟第二职业的白领;七类是提前入世实践的大学生们。通过对这七类小贩的来源、需要和生存空间等方面进行进一步了解分析,就可以研究出一套因人而异、行之有效的执法对策。掌握了这样一种思维方法、工作方法的执法人员,写起文章材料来就会真知灼见、独树一帜。“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坚持不懈的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城管执法人员要善于总结经验,力求塑造自己敏锐的洞察力。
三、在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上级的指示命令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战略眼光
宣传、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上级的指示命令,是城管执法人员日常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要使上述上层建筑得以较好的贯彻,城管执法人员必须对党的践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上级的指示命令理解得透彻。同时,要在有意识地在宣传、贯彻的过程中,塑造自己作为城管执法人员所应有的战略观念,战略眼光,把平时细小的工作同大局目标联系起来。如果城管执法人员能够具备战略观念、战略眼光,特别是能够认清本地区、本辖区当前经济建设、民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围绕重大项目、重点工作开展城管执法的现状与方向,那么执法和写作能力就能密切配合上级的中心工作而走在前列。
四、在规划和实施的过程中,塑造自己缜密的科学态度和创造才能
我们常常看到有些城管执法人员,虽然整天忙忙碌碌,却忙不出头绪,工作绩效低下。通俗的讲,就是只会低头拉车,不会抬头看路,容易走错方向。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根本无规划或者规划不够科学;另一方面,主要是在工作规划的实施过程中缺乏创造性。城管执法工作虽然较为复杂,但有其自身的科学性和规律性,并且是在发展的。我们不能总是“按照老条条,依着旧路子,加点新内容”来机械地工作,而应该根据上级的意图和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严格细致、实事求是地规划工作,使我们的工作在科学的、切合实际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工作是写作的基础,工作上有了创新,就要通过写作将其规律性、特殊性的内容理论化、系统化起来,从而加以巩固。在认真分析思考的过程中,自己缜密的科学态度和创造才能将得到进一步的塑造。
五、在投身执法实践的过程中,塑造自己艺术化的工作才能
衡量城管执法人员工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是:在执法工作中是否能最大限度的减少执法成本,顺利圆满完成任务。那种不讲方法,一味地强调只堵不疏,或者没有提前做思想工作,一上去就是暂扣、强制拆除的做法,最终会埋下许多隐患,影响后续执法。艺术化的工作方式就是用最佳、最灵活的方法去工作。感情因素是我们沟通群众思想,做好群众思想工作的重要纽带。如果我们在执法过程中首先设身处地的站在群众位置上,了解群众的实际困难与诉求,用艺术化的思想工作去感染群众,激发他们自觉维护法律法规,灵活运用法律强制武器,那么,我们就有可能会以最小成本赢得最大执法效果。能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执法问题,应该是当下执法的顶级艺术。执法实践是写作的基础,有了这样的素材,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媒体向群众宣传城管文明执法的愿望与努力,进而受到社会的认可度将有可能越来越高。
六、在解决执法工作与个人利益冲突的过程中,塑造自己冷静的自制力
城管执法是集约化、“块模式”的末端执法。这是一种新型的、日臻健全的体制,人民群众需要有适应的过程。在日常执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冲突,这就是令城管执法人员最头痛的暴力抗法。总体上来说,大多数城管执法人员比较能够做到冷静的处置,所以较少的让势态进一步的恶化。比如在强拆非法占地、违法建设时,主要的有效做法有:一是拉锯战法。就是在执法力量相对较弱的情况下,采取“你进我退,你退我进”的策略。这次强拆不下来,下次再来,第二次再不行,还有第三次……。二是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法。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集合各联动单位、新闻媒体,以压倒性的攻势一举拆除。不管哪一种方法,现场执法人员都需要有冷静的自制力。这样,塑造自制力也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城管执法人员应当将理智在感情的旋涡中摔打,磨练出强者应有的意志,用正确的方法解决好矛盾冲突。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为什么违建者这么畏惧摄影师、记者呢?因为摄影师、记者代表着公众公平、正义的评判,他们的作品很有可能会往与他们不利的方面去导向。原本就存有的违法失义的心态就会被放大,从而产生畏惧心理。
七、在与谬误、困难和不正之风斗争的过程中,坚定自己的信仰和毅力
众所周知,城管执法人就是社会矛盾的风口浪尖处的弄潮人,不管是内在心理,还是外在舆论,时刻处在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的评判与考验中。一些消极的思想意识难免侵入、流窜于城管队伍之中,至使城管执法人员在工作时往往遇到一些心理障碍。作为一名城管执法人员,一定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和清醒的认识。城管执法是城管执法是城市形象的维护者,城市生活的服务者,城市秩序的捍卫者,城市发展的保障者,城市文明的塑造者,管好日常事,为了千万家。这是城管执法人员从事各项具体工作取之不竭的精神力量源泉。只有坚定了自己的信仰与毅力,才能够在与形形色色的谬误作斗争的过程中,做到善于识别真伪,善于坚定真理;善于教育别人,善于进行自我教育,才能做出更好的成绩,才能写出更好的作品。
八、在向他人取经的过程中,塑造自己敏捷的思维能力
对于每个城管执法人员来说,自己的工作实践毕竟是有限的,而身边同行们的有益探索往往有独到之处。因此,我们要经常不断地走出去,请进来,采取“拿来加工”的态度,把别人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化”为己有。然而,有的城管执法人员不善于从事这项取长补短的工作,机械地生搬硬套;在条件悬殊或稍有区别时,又消极地怨天尤人。他们缺乏一种融会贯通、触类旁通的思维能力,不能够自觉地“化”的工作。我认为,一次性地把别人的东西搬过到并不难,难能可贵的是经常性地把别人的经验“化”为自己工作上的动能。城管执法人员具备了融会贯通、触类旁通的思维能力,就好像掌握了别人经验宝库的钥匙。因此,这也是不可缺少的自我塑造的方面。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如果城管执法人员都能在实践中严格要求自己,能不断的塑造自己,那么我们的执法工作水平、理论水平必定会突飞猛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