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转型发展中面临问题与思考
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围绕市“三服务三促进”领导小组关于开展“百名干部帮百企”调研活动要求,结合联系服务两家企业的实际情况,开展小微企业调研活动。小微企业是市场经济最活跃的“细胞”,尤其是科技型小微企业,不但能激发市场活力、吸纳社会就业,还能促进自主创新、推动全社会创业创造。我国小微企业占市场主体的绝对多数。国家工商总局今年发布的《全国小微企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底,全国各类企业总数为1527.84万户。其中,小微企业1169.87万户,占企业总数的76.57%。
庞大的小微企业,是吸纳我国劳动人口就业的主渠道。它一方面保障普通百姓尤其是中下层人群的收入,另一方面在刺激消费,直接稳定经济形势、推动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基础。数据显示,全国有近8亿劳动力人口中,就业人口7.67亿,而小微企业用工约1.5亿人,新增就业和再就业的70%以上也集中在小微企业。与此同时,小微企业主要集中在服务业与一些高科技产业,与偏重制造业的大中型企业形成良好的互补和互动,完善市场经济体系,给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增添新动力。
一、我市小微企业发展现状
在中国经济开始步入低速增长与结构转型相结合的新历史时期后,小微企业成为中国经济最活跃的群体也是最脆弱的群体(相比外资、国企)。调研发现,在宏观经济环境不景气的背景之下,尤其是各种社会资源更青睐大中型企业,令小微企业发展受限,小微企业的生存压力更大,总体利润率水平一般。以**为例,2014年产值1000余万元,利税100余万,占比约11%,利润仅90万元左右,利润空间不及所缴纳利税,而且利润空间呈现越来越窄的趋势。
我市小微企业在经营管理及转型发展中主要面临着:“两高、两难、一低”,即人工成本高、生产成本高、转型升级难、政策落实难、市场竞争力低其原因为:
1、人工成本高。人口红利消失、用工成本上升成为反映最集中的问题。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反映更强烈。小微企业无力通过继续提高待遇以增加招工,因此用工问题更突出,已成为制约发展的一大瓶颈。企业反映,工人不仅“难招”,而且“难留”。调查显示,受访企业反映存在关键人才流失严重、缺乏技术工人的问题。企业表示,在招聘和培养员工过程中为技术工人投入较大成本,但后期竞争企业间相互“挖墙脚”,导致员工流失、人才难留。
“今年的生意不好做,不赔钱就是目标。”宿迁**制衣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在他们这个“圈子里”大多数企业对今年形势有点悲观,“工人工资太高,根本不敢接单,接单就赔钱,不接单员工就会流失,形势好转的时候又难招到人。”招工难现象也成为影响小微企业稳定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2、生产成本高。小微企业的生存主要依赖资源,缺乏核心技术,而目前包括原材料价格、能源资源价格成本上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正面冲击的建筑业、房地产业,以及2011年以来美国、欧洲、日本、中东、北非等海外市场动荡,国内市场受多重因素叠加的影响,加之,企业面临物流运输费用上涨的困难,物流成本压力有所显现。相当一部分小微企业生产成本水涨船高,经营步履蹒跚。
3、转型升级难。小微企业经营者水平良莠不齐。超过80%的小微企业是个人创业,也就是所谓的单个老板的白手起家,而由创业者的受教育程度、对市场经济的认识程度、管理水平、对行业和企业的发展认识、商业眼光等多方面的水平良莠不齐,导致企业的管理水平也参差不齐。再加上缺乏有效的组织,不能抱团式和链条式发展,各自为战,形成不了行业的产业优势,小微企业经营管理及转型发展中面临的诸多问题,使得其转型升级难上加难,处于“温水煮蛙”的艰难处境。
4、政策落实难。受制于国家政策层面的调整和地方政府财政压力的增大,调研中发现,某制衣有限公司进区合同中约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兑现不到位且不及时,一方面打乱该企业的发展规划中对资金的调度,无形中增加资金运转的压力,直接影响企业发展的后劲;另一方面很大程度上不利于树立政府公信力,导致企业对地方政府的敬而远之,间接阻断地主经济发展的后发动力。
5、市场竞争力低。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不断深化,企业的竞争日益激烈。而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和市场透明度的提升,市场经济已经逐步转入买方市场。买家具有更多的选择余地,这也加剧了小微企业的竞争压力。而由于小微企业自身的规模小、生产能力有限,导致其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并不强。并且在企业信誉与品牌口碑方面,与大企业仍然具有不小的差距,另外,小微企业为求生存和发展,一方面相互打压、排挤,另一方面采取超常规,甚至是非法的手段来降低生产成本,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下降、市场秩序混乱,制约了小微企业的发展。
三、推动小微企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建议
小微企业利润空间收窄,生存逆境较大,需要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同时依靠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利用科技进步进行转型升级,方可长态发展:
1、围绕地方主导产业,加强对企业的分类引导,形成报团发展模式。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环境,小微企业摆脱困境需要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提高服务效率,积极分类引导小微企业“抱团取暖”,积极组建企业联合体,促进信息、资源和技术共享,在延伸产业链、开发新产品、提供新服务上下功夫,形成整体发展的良性循环。
该市经信委积极促进各地小微企业集聚发展、技术进步、提档升级:沭阳县设立1亿元产业集聚发展及5000万元小微企业专项资金,宿豫区开展“进企业送政策”活动,宿城区设立3000万元小微企业资金“周转池”。上半年,全市有34家小微企业晋级规模以上企业。未来,建议各主管部门能在小微企业发展上做中各类文章,推动本土小微企业转型跨越发展。
促进小微企业集聚健康发展,当前迫切需要加强以推进小微企业技术创新、人员培训等为重点,为小微企业持续发展提供找得着、用得起的优质服务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2、围绕企业迫切需求,加强对企业的培训指导,壮大服务企业队伍。加大对小微企业的培训提导,已得到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上半市中小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开展小微企业创业辅导及企业高管人员培训8场次,累计服务小微企业1500多家,培训企业管理人员1600多人次。
当前小微企业员工培训存在诸多问题:一是认为培训是成本,会加重企业负担;二是认为培训是灵丹妙药,以为通过培训能解决企业所有的问题;三是认为培训只是针对基层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的,高层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的资质,本身就是人才,不需要培训;四是认为培训后,员工跳槽则培训是为他人做嫁衣。改变小微企业负责人及员工关于培训的观念势在必行。
发展迅猛小微企业的实践证明,人员素质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小微企业只有通过重视和加强员工培训,才能培训竞争能力、创造能力,才能为企业带来新的活力。围绕主导小微企业的员工自身的条件和特点,创新性地开展员工培训工作。以技能培训和工作态度的培训作为重点开展。通过技能培训提升从业者的专业水平,通过工作态度的培训,建立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责任感。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推进小微企业技术创新、人员培训等为重点,为小微企业持续发展提供找得着、用得起的优质服务。
3、围绕企业资金短缺,加强对企业的金融扶持,扩大融资信息的知晓面。小微企业多数靠自我积累发展,基本不贷款,很多都未用足授信额度。在经济形势不利于扩大生产时,他们往往选择压缩借贷的规模和期限。促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当前迫切需要加强融资制度创新,创造条件吸纳民间资本进入小微企业融资领域,发展专门面向小微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
目前出现资金链紧张的主要是两类企业:一是企业处于扩张期,其中不乏一些企业由于前两年流动性比较充裕,甚至有银行“追着贷款”,而项目上马后面临资金短缺,只好转向高息民间借贷寻求周转;二是一些企业利用民间资金和各类委托基金涉足证券投资、大宗商品投资、房地产业等多元化投资,现金流大进大出。近年没有大投入又从事实业经营、产品加工的小微企业,对经济环境的变化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受社会信贷资金不足的负面影响要小得多。
采取业务补助、增量业务奖励等措施,引导担保、金融和外贸综合服务等机构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单列小微企业信贷计划,鼓励大银行设立服务小微企业专营机构。推动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银行等金融机构取得实质性进展。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政贷款贴息、租金补贴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解决小微企业贷款难的问题,解决融资信息不对称问题。
4、围绕企业科技创新,加强对企业的孵化培育,集聚规模发展效应。在工业经济发展上坚持政府为导向,以培育小微企业做大做强为重点,建设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孵化基地为载体,培育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极。
通过加大对入驻企业的扶持力度,重点从厂房租金、贷款、补贴、行政事业收费等方面予以扶持,建立精干高效的孵化基地管理机构和体制,建立健全管理服务体系,优化发展环境,建立一批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软环境建设优良的孵化培育基地,构建培育企业发展的专家指导队伍,通过组织创业孵化基地人员参加学习、接受培训等方式,筑巢引凤,并在运行中,全面提高创业孵化基地综合素质和竞争力,不断提高创业孵化基地的入驻率和知名度。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全面促进当地小微企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