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党校发展评析
县级党校作为基层党员干部培训的前沿阵地,是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和党的方针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为提高基层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县级党校根据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不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科学理论武装人、先进的思想解放人。通过干部培训培养了大批合格的基层党员干部,为本区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人才支持。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对照党校功能的新定位,县级党校在发展中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
一、新形势下县级党校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1.教师思想方面认识不到位。大部分党校教师为非师范生,首先对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没有充分的认识和掌握,思想观念停留在传统观念的基础上,认为来党校学习的学员仅仅是为了获取一定的知识,所以造成了在教学中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其次,党校教师没有厘清教育学的关系,在实践中教师认为来培训的学员中有上级干部,自己不能以老师身份自居,所以讲课就成了下级向上级汇报工作而已,没能真正起到培训的作用。
2.学员思想方面认识不到位。在当前党校的培训中,学员普遍不是为了寻求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的方法而来,而是为了完成上面布置的任务,或者是为了来党校镀金。党校培训的主要目的就是培训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和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可以说学员来党校参加培训是为了取经,绝非是为完成任务或者镀金。学员有了这些思想后没有充分重视党校的培训,所以培训的主动参与性不强,积极性不高。
(二)培训模式面临挑战
当前,面对日新月异的新形势、新情况和层出不穷的新事物、新知识,党员干部的学习需求不断变化,以适应新形势发展和解决新问题的需要。但是,在满足干部多种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干部的业务素质方面,县级党校的培训方法就显得过于单一,没有根据培训主题和培训主体的变化而主动变更培训模式,仅仅以一种单一的培训模式应对所有的培训,这就难免使培训流于形式。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发展”的理念,这不仅要求我们的党员干部在个人的能力上要有所发展,还要求党员干部的培训阵地,即党校更要有所发展。党校的培训本身就是为了使广大党员干部提升自身的党性认识和业务能力,所以这也就给党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校的发展,实际上就是党校培训模式的发展,这不但要求党校的培训模式要根据参训人员的实际情况做出变更,还要根据社会的实际需要做出发展。
在新形势下,随着社会的发展广大基层党员干部面临的实际问题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县级党校作为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培训主要阵地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办好县级党校,对于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工作条例规定:“市(县)级党校主要轮训副乡科级领导干部和基层党员干部”。《2014——2018全国党员教育培训规划》要求“充分发挥各级党校在党员教育培训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基层党校要把党员教育培训作为主要任务开展。”由此可见,县级党校不仅要承担副乡科级党员干部和基层党员干部理论武装、能力提升和党校教育的重要任务,而且还要适应形势要求,承担基层党员轮训的繁重任务。所以,在此基础上,县级党校必须根据培训主题、培训主体和当前的新形势对现阶段的培训模式进行调整,以适应当前实际工作的需要。
(三)干部教育缺乏针对性
党校的培训教育不同于国民教育,国民教育是为了传授知识,学员也是为了获取知识而来,具有普遍性而针对性较弱。党校培训则并非如此,首先,党校培训的目的不是为了传授基础知识,而是为了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党性和培养党员干部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方法。所以,党校的培训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操作性。但是,在当前县级党校的培训中缺乏明显的针对性,党校教师普遍采取的还是国民教育的方式方法,以一种教学方法应对所有的学员,通篇概之,对学员党性的增强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不能起到很好效果。
1.培训内容与干部需求的不适应。调查研究表明,由于受人员、经费、师资的条件的限制,县级党校在培训内容和课程设置上不同程度存在“上下一般粗,左右一样齐”的情况。具体来讲,就是不同时期、不同级别的班次类别,制定的教学计划、设置的课程、确定的专题、提出的要求等千篇一律或者差别性很小,类别性不突出,出现了“课程设置差不多,讲课内容差不多”的问题。而一些培训在内容安排上往往不能以干部实际需求为导向,存在着“想学的听不到,不想学的听不进去”的现象,体现不了“按需培训,因人施教”的指导思想,干部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干部参加培训班的热情和兴趣。
2.培训方式与干部教育自身特点不适应。目前,相当一部分县级党校干部培训基地是沿用基础教育的传统教学模式,在培训形式的设计上,没有根据干部职业、年龄、文化、心理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照本宣科多,联系实际少;教师讲得太多,学员懂得太少;理论学习较多,实地考察较少。教的单调呆板,听的枯燥乏陈,互动性不强。
3.培训制度建设与培训管理要求的不适应。一是干部调训任务落实难。培训经费的紧张、训用结合的脱节,再加上缺乏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激励约束机制,干部调训中“三多三少”的问题较为突出:班子其他成员参训多,主要领导参训少;非领导职务干部参训多,党政班子领导参训少;工作任务轻、年龄偏大的参训多,重要工作岗位上的骨干参训少。二是干部培训管理难。在县级党校中到党校参加学习培训的学员大多数都有一定的领导职务,而学员的人事关系又不在党校,再加上党校教师、管理人员和学员都是本乡本土,“老熟人”、“老面孔”多,这在客观上给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有些县级组织、纪检部门由于受人手限制等原因,不能很好地跟踪考察学员在党校的学习和表现,未能很好地坚持“调学”与“管学”并重,对学员在党校的学习和个人表现了解和监督不够。这样就导致部分学员没能正确处理好工学矛盾,身在教室心在单位,不能很好的遵守党校有关学习、生活纪律和考勤制度。
二、对新时期县级党校发展的建议
(一)师生需改变传统观念,以求符合当前形势
社会的发展要求党校也要与时俱进,这更要求广大党校师生改变传统观念,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放之党校教学培训中仍能很好的阐述党校培训的实质。教是为了让学员在培训过程中学会和领悟获取知识的方法,将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真正的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并得出真理,这也就是“为了不教”的真谛所在。因此,只有广大党校师生改变了传统的观念才能以新的教学方式迎接新时期下的新挑战。
做好新时期的干部培训工作,必须在思想、内容、方式、制度、机制等各方面坚持创新,只有坚持不断深化改革,开拓创新,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才能使干部培训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首要的是思想理念创新。要树立人才资本观念,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发展,关键在党,关键在人,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资源开发投入是收益最大的投入,干部作为人才队伍的骨干,教育培训更是一项重要的资本投入;要树立党管人才的观念,真正把干部培训工作置于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的高度重视之下,实现党管干部、党管人才;要树立素质教育观念,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知识结构的优化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突出强化能力的培养,始终坚持把学习力、创造力的提升作为培训的重要任务;要树立终身教育观念,把学习作为终身任务,实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建立干部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
(二)创新培训模式
1.以学为基点,以学员为中心。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学,而不是教。总结历史,汲取养分,传统的教学均以讲授式贯穿于整个课堂,没能把握住学员的深层思想。究其原因,是教师的传统思维没能改变,没有放下教师的架子,在课堂上未能做到以学员为中心,没有准确的把握到“学”的这个基点。我校要求教师提高课堂效率,转变教师角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以学员为中心,激发学员的上课热情,灵活运用互动式、讨论式和座谈式等教学方法贯穿于整个课堂。让学员由“要我学”向“我要学”再到“我想学”的思维层次转变。
2.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很好的阐述了“学”与“思”的内在哲理。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勤学善思,是开放式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不仅自己要领会教学内容的深层含义,还应将之运用到实践中去,与周边同事分享在培训中的所看、所闻、所想,真正做到学思并用,学以致用。
3.服务大局,按需施教。我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结合干部岗位职责和将抗成长需求,开展教育培训,提高质量和效益。在党员干部的培训中,我校以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为教学内容,结合培训主题和干部自身特点制定教学计划。这不仅培养了广大党员干部总揽全局和统筹兼顾的工作能力,同时也能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起到助推作用。这既是执政党的内在要求,又是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外在要求。
(三)注重培训的针对性
县级党校要紧扣广大干部履行岗位职责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各类业务知识和能力培训,提高广大干部把握全局、科学决策、识人用人、做群众工作、团结协作的本领;不仅如此,还要着眼于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积极开展科学文化知识的培训。用党的优良作风和传统教育干部,使基层党员干部真正成为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过硬的高素质干部,这也“三严三实”的一个要求。
要进一步完善教学布局,突出理论武装、党性教育、能力提升,不断充实和创新教学内容,构建科学、规范的教学培训体系;认真做好培训需求调研,完善教学计划生成机制;创新教学方式,综合运用讲授式、案例式、互动式、体验式、模拟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注重开发利用科技示范、产业园区、爱国主义教育、廉政教育、警示教育等各类基地,丰富教育培训实践课堂;加强课程体系和信息化建设,增强办学特色;坚持从严治校,加强学风校风建设,为提高培训工作质效创造良好
县级党校发展面临重重困难,唯有改革、唯有创新才能获得生机与活力,唯有转型、唯有跨越才能破解发展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充分相信在上级党校和地方党委的关心、理解、支持下,县级党校通过持之以恒的发展,一定能够成为干部培训的主渠道、理论武装的主阵地、党性修养的大熔炉、党委政府决策的参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