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审计统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审计统计管理工作是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审计统计管理工作,对于提升审计成果转化、为领导宏观决策提供服务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近年来,各级审计机关对审计统计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视,审计统计管理工作在审计管理、审计成果反映、服务宏观决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就目前审计机关审计统计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来看,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从笔者的实际工作出发,立足于当前地方审计机关审计统计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在分析当前工作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审计统计管理工作进行初步探讨。
一、目前审计统计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审计统计工作重视不够,应付的心态比较普遍。
目前,基层审计机关人手少审计任务重的现象较为普遍,导致基层审计机关“重业务轻统计”,比较注重审计项目的完成情况,认为统计是审计工作的附属产物,同时审计统计工作在考核中所占比重较低,也致使对其重视不够,较少配备专职审计计划统计人员,一般情况下,基层审计计划统计人员的兼职任务都较多,计划统计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对待统计工作、每月上报的统计报表只为应付上级的检查,加上相关科室不能按时提供相关统计数据、配合不是很紧密,机关统计员存在与其每月、每季度不厌其烦地向相关科室索要相关数据,还不如自己“拍脑袋”填个“差不多”的数字的思想,对审计统计的质量存在一定影响。
(二)未能严格落实相关统计填报流程和制度。
为确保审计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审计署《审计统计报表制度》、《审计机关审计统计工作的规定》中规定了
“谁主审、谁填报”的审计统计报表填报制度,按照规定,统计台账应该先由审计项目主审填报,最后再由机关统计人员汇总,但在实际工作中,较多市、县两级审计机关的审计项目统计台账填报工作均由机关统计人员完成,未严格落实主审填报、业务部门负责人复核、机关统计管理员审核的责任制度,而且由于业务部门不能及时向统计人员提供项目执行进度及相关统计文书等原因,经常导致统计数据与实际情况有偏差。
(三)审计统计人员对审计统计指标理解不透、统计口径把握不准。
审计署下发的《审计统计报表制度》对各审计统计指标有较详细的规定和说明,全部报表统计指标达数百个,各审计机关(尤其基层审计机关)统计人员专业知识结构参差不齐,兼职工作任务较多,人员更替频繁,缺乏较系统的培训,对所有统计指标含义理解不透,领悟不深,另外较多统计人员缺乏审计实践,对审计业务不了解,加上审计统计台账中列举的审计查出问题统计指标与审计实践中所查问题两者之间的定性和界定存在一定差异,经常使得统计人员对审计业务文书中查出问题的定性和口径把握不准,在填制台账时不能正确区分问题类型,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把审计查出问题系统地填列为“其他”,影响统计工作质量。
(四)审计业务文书不够规范,与统计指标难以对应。
统计台账的填报一般都是依据审计报告、审计决定等审计结论性文书,但有些审计机关的部分项目审计文书不够规范,对所查问题的描述不够明确具体,定性和处罚模棱两可,与审计统计软件指标不能准确对应,使得统计员在填报台账和报表时难以区分,诸如:在报告中对于延伸审计单位、专项资金总额、核减投资额等基本情况未明确表述;部分审计报告审计查出主要问题明细数与归类汇总数不一致;对审计查出问题只提现象,没有数据反映;对查出问题的处理决定不明确,只有“责令改正”的字眼,没有具体的处理处罚意见。另外存在一些“一拖N”的审计项目,不同审计报告中对相同审计问题重复反映,如对某单位进行预算执行审计后,再对其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审计结论文书对有些问题重复反映,数据错综叠加,加上统计人员不熟悉每个审计项目的具体审计情况,统计时,这种情况如何区分,数据如何拆分,对统计台账填报带来较大困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统计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五)审计统计软件的设计还不够完善,存在一定的缺陷。
目前正在使用的审计统计软件还不够完善,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诸如:统计指标设置不够完善,经常出现审计报告和审计决定所指问题在统计软件中找不到对应指标;报表之间数据勾稽关系不够完善,较多地方缺乏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勾稽关系的验证和提示,使得下级审计机关报送的统计报表上级只能人工核对;较多可以自动生成的数据需要手工重复录入,并且相互之间没有校验功能,诸如每个项目的工作量需分月填报的同时统计台账中又要汇总填报,审计机关基本情况表(表8)还要再次分类填报,当前和往年审计项目数也要手工录入,不能根据填报的项目台账情况自动生成,也没有校验提示;部分统计指标数据在审计项目当年难以得到,需跨年甚至几年才有反馈结果,审计统计软件在处理类似跨年度数据统计问题时缺乏有效机制。
另外,目前审计统计软件设计的填报模式对于市、县两级投资审计项目报表的填报存在一定困难,相对国家、省两级的政府投资审计项目,市、县两级的政府投资审计项目有两个不同特点:一是项目资金量小,诸如城市中改造一个公厕、新建一个垃圾处理站、道路旁修补一段绿化带都单独作为一个政府投资审计项目,有些项目的总投资资金甚至只有几万元,审减额为零的情况较为普遍;二是项目数量大,一般地级市每年度的投资审计项目都有几百上千个,有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更是多达数千个,按照目前投资审计项目报表的填报模式,很多投资审计项目“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每个项目都需单独分解,然后填报每个项目的各类信息、每月项目工作量、统计台账等数据,造成统计台账中投资审计项目的数量占据了绝大多数,甚至高达95%以上,这一方面需要统计人员花费大量时间填报相关信息的同时也对统计分析计算其它常规审计项目的一些指标、比率产生较大影响,给统计分析带来不少的麻烦。另外审计统计软件没有设置日常工作中上级审计机关和领导经常需要统计员提供的投资审减率、投资项目分类统计情况等常用指标,使得统计员不得不再另外填报一套上级和领导要求的投资审计项目统计台账和附表,这些工作需要审计机关统计员花费较大的时间和精力,大大降低了统计工作的效率。
最后,现用审计统计软件生成的报表是固化的,没有提供筛选条件生成特定需要的统计报表的功能,这个问题使得有时候领导需要统计员提供符合特定条件的统计数据时束手无策,只得在往年填报的统计台账甚至需要翻出往年的纸质审计文书档案逐个查找,然后手工汇总领导想要的相关统计数据。
(六)审计计划统计管理信息化技术运用不足,工作效率偏低。
目前审计信息化管理中审计计划项目管理和审计统计管理相互独立,OA系统中建有审计计划项目管理功能,要求所有审计项目流转相关审计文书和上传相关审计资料,但没有设置审计项目成果统计管理功能,而是单独开发一套单机版的审计统计管理软件,重复建立与OA系统计划项目管理模块中相同的审计计划、分解相同的审计项目、填写相同的项目信息、项目工作量等,再由每级审计机关填报统计台账、生成统计报表后逐级上报上级审计机关检查复核,这种审计统计管理模式的设计存在一定的缺陷,没有充分依托内网OA系统实现更高的审计统计信息化管理,客观上使得基层审计机关在落实审计署要求的审计统计制度和报表填报流程上有较大困难。
(七)考核制度对审计统计报表数据的依赖存在缺陷。
每年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的年度考核很多指标依赖于上报统计报表所反映的数据,使得少数下级审计机关刻意放宽涉及考核指标的统计口径甚至编造相关指标数据,直接人为主观影响了统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这样的报表所反映出的数据难以有效得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而有些地方为了避免这一现象,只得让统计员填报两套统计报表,这样的做法虽然避免了人为因素导致数据失实的问题,但又很大程度上加大了统计人员的工作量;另一方面,每年对审计项目的完成情况、整改情况、案件移送处理落实情况等指标的考核,要与统计报表所反映的数据挂钩,而有些审计项目截止考核所要求报送的统计报表的时间还未完成,审计项目的整改落实需要一定的时间,案件移送后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才会有反馈,而审计统计管理软件在跨年度审计项目台账填报上缺乏比较合理的处理机制,下级审计机关为了在考核中能反映当年的工作成绩或者至少不被扣分,只得先编造相关数据填入当年统计台账,导致报表数据失实。
(八)审计统计不能为领导决策提供有效服务。
由于各种客观和主观上的原因,导致统计报表的数据并不能准确反映真实的审计成果,不真实、不准确的指标数据自然得不到客观真实的统计分析结果,加上统计指标设置不够科学完善、统计分析指标不是很有效,机关统计员无精力也不愿意根据统计软件和统计报表去专研统计分析,每季度的统计分析只是“闭门造车”写成不相关的汇报式材料;另外,有些统计指标和单位领导所理解的不一致,诸如在填报统计台账时,投资审计核减的预算控制价金额因为并没有出现实际核减拨付资金,按照审计署对统计报表指标的解释和统计口径的要求,不能作为违规金额,也不能作为整改落实中挽回的损失资金或节省的财政资金,而一般单位领导认为这应该是为政府节省的财政资金。类似还有许多审计统计报表制度所规定的填报口径和单位领导对相关指标理解不一致的情况,造成统计人员不能兼顾既要符合上级审计机关对统计报表填报要求的同时得出符合单位领导所理解的指标数据,所以经常出现统计人员提供的统计数据单位领导认为有问题或不能反映工作成绩的情况。
二、改进审计统计管理工作的办法
(一)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审计统计管理工作。
各审计机关要高度重视审计统计管理工作,充分认识审计统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加大考核比重,明确分管领导主抓审计统计管理工作,大力优化审计统计工作环境,充分调动统计人员的积极性,规范对审计统计工作的奖惩制度,相关业务职能部门要充分支持、配合机关统计人员的工作,各审计机关要合理安排审计统计人员的审计业务和其他工作任务,及时协调解决统计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做好审计统计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二)严格落实审计统计工作填报流程和相关制度,完善报表审核责任机制。
要认真执行审计署《审计情况统计报表制度》、《审计机关审计统计工作的规定》关于审计统计填报流程和“谁主审、谁填报”的统计报表填报制度。由审计项目主审根据审计通知书、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等填写审计统计台账,再由业务科室负责人(或业务科室指定的兼职计划统计员)负责本科室的统计台账审核及报表生成,最后由机关统计人员负责最终审核并汇总统计报表,切实落实好主审、业务科室负责人、局机关统计员各自的责任,进一步提升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三)加强审计统计人才队伍建设和管理。
一是要保持统计人员队伍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由于审计统计工作连续性、专业性强,因此要尽量避免过于频繁更换统计人员,影响统计工作的质量和连续性。二是要加强审计统计业务培训。审计情况报表所涉及到的统计指标多达数百个,如果仅凭个人理解填写,会破坏统计工作的准确性和严肃性,因此要定期对所有审计人员进行统计业务培训,确保所有审计业务人员都能准确理解计划统计相关指标的内涵,把握好填报口径,熟练掌握计划统计管理软件的操作使用,切实提高计划统计数据质量。三是统计人员要增强责任感,提升业务水平。审计统计工作较繁琐、细致、专业性强,统计人员不能仅仅满足于按时完成统计报表,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不断学习,与时俱进,适应不断发展的统计工作的需要。
(四)规范审计文书,提高报告等业务文书质量。
各审计机关业务审计部门要提高审计文书质量,法制部门要加强审计报告等文书的审理把关,提高审计揭示问题定性的准确性、处理处罚措施的明确性,为统计工作打下良好基础,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数据。
(五)完善审计统计管理软件,提升审计统计管理信息化水平。
审计计划统计管理软件自运行以来,经过了几次修改升级和完善,但根据近几年的使用情况来看,目前审计统计管理软件还存在的一定的问题与不足,笔者认为在以下方面还可以进一步修改完善:一是广泛征求各级审计机关意见,系统全面地修改完善审计统计管理模式和办法;二是科学设置审计统计指标、完善指标数据间勾稽关系、优化模块间关联关系,提高审计统计管理系统智能化水平,避免手工重复填报环节;三是对于审计问题单一、只有审减投资额的投资审计项目可采用年初建立投资统计台账、每月更新相关数据的填报模式进行统计管理;四是可在现有OA系统审计计划项目管理的基础上增加审计统计管理功能,实行OA系统在线统计管理模式,促进实施审计署审计统计管理制度和台账填报流程,落实审计项目统计管理主审负责制,切实保障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提高审计统计管理工作效率。
(六)完善考核制度,减少考核指标对统计报表数据的依赖。
目前考核办法的部分指标依赖审计统计报表对统计报表真实性和准确性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笔者认为有必要针对相关考核办法做一定的修改和完善,减少考核指标对审计统计报表所反映数据的依赖,回归审计统计报表为领导决策服务的本质,让审计统计报表真实、准确地反映实际的审计工作成果。
(七)加强综合分析和统计分析,提高审计统计成果转化。
实行审计计划统计的目的就是为了全面准确地体现和反映审计工作的情况和成果,为宏观决策提供参考依据,要做到审计统计与统计分析有机结合,通过对每月报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善于运用统计资料和审计案例,找出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当年和往年数据对比,深入分析被审计单位数量、问题金额等数据变化,做好分析和预测,对发现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的对策与建议,为领导宏观决策、制定政策和解决具体问题提供准确、真实、可靠的数据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