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征兵工作几点思考
近年来,我乡征兵工作在县人武部的具体指导和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征兵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按照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发展要求,高标准高质量的为部队输送了优质兵员。回顾征兵工作全过程,我们也明显的发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征兵工作出现了“当兵冷、征兵难”的问题和困难。
根按近几年的工作实践,我乡在征兵工作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
一、报名参军人数逐年递减。一方面,适龄青年应征参军积极性下降趋势明显:生活条件好的怕吃苦,生活条件稍差的或外出打工,或父母早早的安排出路,加之现在农村结婚生育越来越低龄化,以及青少年体制的下降,使得符合条件的适龄青年人数越来越少。另一方面,目前义务兵优待金标准还较低,当兵待遇远不如一份工作的待遇好,导致部分家长及适龄青年觉得“当兵不如打工好”,权衡得失,大部分人还是选择外出务工。此外,义务兵待遇的“城乡差异”更是影响了一部分农村青年的应征参军积极性。
二、国防教育宣传不到位。和平年代的人们在国防观念淡化,而平时的教育和宣传方面针对性不强,存在形式古板僵硬、内容太空洞或娱乐化,平时冷、征兵热等现象,存在欠缺,不到位的地方。一些适龄青年价值取向发生变化,只图索取,不讲奉献;只贪图安逸,不愿意吃苦,对应征入伍反应冷漠或想方设法逃避兵役。
三、征兵机构的原因。随着征兵工作改革的深入发展,临时组织征兵机构的做法,工作缺乏连续性,政策法规学习不到位,已不适应征兵工作全年化,常态化的要求。作为征兵工作一线的乡、村两级,国防观念淡化,对征兵工作不重视,视征兵等相关工作为负担,对军属待遇、政策落实不够及时。
四、国家制度有关方面的原因。国家实行两年兵役制后,绝大部分农村籍战士考不了学,提不了干,不仅使适龄青年感觉“当兵没盼头”,而且感觉“当兵吃亏”,此外,由于我县复员退伍军人上以货币安置为主,适龄青年参军退伍后还得另谋职业,另找出路。总体来讲,我乡适龄青年应征热情不高,顾虑多,只有少部分适龄青年愿意参军,给征兵工作带来相当大的难度和压力。
综上所述,“当兵冷、征兵难”,既有体制的客观原因,也有主观的人为因素,既有征兵机关自身的问题,也有应征青年的思想波动。要切实解决征兵工作中的“冷”、“难”的问题和困难,变被动为主动,就必须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着手,依法征集,人性关怀。
一要强化依法征兵。从征兵工作实践来看,一方面仍缺少一套完整具体,可操作性强的法律法规,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处置或缺少法律依据或可操作性不强,同时也难于实现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和城乡统筹平衡;另一方面现有法律法规落实不好,不到位的情况仍然突出,因实施条件、人员及操作性等方面的原因,存在消极执行、象征性选择性执行甚至扭曲愿意执行法律法规的情况。亟待一部完整具体,可操作性强的法规,依法宣传教育、依法健全征兵机构、依法确定征集地域及数量、依法进行优抚安置、依法实施奖惩激励。
二要体现个人价值。在以人为本已成为社会主题的今天,要解决好征兵“冷”与“难”的问题,关键还是要处理好和体现好服役人员的价值问题,离开民众普遍认同的东西去谈义务和奉献,采取行政命令和行政强制手段,即使可以解决一时的问题,长期来看工作还是陷于被动。既要通过多种宣传手段让适龄青年认识到军营是一个让人有出息,大有作为的大学校,参军也能体现出一个人的价值。也要通过加大对军人及其家属的,提高军属的政治待遇、社会待遇和经济待遇,形成“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氛围。要让适龄青年入伍既体现社会价值,也体现经济价值,形成军、地、个人三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