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超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车辆超限超载严重破坏公路基础设施。如果严重超载,则会因轮胎负荷过重、变形过大而引起爆胎、制动失灵、翻车等事故。其次,驾驶人驾驶超限超载的车辆,往往会增加心理负担和思想压力,容易出现操作错误,影响行车安全。此外,超限超载后的车辆无法达到正常速度行驶,长时间占用车道,直接影响道路的畅通。
前一段时间,笔者参加了公路车辆超限超载治理情况的审计调查,发现了其中存在的不少问题,现将个人一些粗浅的体会和大家交流一下:
一、各部门各自为政,没有形成合力。调查了解到,现实的情况是:各相关单位只做自己职能内的事,有利益就干,无利益就推,各自为政,互不配合,信息共享的反馈机制未能建立。为此,建议要成立联合治超领导机构,理顺信息共享的反馈机制。统一协调组织,明确分工配合,形成联动机制,做到对超限超载车辆及时、精准的查获。公路部门查获的超限车辆信息要及时向运管部门、交警部门通报,不能仅仅收一些道路赔偿费或罚款了事;运管部门查获的改型车辆信息要及时向交警部门反馈以便进一步处理。交警部门要严格按照法规对反馈过来的改型车辆进行上网登记并扣分。使超限超载司机们形成“要么不上路,上路必被捉”的思想意识。
二、工作经费没有稳定的保障,难免有以罚代管的现象。调查发现,公路和运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大多没有编制,人员经费没有财政拨款,多靠自筹解决。在国务院逐步简政放权的大背景下,可供收费的项目一砍再砍,如何解决这么多人的吃饭问题显得愈发突出和棘手。据网上报道,云南省对4个州市车辆超限治理工作专项审计调查显示,超限治理经费大部分用于人员支出,占总支出的52%;公路维护保养及站点建设仅占总支出数的16%,公路养护资金不能得到有效保障。为了保证工资的足额发放,这些部门难免有“多罚款、为罚款而罚款”的倾向。因此财政部门必须要保证必要的工作经费,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和必备的工作条件,解决执法人员的后顾之忧,使得公路和运管部门能够安下心来认真抓治超工作。
三、源头没有得到有效地整治,治标不治本。沿线居民普遍反映,每天路面的抛洒滴漏到处都是,严重污染了当地的环境,当地的群众不堪其扰。地方政府要有长远考虑,不能以牺牲、破坏长远的生态环境来换取经济利益的一时发展。必须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坚决关停一批污染大,破坏生态环境的非煤矿山企业,从源头、从根本上解决超限超载现象屡禁不止的问题。
四、巨大的利益驱使,少数司机私自压低货运单价,使得货运市场相互恶性竞争,运费一降再降,司机们不得不超限超载。物价部门要清理整顿货运市场秩序,严惩相互压价的恶意竞争行为。调查了解到,司机朋友们其实也不愿意超限超载,一是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二是被抓到了罚款就等于白干了几天。但是当其他人压低货运单价,自己不超载就无法生存。为此急需相关部门出面整顿相互压价的恶意竞争行为,制定合理的运价,使得即使不超载也能赚取合理的利润。并对那些不遵守游戏规则,擅自降价的个别司机实施严惩。当大家都自觉抵制低价运输时,超限超载就能大幅度地减少。
五、处罚面难以全覆盖,处罚力度难以到位,经常出现司机相互攀比,死缠烂打,少缴甚至不缴罚款。调查中,我们也了解到,由于现有条件限制,路面执法一次最多只能拦截三五辆车,当大量的车辆结伴而行时,执法人员就面临势单力薄的境地,只能选择性地对一部分车辆进行查处。为此,那些被拦截的司机朋友们就会怨声载道。同时在罚多罚少的把握上,由于少数司机蛮不讲理、死缠烂打,甚至以喝农药、自杀威胁执法人员,抗拒罚款,使得其他司机也相互攀比,罚款很难到位。为此,要投入必要的设备和人力,全面执法;要搞好宣传教育,严格执法尺度,一视同仁,让大家无话可说。
总之,治理超限超载的任务任重道远,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形成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