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家庭儿童社会化问题探析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外来文化的涌入及社会文明的不断开放,闪婚、离婚、分居、未婚先孕以及部分意外丧偶情况出现,致使单亲家庭增多,单亲家庭子女这类群体数量不断扩大。事实和研究均表明,家庭结构的缺损及由此带来的各种因素影响,单亲家庭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往往会因为缺乏父爱或母爱而变得心理失衡,在角色认识、结识同伴、职责承担等过程中容易产生偏差,严重影响其今后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一、单亲家庭特殊环境下对儿童社会化过程的影响
(一)家庭教育不当的影响
1、家庭功能的不健全
对单亲家庭而言,家庭结构解体,家庭关系的巨变,均导致家庭无法发挥其原本具有的社会化功能。再加上现代专业社会化机构团体的多样化,从父母手中早早地就接管了儿童们的社会化任务,导致家庭社会化功能退化,父母正常的育子地位的下降、父母角色的贬值,而儿童的家庭社会化进程缩短,人格的形成发展尚不完全。
2、家庭教养方式错位
单亲家庭的父母大多经历心理创伤,容易对自己的子女产生爱的极端,这种极端通常会表现在对孩子的教养方式上。具体表现为三点:(1)单亲家长育子目标错位,迁就溺爱,爱教失衡;(2)单亲家长教育方式错位,简单粗暴,缺少理性;(3)单亲家长教育期望值过高,孩子压力增大。
(二)学校教育不足的影响
学校等教育机构是家庭教育的延伸、继续,是个体社会化的第二个主要场所。儿童的主要活动范围就是家庭和学校,调查发现,单亲家庭儿童比正常家庭儿童更喜欢班集体,更认为老师能理解自己的心情,这说明学校环境、教师关爱、同学友情对他们来讲是非常重要的。然而近年来,不少教育机构在针对儿童教育问题上,愈发“功利化”,学校教育忽视对儿童道德礼貌、辨别是非、言行举止、社交能力、社会公德等方面的社会化培养,影响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良好品质的养成以及其今后的长远发展。
(三)社会(社区)环境的影响
1、社会偏见的影响
单亲家庭儿童往往会受到社会的轻视、遭到同伴的讥笑,这会给他们带来严重的心灵创伤。有些人片面地认为,单亲家庭儿童生长在破碎的家庭中,很难成长为好孩子,在这种歧视下,造成了单亲家庭儿童的悲观孤独、失落等不良心理反应。
2、大众传媒的冲击
现如今学者们已普遍将大众传媒视为与家庭、教育机构和同伴群体一样影响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因素。大众传媒提供的内容信息量大,良莠不齐,对于身心均未发育成熟的儿童来说,他们容易对这些信息产生认知误区,在现实生活中形成错误的情景反应,不利于他们对社会上各种复杂的不良现象进行判断和抵抗,尤其是单亲家庭儿童,在某种程度上缺乏家庭的束缚和家长的及时引导,更容易受到此因素影响。
二、单亲家庭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积极应对策略
(一)家庭层面
1、单亲家长要树立榜样,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单亲家庭儿童社会化发展不良的根本原因是家庭结构破裂导致家庭关系失和。单亲家庭的孩子与普通家庭的孩子相比缺少爱,很难得到健全的爱,使其人格成长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单亲家长为了子女发展,必须要改善沉闷的家庭气氛,尽快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勇敢面对以后生活。家长在子女面前,要树立良好的榜样,用自己坚强、乐观的态度去影响子女,并协助子女走过最初最艰难的时光,有效及时地重建修复其家庭教育功能。同时要坚持坦诚、沟通和鼓励的教育原则,细心听取孩子的意见和要求,与孩子形成互相信任、互相理解的和谐氛围,这有利于单亲家庭亲子关系的良好发展,促使孩子在其社会化进程中更好更全面地发展。
2、单亲家长要掌握科学的育子知识、方法,促使孩子健康成长
单亲家长在失去伴侣后,对子女的教育更要注意方式方法,宽严适度,发扬家庭民主,充分信任孩子,尊重孩子的正当兴趣、爱好,让孩子能够自由选择自己的活动,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父母对子女的评价要以积极性为主,切忌期望值太高,这有利于儿童自信心的建立,并积极引导儿童参加集体性的社会活动,培养和开发儿童多方面的兴趣和某种特长,以培养及发展其积极情绪和优良性格。
(二)学校层面
学校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向人们(尤其是儿童)系统传授社会规范、价值标准、知识和技能的专业性教育机构。尤其是在儿童进入学龄期以后,学校的影响逐渐上升到首要位置,成为最重要的社会化因素。
1、建立单亲家庭儿童档案
学校应从学生入学起就开始建立单亲家庭儿童档案,加强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行为和家庭情况的了解、跟踪,并详加记载。学校要把对每个单亲家庭儿童的帮助与教育具体落实到每一个人,如班主任、科任老师当中,由他们负责对单亲家庭儿童进行心理疏导、学习辅导、生活关照、行为矫正,并定期与家长联系,以便及时掌握单亲家庭儿童在家里和社会上的情况。
2、培训教师心理健康知识
单亲家庭儿童与正常家庭儿童相比,存在着较多的反社会、不正常的冲动性行为,并且伴有更多的攻击性、不顺从、焦虑和沮丧,在社会性发展方面有诸多困难,在学校里也有更多的行为问题。因此,我们可以判定其在心理健康上存在着一定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心理卫生知识来应对,及时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3、创造优良的教学环境
对于学校而言,创造优良的精神环境首要的就是形成良好的和谐的校园氛围,给单亲家庭儿童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尊重的环境,教师要运用激励功能,善于发现此类学生身上的特长、优势、闪光点,鼓励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如安排他们在各项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能,使其有“英雄有用武之地”的感觉,激发他们的信念,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以此来增强自信。
4、加强同伴交往,用友情弥补亲情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另一个重要社会化因素——同辈群体逐渐形成,并对个体产生重要影响,甚至有可能超过父母和教师的影响。单亲家庭儿童与他人合作及共享行为都弱于正常家庭儿童,容易受到同辈群体的忽视,甚至是歧视,因此,学校应对学生同辈群体的类型和特点施以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提倡友爱互助的精神,开展一帮一结对互助活动,让正常家庭儿童主动与单亲家庭的儿童交往,在学习和生活中相互帮助,共同解决问题,促成正常家庭儿童同辈群体对单亲家庭儿童的接纳,同时也要引导单亲家庭儿童与其他同学建立纯真的友谊,消除他们的“孤独感”,使他们融入到集体生活当中去。
5、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学校应有组织、有计划地定期开设心理健康课,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等,并配备专门的心理老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们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接受自己,并能按照所学到的知识来分析自我的发展阶段;学会正常的社会交往,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了解自我的情绪状况,学会主动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三)社会(社区)层面
1、政府宏观措施的指导
儿童作为祖国的未来,他们的社会化成长也需要政府相应政策举措的大力支持。政府作为提供社会支持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强大后盾,对儿童社会化可以发挥出积极的力量和正面的引导作用,因此政府应当联合和指导社会、学校、社区和家庭之力,积极影响儿童社会化的正向发展,加强对单亲家庭儿童社会化外部环境的建设力度。
2、利用社会各界力量
全社会都应当按照《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要求,关心单亲家庭儿童,保证他们享有基本的物质生活、人格保障和尊严,通过网络、电视、书刊等各类媒体,呼吁全社会关心单亲家庭儿童社会化问题,各种社会团体组织应加强对单亲家庭儿童这一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帮助,同时加强城乡和社区及校园文化建设,整治周边环境。消除不良信息、环境对单亲家庭儿童造成的恶劣影响,创造一个有利于单亲家庭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大环境。
3、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
可以设立单亲家庭儿童教育咨询机构,开设咨询电话,使单亲家庭儿童遇到问题,能及时与社会联系,让家长在教育中遇到困难时能通过这些方式找到正确方法,科学地教育孩子,还可以成立“类学校”、“类家庭”的社区第三方教育机构,与学校、单亲家庭联手共同对单亲家庭儿童进行健康成长教育,让单亲家庭、学校和社区形成一个坚固的三位一体,共同关心爱护单亲家庭儿童,为他们社会化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成长的环境,共同促进单亲家庭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使得单亲家庭儿童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大环境当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