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妇联加强基层妇联组织建设创新思考
妇联组织是联系服务妇女、做好妇联工作的基础和关键。近年来,**县妇联立足实际,不断创新实践,强化顶层设计,推进组织覆盖,坚持实效导向,提升服务能力、激发组织活力,取得良好成效。
一、多元化顶层设计,强化妇联组织创新力
创新队伍建设。克服基层人手不足问题,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主动吸纳女大学生村官、基层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等具有较强影响力、热心公益人士担任妇女儿童之家和社区网格妇女工作联络员,安装妇联工作“多接点”、“传感器”。强化妇联队伍社会化工作的教育培训及实践锻炼,鼓励妇联干部参加社工师、婚姻家庭辅导师、心理咨询师等职业资格考试,县妇联6名同志取得社工专业资质,增强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硬功夫、软实力。创新工作理念。以“联”字统领,融入平台思维和跨界思维,整合所有与妇女儿童有关的阵地和资源,为我所用,共建共享,发挥1+1﹥2的放大效应。借力妇儿工委平台,多部门联手建立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机制,被国务院妇儿工委《两纲通讯》经验介绍。加强与更多的国内外民间非政府组织、基金会、社会组织和专业机构合作,拓展渠道争取更多的民间、社会资源。争取到省儿少基金会、县企业家协会、上海建**会等支持,**助学基金持续发展,累计募集资金340.55万元,一对一结对资助292名孤贫儿童完成小学至高中学业,26人跨入高校大门。培养、吸纳4000多名各类巾帼志愿者参与妇女儿童工作,有效补充组织力量,为妇女儿童提供更多元化服务。创新工作方式。走出妇联工作的惯性思维、固定模式和路径依赖,主动变革,学习借鉴多种新思维、新知识、新技能,向专业社会组织学习专业理念和专业技能、向经济组织学习服务模式和服务手段,向互联网组织学习创新意识和简约思维。综合运用道德引领、疏导教育、互动参与、助人自助等柔性方式方法,丰富活化妇联工作。如:聘用专业心理咨询师,引入箱庭疗法,参与婚姻家庭矛盾调解;与公检法司深度合作联动,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微电影《听见·爱》荣获省妇联妇女维权微视频评选二等奖。
二、全网化组织覆盖,增容妇联组织扩张力
建立纵横交错组织网络。进一步巩固和壮大基层妇联组织,纵向扎根到女性生活的最小单元,横向延伸到女性集聚集中的地方和女性较多的组织,使妇联组织触角进一步延伸到社会末梢,延伸到各个角落的妇女群众。新发展“两新组织”妇委会32个,建立城镇新建商品房小区妇代会46个。创新“互联网+她”强关系。顺应“互联网+”新趋势,运用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方法,扩大妇联工作覆盖。与爱**网合作,建立网上妇联、APP手机客户端,开展互联网+权益维护、互联网+家庭教育、互联网+创新创业、互联网+公益慈善等服务。运用网民喜闻乐见的网络语言和网络活动形式,加强与网民的高频互动,建立永不打烊的“智慧妇联”,打造线上、线下两个“坚强阵地”、两个“温暖之家。”实践扁平化链接模式。以共同利益需求、兴趣爱好、专业特长为纽带成立的各类女性社会组织已成为当前妇女参与社会的重要渠道。实践扁平化链接模式,建立“常青藤”社工服务中心,通过提供初期孵化、人员培训、项目创投、项目指导等方式,培养、培育和活跃女性社会组织,发挥妇联组织枢纽作用,放大叠加效应,实现妇联工作覆盖面的不断扩大。
三、实效化工作导向,增强妇联组织凝聚力
坚持需求导向。满足妇女群众的需求是妇联工作的根本目标,坚持需求导向,供需对路。眼睛向下,关注基层,以普通妇女为“主角”,融入经济组织的“用户”思维,坚持“以妇女群众为中心”,满足妇女群众差异化需求,实现“点对点”服务。将群众需求细化分解为巾帼建功、创业就业、成长成才、权益维护、困难群体帮扶关爱等具体的工作内容,一件一件抓好落实,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坚持项目运作。引入项目化管理理念和方法,通过人大、政协议案等方式引入决策主流,通过公益创投或协办、合办等方式吸引社会组织参与,“专业的人干专业事”,改变妇联组织事无巨细亲历亲为,疲于应付还难以到位的状况。变“自己干”为“组织引导他人干”,通过检查督导、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考核等方式,提高服务妇女儿童工作专业化、精细化水平。与智慧方程工作室联合实施**——“**情”关爱空巢老人公益服务项目,被项目终期结项评估专家组评价为目前妇联系统专业化程度最高的社工项目。与爱**公益联合会联合实施“馨香园”关爱困境单亲母亲项目,参加市民政公益服务创投,成为全市妇联系统唯一入选项目。坚持重点推动。妇女群众的需求很多,有共性的,有个性的。妇联组织不是万能的,不可能满足所有妇女的需求。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聚焦关键性、突出性问题,聚焦妇女群众迫切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分期分批重点推进,求精、求深、求特,打造一批精品实事工程,做出品牌,做出影响。通过抓住牛鼻子,牵一发而动全身,达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工作效果,不断增强妇女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