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二0**年九月以来,**区区委区政府按照第一年搞试点,第二年普遍推开,第三年全面完成的工作部署,在全区开展了以“健全村级组织,加强队伍建设,完善规章制度,严格办事程序,壮大集体经济”为主要内容的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工作。二0**年九月首先选定**、**、**三镇进行试点,二0一五普遍推开。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对加强和改进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增强村级组织的整体功能,强化村级事务管理,促进农村和谐发展产生了积极效应。
主要动因
(一)、开展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是保持农村稳定发展 的根本途径
农村稳则天下安。近年来,随着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村级组织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农村发展过程中潜在的矛盾与问题不断显现出来,引发基层群众上访不断。以2013年为例,我区共发生群众上访1277批5471人次,其中,涉农问题引发的上访646批2617人次,分别占总上访量的51%和48%,较2012年提高了5.7%。其中:村务管理类325批1126人次;征用土地类208批842人次;承包经营类113批649人次。这组数字背后隐藏的问题很多,涉农信访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导致了上访总量的大幅攀升。究其根源,一是村级组织软弱涣散,战斗力不强;二是村级负担沉重,村级组织运行乏力;三是村级规章制度不够健全,村干部办事不公、村务不明的问题依然存在;四是一些基层干部民主法制意识不强,乱卖地、乱截留、乱开支时有发生;五是村级干部待遇偏低,工作积极性不高,不作为现象普遍存在。特别表现在村庄规划、农民建房、环境整治等方面。成为阻碍农村发展、引发干群矛盾、影响农村稳定的突出问题。因此,加强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显得尤为迫切。
(二)开展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是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的重要举措。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入整改阶段要求对基层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行限期整改。区委区政府根据省市的部署,正视基层群众反映强烈现实的问题,适时启动了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工作。区成立了由区委书记挂帅,区长任第一副组长,区委区政府班子成员、区相关部门负责人、各镇党委书记共同参加的领导小组。召开了各镇党委书记、分管领导、农经中心主任、财政所长,区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会议,下发了《关于推进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委办发[2014]28号、《关于进一步推进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委办发[2015]35号文件,明确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工作步骤。为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工作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思想基础。
工作重点
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工作围绕构建有效的组织体系、明确的责任体系、完善的制度体系、有力的监督体系、科学的考核体系,实现村级班子坚强有力、党员作用发挥突出、村务管理规范有序、活动阵地设施齐全、集体经济稳固发展、村貌村风文明和谐的目标,着力把握四个重点:
(一)、规范村干部管理,健全村级组织体系。
科学合理配备村干部,对村干部实行优选、优管、优育、优配,建立一支高素质村干部队伍。一是岗位职业化。建立村干部选任机制,坚持德才标准,拓宽选人渠道,努力把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创业激情高的能人选为“领头雁”。实行村干部定期集中办公、轮流值班职业化管理制度。二是培养规范化。加强对村干部的选拔、使用、培训和管理,提升村干部职业素养。综合使用好各类培训资源,组织村党组织书记定期集中培训。紧扣农村发展实际,丰富培训内容,提高村党组织书记执行党的政策、引领经济发展、服务农民群众、化解矛盾纠纷和加强村党组织自身建设的能力。三是待遇统筹化。落实“一定三有”的政策,逐年提高村党组织书记薪酬待遇,落实村干部各项报酬、养老保险等待遇,将村干部报酬逐步纳入镇级财政预算,由镇财政统一发放,解决后顾之忧。四是监督常态化。加大对农村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教育,严肃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加大问责力度,回应群众诉求。
(二)、明确职责权能,健全村级制度体系。
以法律、法规和政策为依据,全面梳理和完善村级组织、村级事务、规范管理等相关制度,确保各项制度行得通,可操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同时,对村级党务、村务、财务相关的18项职权,列出清单、明确职权行使依据、强化部门责任、严格办事程序,坚持先党内后党外、先党员后群众的程序,明晰操作流程,全面规范村级事务议事决策程序,保证村级组织运行制度化、程序化。
(三)、清理收费摊派,强化基层减负机制。
按照省、市关于农村社区减负增效的要求,以村级不合理负担专项清理整顿为重点,对面向村级的各种名目乱收费、乱摊派进行全面清理整治。一是取消镇向村下达包括社会抚养费征收、待结款、管理费等在内的上交任务;社会抚养费、水利工程费等费用由征收主体依法按规定据实征收,不得下达由村代收代垫的指令性任务;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由村自行安排,不得搭车收费或平调挪用;不得以各种手段截留、挪用或挤占各类惠农惠民项目资金。二是坚决纠正向各镇下达不合理指标任务。农业保险要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据实征收,不得向镇村下达考核任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按照政府主导和城乡居民自愿原则,不得向镇村下达考核任务;整顿报刊征订秩序,除按规定征订党报党刊外,不得向镇村分解其他报刊征订任务,切实减轻基层负担。
(四)、规范“三资”运行,强化村级监管机制。
按照制度化、民主化、规范化的管理要求,不断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
一是强化村集体资金管理。在“四权”权不变的前提下,村集体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村级集体资金收入一律由镇农经中心村集体资金管理专户存储,资金使用履行申报手续。严格票据管理。落实“三支笔”审批制度,严格村级开支审批程序,按财经制度办事。严格村级债务监管。村级不得随意举债,杜绝借用高利贷。推行村干部收支年末承诺制,及时处理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继续加强“三资”网络平台建设,实现监管手段网络化、信息化全覆盖。二是强化集体资产管理。建立健全资产台账。对集体资产的购置、拍卖、转让、报废,要在依法履行村级民主管理程序的基础上,报镇审核后进行。特别是集体资产的拍卖、转让,必须通过区、镇产权交易中心或招投标中心公开处置。三是强化集体资源管理。搞好集体资源清查,建立健全资源台账。村集体资源的发包,在履行民主管理程序的前提下,一律通过镇招投标中心进行公开发包,确保集体利益最大化。四是强化农经队伍建设。理顺村级集体“三资”管理体制,实行镇对村级集体“三资”统一代理。各镇依托镇农经中心,成立“三资”代理办公室,与农经中心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按照“定岗、定编、定酬”的要求,工资纳入财政预算。
通过上下共同努力,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工作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村级组织建设明显加强。摸清村干部底数,掌握了村干部队伍现状,制定了相应的调配方案,精简村干部135人,为村干部队伍优化奠定基础。二是村级制度普遍健全。镇村普遍对照要求,围绕党务村务财务等方面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三是村级负担有效减轻。通过对涉村各种不合理收费、摊派进行清理整顿,减轻村级负担3386万元。四是村集体“三资”管理显著强化。试点镇成立了“三资”代理办公室,按照“三定”原则,配齐人员,保障待遇,实现了有人办事,有钱办事。通过落实规章,创新举措,强化了村集体“三资”的管理。
存在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在镇级层面,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工作开展后,取消了涉村乱收费、乱摊派、“三资”全部由镇农经中心代理,资产处置、资源发包、资金监管透明度高了,可供镇级“自由支配”的资金少了,上级下达的任务有的不能及时完成,致使部分领导干部有畏难情绪;在村级层面,实施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以后,部分村干部最关心的“实惠”没有了,同时又规范了村级各项职权运行,弱化了村干部的部分权力,杜绝了暗箱操作现象,村干部没有了额外收入,工作动力不足,积极性明显下降。
(二)镇级财政压力增大。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的实施,一方面取消了向村下达任务和摊派,镇级非税收入减少。另一方面,镇财政供养人员经费、镇职能站所人员经费及各种新增政策性支出有增无减,镇级可用财力逐渐缩小,支出缺口日益增大。再加上小城镇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生态环保工程等公益设施建设任务繁重,加大了镇级财政压力。
(三)镇村干部工作不适应。开展规范化建设后,工作内容上,由原来的完成上级“任务”为中心向“四个文明”一起抓转变;工作手段上由行政命令为主向为农服务转变;镇村干部感到要做事情多了,办事“规矩”变了,权力小了,实惠少了,工作要求高了,一时难以适应。
(四)部门配合力度不大。有的部门认为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是镇村的事,与本部门关系不大,未摆上工作日程。对本部门职权清单中列明的事项应付了事,特别是对基层反映的问题,没有从为基层着想的角度,去正视、解决问题,政策落实中的“肠梗阻”依然存在,影响了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成效。
几点思考
按照区委区政府第一年搞试点,第二年普遍推开,第三年全面完成的工作部署,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工作任重道远。
(一)强化领导机制。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是新形势下顺应农村改革、发展要求,提升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举措,是化解农村矛盾,密切干群关系的现实要求,是规范村级权力运行、实现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有效途径,是融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建设于一体的标本兼治的系统工程。其内容既涉及农村经济发展,又涉及农村稳定,还涉及部门、镇村利益关系的调整。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必须从农村稳定发展大局出发,锐意改革,勇于担当,将这项工作摆上日程,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切实加强领导,紧抓不放,抓出成效。
(二)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各职能部门要克服本位主义,自觉服从大局,摆正位置,司其职、负其责,解决好责任担当问题。在涉及到基层利益关系时,无论是制定政策、出台办法,还是布置工作,都要正确行使权力,为基层着想,多予少取,帮忙而不添乱,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同时相关各部门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相互协调、通力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工作开展。
(三)调整基层工作机制。一方面,要调整镇级工作思路。顺应新形势,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量力而行,不乱铺摊子,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实事求是,不搞花架子,不人为造形象工程,减少财政支出。组建熟悉农村工作、服务基层、会资本运营、懂市场操作的管理团队,实现角色转换,由注重单纯的任务指标向帮助村级理清发展思路、选准致富项目、制定建设规划、参与社会管理转变。
另一方面,要调整村级管理方式。引导村干部适应由“管理者”到“服务者”的转变,引导村级从“完成任务”向“提升公共服务、公共设施”转型。强化村级党组织领导责任,把村级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发展、带动致富、服务群众、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坚强核心。
(四)优化镇级考核机制。优化区对镇考核。一是优化考核方式。坚持因地制宜,实行区别对待、分类考核,不搞一刀切。二是优化考核指标。调整一些不切实际的考核指标,减轻镇级负担。建立相应激励机制,鼓励各镇加快培植税源。根据自身的优势和条件,开展精细化招商,扶持服务好现有企业,整合现有资源,盘活存量资产,促进镇域经济发展,增加镇级财政收入。三是优化区镇财政体制。适当调整区对镇财政结算办法,大幅调减或取消镇级财政各项配套资金比例。将原镇级财政负担的相关费用尽可能改由区级财政负担。区政府要继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上级财政投资补助比例,减少镇村两级支出。各镇要量力而行,减少增加镇级财政支出的事务,清理和减少镇级财政供养人员,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切实减轻镇级财政压力,保证镇级财政正常运转。
(五)优化村级考核机制。优化村干部绩效考核,将考核重点转向经济发展、改善民生和社会管理上。严格落实村干部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每年村主要负责人要与镇党委政府签订年度目标责任书。镇级要加大对村干部任期目标任务推进情况的日常督查,并采取年度述职述廉、民主评议等方式,对年度工作目标完成情况严格考核。考核结果与村干部报酬挂钩。激发工作热情,调动村干部干事创业、为民服务、规范管理的积极性,自觉依法行政、照章办事,把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工作引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