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实践与思考
随着经济体制变革、社会结构变化、利益格局调整、思想观念转变,妇女群体呈现许多新特点。如何使不同妇女群体的利益诉求有渠道、平等权益有保障、社会参与有组织、自身发展有平台是妇联组织面临的新课题。鉴于此,县妇联就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做了有效的实践和探索。
一、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践
**县现有人口35.2万,妇女16.89万,儿童3万人,辖14个乡镇妇联、1个温泉经济开发区、1个街道办事处,215个村妇代会,3个社区妇委会,53个县直单位妇委会(妇女小组)。有县、镇、村各级妇联干部238人。面对新形势下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县妇联坚持“目标下移、重心下移”的原则,深入基层走访调研,确定“五个创新”(创新联系妇女方式、创新思想教育工作方法、创新维权服务手段、创新妇女参与模式、创新工作活动载体)的思路和举措。
(一)创新联系妇女方式。一是建立完善妇女需求调查制度。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契机,开展“下基层 访妇情 办实事”温暖服务进农家活动,把知民情、解民忧、化民怨、暖民心作为工作重点,定期对妇女参选参政、基层组织建设、创业就业等妇女群众关心的重点、难点问题,走访调研。妇联班子撰写的《关于做好新形势下妇女群众工作的几点思考》、《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与分析》等调研报告均刊登于《**妇工》,省、市妇联网站,为县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二是建立妇联干部联系“六必访”制度。(留守妇女儿童家庭必访、空巢老人家庭必访、贫困女党员家庭、女产业大户家庭必访、农村贫困“两癌”患者家庭必访、困难学生家庭必访),切实发挥各级妇联执委、女代表等骨干力量,深入基层,走访群众。要求各级妇联干部每人至少联系两户“六必访”户,乡(镇)妇联主席作为该乡(镇)专职妇情调查员和信息员,畅通利益诉求渠道,切实使情况掌握在基屋、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基层、任务落实在基层。
(二)创新思想教育工作方法。一是以活动为载体,营造文明和谐社会环境。广泛开展“双学双比”、“巾帼建功”、“廉政文化进家庭”等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妇女树立“四自”精神,规范自身行为。二是以先进典型为抓手,营造奋发向上的发展环境。以“三八”“六一”等节庆纪念日为契机,树立表彰一批为妇女儿童事业做出贡献的先进人物。利用报纸、网络、电视等媒体宣传报道她们的先进典型,激励广大妇女学习其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奉献精神。三是以文化基地为手段,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建立“农家书屋”215个,配备科普、法律等图书4000余册;大力支持“**面塑”等民间艺人参加市、县手工艺品竞赛和展销活动,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夫妻和谐、邻里友爱、安定有序、健康文明的社会新风。
(三)创新维权服务手段。一是构建社会化妇女维权工作机制。成立县妇女儿童维权协调领导小组,建立乡(镇)妇女儿童维权站16个,县级妇女法律援助中心1个,综合运用法律咨询、心理支持、协调处理、代理诉讼等渠道,为广大妇女提供快捷、方便、高效的法律援助和心理疏导、情感解惑等服务。二是建立妇女信访及诉求反馈工作机制。健全县、乡(镇)、村三级妇女信访维权工作网络,建立完善妇女儿童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预警、干预和处理机制,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切实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四)创新妇女参与模式。一是以农村基层组织换届为契机,加大妇女参选参政力度。全县共选举产生女支书3名、女村主任6名,女委员158名,妇女在基层群众自治中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二是积极推荐妇女干部参与陪审工作。壮大女陪审员队伍,努力提高女性参与陪审的比例,依法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三是争取党委支持,逐届提高女代表、女委员比例。制定印发《**县妇女发展规划(2011年--2020年)》,明确提出女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比例,从源头上保障妇女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权利。
(五)创新工作活动载体。以创建省级“妇女之家”示范点载体,提高妇联组织科学化服务水平。以“党建带妇建,妇建服务党建”为原则,按照资源共享、阵地共建、服务妇女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村级“妇女之家”。加大对“妇女之家”的指导和扶持力度,按照“六有三统一”标准,配备电脑、电视、照相机、扩音设备等设施,完善宣传教育、信访维权、技能培训、组织活动等相关制度。目前,“妇女之家”在妇女矛盾纠纷调解,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等方面作用发挥显著。
二、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薄弱环节
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还存在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工作机制有待健全。社会管理创新旨在化解社会矛盾,解决妇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但目前妇联组织联系妇女群众的工作方法、形式、内容,与现阶段社会管理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进一步更新和完善。
(二)组织基础有待完善。表现在基层妇女干部力量配置不足。全县乡镇妇联干部全部是兼职,在承担妇联工作的同时,还承担着民政、计生、扶贫等纷繁复杂的工作,不少妇联主席负责的工作还是“一票否决”内容,导致妇联工作被“厚此薄彼”。全县215个村妇代会主任都兼职计生专干,妇联工作没有报酬,主要依赖计生工作报酬,工作担子重,压力大,严重影响了工作积极性。
(三)能力水平有待提高。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妇女群体的需求逐渐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细致性的特点。然而妇联干部受自身综合素质、知识结构、政治待遇等影响,工作能力水平却没有及时跟上。加之,村妇代会主任受工作强度、报酬等因素制约,在引导妇女更新观念、合法有序表达利益诉求,自觉维权等方面的作用发挥不够。
(四)职责定位有待明晰。妇联组织作为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只能是有限的、有序的参与,在参与中对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起协助的作用。然而,妇联组织在承接政府事务等方面尚处于探索阶段,缺乏协助政府管理妇女事务的能力、缺乏专业化、职业化的社会工作者队伍。
三、对创新新形势下妇女工作的思考及建议
关于妇联组织如何更好的参与社会管理及其创新有如下几点思考及建议:
(一)建立健全妇联工作机制。一是健全妇女利益表达机制。加强与女人大代表、女政协委员的联系,完善“两会”议案提案制度,健全信访接待日、干部下访等制度,建全妇女信访代理制度,畅通和拓宽妇女群众的利益和诉求表达渠道。二是健全妇女矛盾化解机制。坚持深入基层、贴近妇女,针对妇女的多元需求,加强与妇女群众面对面沟通交流,加强对重点妇女人群,尤其是“六必访”家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发挥基层妇联组织和村级“妇女之家”在法律政策咨询、家庭矛盾调解等方面的作用。三是加强对困难妇女儿童群体的关爱服务。以妇女儿童民生项目为抓手,切实改善妇女儿童生存发展环境。加大贫困妇女“两癌”救助和维权救助等民生项目实施力度,深入开展“妇女小额担保贷款”、“春蕾计划”、“爱心妈妈结对帮扶”等工作,加大对失业失地妇女、流动妇女儿童、病残妇女儿童、单亲贫困母亲等困难群体的帮扶力度。
(二)进一步夯实组织基础。一是加大“妇女之家”建设力度。在村级“妇女之家”全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创建省、市级“妇女之家”示范点力度,在省级“妇女之家”示范点的基础上,建设优秀“妇女之家”和精品“妇女之家”。加大对“妇女之家”的指导和扶持力度,切实发挥“妇女之家”在信访、维权、调解、培训等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二是在已建立的非公经济妇女组织的基础上,提高妇联组织的影响力。
(三)提高妇联干部队伍素质建设。一是加大对妇联干部培训力度,选派优秀妇女干部参加各类培训学习,提高妇联干部综合素质。以解决乡镇妇联主席政治待遇为重点,村妇代会主任报酬列入财政预算,适当增加村级妇女干部报酬,提高乡(镇)、村级妇干的工作积极性。二是配合组织部门做好培养选拔女干部、发展女党员工作,定期充实女干部人才库,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积极向组织部门推荐女干部,从源头上保障妇女参与社会管理力度。
(四)进一步明确职责定位。妇联组织在新时期“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化工作格局中,注意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正确处理好与政府的关系,当好协助者;二是正确处理好与其他团体社会组织的关系,当好协同者;三是正确处理好与妇女群众的关系,当好代表服务者。要培育发展各类妇女社团,发展巾帼志愿者队伍,建设专兼职妇女工作者和巾帼志愿者相结合的妇女工作队伍。同时要充分发挥县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县妇联的优势,协调妇儿工委办各成员单位,凝心聚力,为维护社会稳定和谐、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