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建立不合格党员退出机制实践与思考
建立不合格党员退出机制是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的题中之意,是新时期推进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客观要求,也是深化党内改革,建设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纪律严明、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的迫切需要。近年来,**县紧紧抓住党员教育和管理这个重点,逐步建立起一套不合格党员退出机制工作法,为打通党员“出口”,永葆党员队伍先进性、纯洁先进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一、经验与做法
去年以来,**县立足于基层党员队伍实际,全面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遵循“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立足教育、严肃处置、强化管理”的方针,坚持公正、公平、公开原则,以定量分析为参考,以定性分析为依据,从认定标准、处置办法、处置程序、政策界限、积分管理等方面入手,认真做好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收到了一定效果。
1、“民主评议+六大红线”划出“硬杠杠”。牢牢把握准确认定不合格党员这个关键,依据《党章》、《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等党内规章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认定标准,对有理想信念缺失、政治立场动摇、宗旨观念淡薄、工作消极懈怠、组织纪律散漫、道德行为不端等六类表现之一的,认定为不合格党员,并引入民主评议机制,将不合格党员的日常表现和民主评议结果综合分析,使不合格党员的认定客观准确、有理有据。去年以来,**县紧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在全县376个基层党组织、6161名党员中采取个人自评、党员互评、民主测评的方式,按照“好”、“一般”、“差”三个等次认真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全县评议为“差”的党员56名。对民主评议中被评为“差”的党员,由支委会(不设支委会的召开支部大会)对照认定标准,客观准确地认定不合格党员,将不合格党员的日常表现和民主评议结果综合分析,全县在评议结果为“差”的党员中认定不合格党员14名。
2、五种办法确保定性“不走样”。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的不合格党员处置种类,根据不合格党员的不同表现,规定五种处置办法,分别按照限期改正、劝其退党、除名三种组织处置方式进行处置,使不合格党员表现与处置方式相对应,准确恰当。一是对有继续留在党内的愿望、愿意接受教育并决心改正的不合格党员,限期进行改正,整改时间为1年;二是对拒不改正或限期改正期满仍无转变的,劝其退党,劝而不退的按照规定程序予以除名;三是对累计已受过两次限期改正处置的,又被认定为不合格党员,劝其退党或予以除名;四是对没有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工作的,按自行脱党予以除名;五是预备党员被认定为不合格的,延长预备期或取消预备党员资格。
3、九步流程做到结果“说得清”。严格按照“初步认定—调查核实—组织谈话—提出意见—上报预审—讨论处理—研究审批—会议宣布—立卷归档”九个步骤,积极稳妥的做好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专门制定下发《关于做好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的通知》,设置《**县不合格党员处置审批表》,建立不合格党员处置档案,将认定、调查、谈话、会议研究、审批等原始资料全程记载,建档登记、一人一档,使处置全过程公开透明,档案资料记录完善,确保处置结果经得起历史检验。目前,全县认定的不合格党员中,限期改正9名,除名5名。
4、十个区分筑牢“政策线”。严格做到“十个区分”, 分清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个人原因与组织原因、一时表现和与一贯表现,做到事实清楚、理由充分。一是区分不善于学习,思想认识一时跟不上形势同丧失理想信念,反对、抵制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界限;二是区分一时一事中或某项工作中未能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同长期意志消沉、不起党员作用的界限;三是区分经验不足造成失误同玩忽职守、以权谋私、损害党和群众利益的界限;四是区分因年老体弱或家庭有实际困难,无力完成党组织分配的工作,参加党内活动不够经常同党性意识衰退、消极落后,不发挥党员作用的界限;五是区分党员因下岗、待岗、外出务工等客观上不能正常参加党的活动、按时交纳党费同在岗党员和在家农民党员因组织观念淡薄,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党的活动、不交纳党费的界限;六是区分因对个别党员有看法或对某项工作不理解而提意见、闹情绪同无理取闹、参与群众上访闹事的界限;七是区分工作方法不当造成群众不满同作风霸道、欺压群众、违法乱纪的界限;八是区分由于党组织不健全或软弱涣散造成党员无法发挥作用同党员主观上不愿发挥作用的界限;九是区分偶尔参加棋牌竞技娱乐、某些民族风俗活动同长期聚众赌博、长期从事迷信职业活动的界限;十是区分愿意接受教育、改正错误同拒绝帮助教育、屡教不改的界限。
5、积分制成为处置“新途径”。今年以来,**县着眼于解决党员管理难、作用发挥难和处置不合格党员难的问题,在全县共产党员中实行积分制管理,以“分类积分、量化考核,标杆引导、底线管理,奖优罚劣、激励奉献”为指导,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分类指导、逐层推进,动态管理、注重实效,贴近实际、民主公开”四项基本原则,将党组织对党员履职情况和党性状况的评价以累计积分的形式进行量化,分基础分、任务分、奖励分三大板块对党员进行百分制量化考核,按11步工作流程,以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格次评定党员,把积分结果与评优树模、干部任用、评议党员挂钩,使党员评价有了标准、评优树模有了尺子、干部选任有了依据、处置不合格党员有了途径。 目前,**县387个党支部6000余名党员参与了积分制管理,通过制定考评管理细则、落实积分记录员、严格积分登记、搞好民主评议等方式,实现了对党员考评的精细化、规范化管理,激发了党组织和党员争先创优的内在动力。
二、取得的成效
1、党员党性观念得到明显增强。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在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中产生了强烈震动。部分思想和表现不是很好的党员,平时认为“党组织不能把我怎么样”,看到在加强党员管理上“动真格”了,不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混同于一般群众是迟早要被清除出党的,在思想和行为上发生了极大变化,自觉履行党员义务的意识得到了明显增强。平时积极履行党员义务的党员,对党组织的信心更强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也更自觉了。
2、党组织凝聚力得到明显增强。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不仅限期改正党员积极向党支部定期汇报思想情况,接受党组织的重新考验,也促动其他党员积极向党支部靠拢,参加党组织的活动。党支部活动经常了,凝聚力也就明显增强了。村党支部定期开展活动,党员积极履行义务,主动为村民办了一批实事好事,群众对党支部和党员的评价更高了,村党支部在群众中的号召力也明显增强了。
3、工作执行能力得到明显增强。通过开展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党员主动作为的意愿更加强烈,县委推行的各项工作得到了有力有效落实。据统计,党员带头协调处理工程、土地、信访等重大矛盾纠纷30多起,创办、领办农业产业10多个。在党员自身整改的同时,各级党组织重视群众反映强烈、制约和影响农村发展稳定的难题,积极排查是非纠纷,解决各类热点、难点问题,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社会大局的稳定。
三、问题与原因
尽管**县在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问题,需认真研究解决。
1、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一是这些年各级党组织在抓基层组织建设、党员队伍建设的同时,不同程度地忽视了对不合格党员的处置问题。二是在具体的处置上,或者尽量避重就轻;或者担心严肃处置了一批不合格党员,会影响整体工作的推进,给自己和单位的工作抹黑。或者对不合格老党员不忍处置的现象,认为他们辛苦干了一辈子,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处理起来太伤感情。三是对不合格党员的处置的概念不清,主要表现在把不合格党员的处置(组织处理和纪律处分)等同于党纪处分。
2、不合格党员难评。不合格党员的评定主要是通过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来进行,作为融党员教育、管理和监督为一体的重要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在提高党员队伍素质、纯洁党员队伍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评议的内容过于原则,具体的评议标准不够细化,只有定性的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等内容,对党员在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发挥作用、组织生活参与情况和党费交纳情况等方面缺乏明确的要求,适应不了当前党员处在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大量流动等新情况的要求,难以达到全面客观、合理准确地处置不合格党员的目的。
3、处置措施不到位。由于目前还没有一套现成的、可操作性较强的关于不合格党员处置的方法和手段,而党章在此方面的规定又原则性较强,伸缩空间大,在定性、量化上不够具体,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上处置不合格党员是一项既严肃且敏感的工作。虽然我们在实践中初步探索建立了认定标准、处置办法、处置程序和政策界限,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有的基层党组织帮教和处理相脱节,抓得不实,没有真正起到作用。
四、对策与思考
党员是党的细胞,是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党员是否合格,党员素质高低、质量如何,不仅直接影响党在人民中的形象和威信,更涉及党的性质、执政地位和领导作用问题。因此,解决好不合格党员的“出口”问题,严肃处置那些思想蜕化、作风弱化、宗旨观念淡化的不合格党员,就成为新形势下党自身建设的一项根本性任务。
1、健全分类细化的评定标准体系。正确把握不合格党员的评定标准,是搞好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的前提。要研究制定统一规范、细化具体的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评价标准体系,该体系要从党内法规、行业特点、工作实际出发,坚持合法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根据新时期新特点,并定期进行修订。
2、科学构建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机制。民主评议、评定处置是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的关键环节。要通过完善民主评议机制、全面实行党员积分制管理、建立党员正常退出机制和资格审查机制等,探索建立一套标准科学、运作严密的工作机制,充分依靠制度的强制力和约束力,保证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规范有序地推进。
3、健全标本兼治的党内帮教制度。党内帮教是处置不合格党员必不可少的环节,应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改进专人帮教模式、组织集中教育和开展领导谈心活动,把思想帮助教育贯穿处置全过程。坚持和完善“三会一课”制度、谈话制度、思想汇报制度、组织关系接转制度、党费收缴管理制度等制度规定,健全流动党员、非公经济组织党员、离退休党员等特殊群体党员教育管理办法,提高日常教育管理水平。
4、健全齐抓共管的工作推进机制。处置不合格党员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夯实工作指导、强化检查督办、聚合工作力量,全党整体行动,统一步调,实施综合治理,才能真正有效。要形成工作合力,落实党委(党组、工委)各职能部门的主体责任,建立处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促进各部门之间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共同抓好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
5、把处置不合格党员与发展党员和树立典型相结合。严把党员入口关,坚持标准,严格程序,深入考察党员入党动机,强化发展对象公推选优,提高入党积极分子公认度,优化完善发展党员程序,进一步落实好发展党员公示制、票决制和审查制,全面考察党员德能表现,落实发展党员培训制度,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坚持处置不合格党员与树立党员先进典型两手抓,对党内除名的党员进行反面典型警示教育,对党员民主评议结果优秀的党员,深入挖掘先进事迹,通过线上线下媒体进行宣传,发挥辐射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