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妇联开展家庭建设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家庭是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阵地,是妇女最具影响力的社会领域,也是妇联工作的主阵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注重发挥妇女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独特作用,发挥妇女在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庭方面的独特作用。近年来,**市**县妇联紧紧围绕家庭主阵地,紧扣和谐主旋律,开展了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家庭文明建设活动。
一、县妇联开展家庭建设工作实践情况
1、精心培育家庭文化
注重典型引领。组织开展五好文明家庭、美德家庭、最美家庭等评选,涌现出良好家风**家庭、好邻居韩国美家庭、孝老爱亲**庭等一系列女性先进典型。成立巾帼宣讲团,进机关、进社区、进家庭宣讲先进感人事迹,用身边人、身边事,激励和引导广大妇女传承“夫妻和睦、尊老爱幼、科学教子、勤俭持家、邻里互助”的中华民族家庭美德,引领广大妇女做良好家风倡导者、文明家庭践行者。
强化素质提升。在全省率先开设“卓越女性学堂”,通过高品味、高水准的讲座、交流和联谊活动等纯公益运作方式,为各类女性群体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进一步提升女性的内涵和素养。针对不同女性,多次邀请国内著名专家、教授来湖,先后举办《加强礼仪修养、提高女性素质》、《和谐婚姻是幸福港湾》、《绿色家教理念》、《女性健康知识》等多期讲座和课程,丰富完善女性的知识面,全面提升女性的整体素质。
吸引群众参与。积极探索具有本地特色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吸引群众积极参与。开展“我爱我家·幸福在我家”快乐展示活动,城乡1056户家庭踊跃参与,展现了城乡家庭文明幸福家庭生活风貌;举办“我爱我家”家庭才艺大赛,充分展示我县家庭文化建设的风采,营造了“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浓烈氛围;举办广场舞大赛,弘扬健康文明的文化生活,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举办单身交友联谊会,为单身青年搭建拓宽交际、展示自我和结识朋友的平台,让更多的单身青年找到人生幸福的另一半。
2、悉心推进家庭教育
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充分利用“三八”维权周、5.15国际家庭日、六一节、12.4法制宣传日等节日契机,运用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介,发放《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防拐、禁毒等知识,营造有利于青少年成长、成才和发展的良好氛围。组织“亲子教育”公益讲座、“全家总动员”实践活动和“感恩社会、善小我为”亲子征文比赛等,动员组织家长孩子共同参与、共同成长,自觉践行道德规范,养成良好习惯。
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发挥妇儿活动中心、“妇女儿童之家”和“网上家长学校”在推进家庭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努力打造全方位、多功能家庭教育新平台,提高家庭教育知识的普及率。邀请省家教研究会理事汪峻、作家王一梅等专家来湖,举办《科学家教进万家》、《婚姻家庭关系调适》等多期贴近实际的家教知识讲座,在社区编印发放《家庭教育》书籍,进一步优化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家庭环境和推进素质教育社会环境。
开展特殊家庭教育。做深“春蕾助学基金”关爱品牌,累计筹集善款340.55万元,帮扶了277名孤贫儿童完成小学至高中学业,26名受助孤贫儿童已步入大学校门;每年组织的百名孤儿“六一”爱心之旅;针对成长失教,强化传统文化教育与历史名人励志教育相结合。为受助儿童办理图书馆借书证,赠送《弟子规》等经典书籍,组织开展“阅读经典,收获未来”读书征文比赛活动,鼓励成长成才。
3、用心拓展家庭服务
弘扬巾帼志愿服务。加大巾帼志愿服务精神和文化宣传力度,引导妇女和家庭在参与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以家以广大妇女和家庭为主体力量,不断壮大各类家庭志愿者队伍。以妇女群众需求为导向,重点关注孤贫、留守流动儿童、单亲贫困母亲、空巢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开展了“与爱同行”系列活动。
实施家庭服务项目。聘请专用社工,在**镇**社区实施“**情—关爱空巢老人”公益项目,探索专业社工+妇工+义工的工作模式,为空巢老人开展定期的心理疏导,举办保健讲座、公益义诊、节日关爱等系列活动,帮助空巢老人提升晚年幸福满意度。实施“馨香园——关爱单亲母亲”公益项目,建立单亲母亲QQ群,发起成立单亲母亲互助联盟,举办“贫困单亲母亲家政服务员培训班”,帮助76名贫困单亲母亲培训就业;积极争取全国妇联“母亲邮包”项目, 475名贫困单亲母亲获赠价值7.17万元“母亲邮包”。
打造家庭服务品牌。成立县“好**嫂”家政服务中心,并推动“好**嫂”门店向**、**等其他乡镇和社区有序拓展。借助广播、电视、互联网、省96515家庭服务平台等现代媒体和远程教育手段,加大“好**嫂”家政服务宣传力度。联合商务、人社等部门形成培训、鉴定、职介一条龙服务,帮助城乡下岗失业妇女提高就业技能,促进妇女创业就业。
二、当前家庭建设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1、群众参与缺乏主动。开展与文明创建相关的评选活动以及应对群众精神文明需求开展的文化活动,虽在报刊、网络等媒体进行了宣传,但宣传效应不明显,参与度不广泛,但大多数群众仍持观望状态,主动参与的少,被动接受的多。
2、家庭教育不够深入。虽建立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三位一体”工作机制,但作为教育的三大支柱之一,家庭教育一直处于弱势状态,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存在不同程度的脱节现象。独生子女教育、隔代教育、单亲重组家庭教育、留守儿童教育等问题日趋凸显,重智轻德、重知轻能、重养轻教等现象仍比较突出。一些家长缺乏对素质教育的深刻理解,忽视言传身教的道德养成教育。
3、志愿服务流于形式。志愿服务队伍整合已实现了初步壮大,但是在整个队伍中,妇工、义工多,而专业的社会工作者较少。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流于形式,大多是在节假日、纪念日等特殊时间点的临时服务,而且多为面向社会大众的“集中服务”,在服务安排上不成系统,在服务管理上没有规律。
4、家庭服务相对滞后。家庭服务业作为从传统“保姆”发展起来的新行业,尚未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家政市场供需矛盾突出,从业人员大部分属于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和下岗职工、无业人员,她们教育水平低、年龄偏大,往往只能凭借生活经验从事简单的家务劳动,缺乏对家庭服务业理论知识的掌握。高级月嫂、高级育婴师等职业人才匮乏,难以满足消费者日益扩张的高端化需求。
三、进一步加强家庭建设的思考和对策
1、争取多方支持,努力形成家庭建设工作合力。家庭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妇联组织要积极作为,主动作为,拓宽工作渠道,在争取党政支持的同时积极联合多部门参与家庭建设工作,以协调会的方式统筹资源、解决难题,有效发挥各部门在家庭建设工作中的专业优势,为家庭建设工作创造条件,配强工作力量,提供工作资源,形成互相支持、互为补充的家庭建设工作格局。要整合妇女自身资源,建好巾帼志愿者队伍,坚持立足社区,面向家庭、见诸日常、细致入微的特点,把扶弱济困、维护权益、环境保护、情感关爱、倡扬文明、家庭教育等理念通过服务与实践渗透到每个家庭。
2、精心设计活动,有效拓宽家庭建设工作覆盖。要将家庭的知晓度、参与度、满意度作为妇联家庭建设工作的重要衡量指标,组织发动广大妇女和家庭参与家庭文化、家庭教育、家庭服务等活动,最大限度地凝聚广大妇女和家庭。要精心设计各类家庭活动,主题上贴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上贴近家庭实际需求,形式上让群众喜闻乐见,载体上让群众广泛参与,注重用好报刊、网络等媒体,多角度宣传家庭建设的意义,全方位吸引妇女和家庭积极参与,形成妇女参与、家庭欢乐、群众受益的生动局面。
3、推动项目运作,逐步提高家庭建设工作水平。要以家庭工作为主阵地,主动承接政府转移出来的有关家庭建设的社会性、公益性、事务性职能, 将项目化运作方式引入家庭服务工作,专业化、多元化服务妇女儿童。有效对接家庭的全面需求,对全县单亲、失独、空巢、留守、孤残等特殊家庭进行建档造册、摸清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发更多面向特殊家庭的多元化服务项目,以项目化运作方式广泛整合人、财、物资源,不断扩大妇联家庭服务项目的受益面,提高服务家庭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