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
加强和改进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是新形势下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我区就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和研究,在提升素质、优化结构、规范管理、发挥作用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是抓源头,确保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后继有人。建立健全村级后备干部选拔培养机制,通过公开选拔、培养,不断为村级党组织输送优秀人才。建立“4+3”后备选拔机制,即在重点面向现任村干部、致富能手、优秀退伍转业干部、民营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等四类人员选拔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的基础上,将扶贫队员、机关优秀科员级干部、大学生村官三类人员同步纳入选拔范围。建立区、镇、村“三级负责、三岗育人”制度,即建立培训识岗制度,把后备人选培训纳入区、镇村级干部培训计划,和现任干部同步同时进行培训,加深后备人选对农村工作的认识;建立帮扶适岗制度,加强镇、村两级联系帮带,每名后备人选结对1位镇班子成员、1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增强后备人选开展农村工作的实际能力;建立实践练岗制度,组织后备人选参与村、镇中心工作,适当列席村委会会议、村党组织会议,使其在实践中锤炼作风、增强本领。2012年,采取“三荐三考一票决”方式在全区公推公选村级后备干部250余名;2015年选拔村级后备460余名。
二是抓培训,增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素质能力。把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纳入干部培训工作总体规划,坚持思想教育与科学发展能力“培训”双管齐下,着力打造“双强”型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培训方式上,采取区委党校集中学习与各类生产实践基地分散办班指导相结合,课堂授课与现场讲解辅导相结合,座谈研讨与外出参观学习相结合等方式进行,特别要求区、镇两级每年对村党组织书记进行一次集中轮训。近年来,全区共开展村务公开、社会管理创新、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等专题培训90余期,涌现出“科学发展大讲坛”、“支书论坛”等村党组织书记教育培训新载体和好做法。培训内容上,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结合发展需要和基层实际,突出中央和省市区委精神贯彻落实、新农村建设、社会管理创新、现代农业发展、基层组织建设以及党性教育和党风廉政建设等重点,着力增强培训针对性,切实做到按需施教,促进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素质能力全面提升、思想作风全面过硬。近年来,先后建成**支队抗日纪念馆、**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党风廉政教育基地等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新阵地,培训村干部近2万人次。同时,经常性组织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赴台湾、上海等实地考察学习,开阔视野、增长才干,村党组织书记普遍达到“双强”标准。
三是抓选拔,着力把严把实村党组织书记选用关。着力建立健全村党组织书记选拔任用机制,真正把素质过硬、基层需要的优秀人才推向村党组织书记岗位。2014年起,全面实行村党组织书记届中调整区委考察审批制度,由镇党委提出推荐人选,区委组织部通过座谈、走访、民主测评以及征求纪检、公安、综治等部门意见进行考察,报区委审批,切实把严村党组织书记选用关。2年来,近20名推荐人选经区委考察审批走上村党组织书记岗位。建立村党组织集中换届“三审查一备案”制度,即镇党委差额确定村党组织书记候选人初步人选、镇党委票决产生候选人预备人选、选举产生的村党组织书记人选报区委组织部把关审查,镇党委任命村党组织书记报区委组织部备案。同时,打破“职务论”,倡导“平台论”,选拔优秀机关干部、大学生村官到村任党组织书记,激励他们在基层一线干事创业、砥砺成长,在全区上下形成不比职位比贡献、积极谋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四是抓激励,切实让村党组织书记干好有奔头。出台《中共**区委关于进一步建立健全村(涉农社区)干部激励保障机制的意见》,使村干部工作有合理待遇、干好有发展前途、退岗有一定保障,激发他们干事创业激情。大幅提高村党组织书记报酬,村党组织书记平均报酬按不低于全区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倍执行,其中基本报酬、考核报酬各占50%,考核报酬标准为一等奖2万元、二等奖1.2万元、三等奖6000元;实行村党组织书记任职年限报酬,村党组织书记连续任职满5年且考核称职以上的,每月增加报酬50元;建立村党组织书记贡献奖励制度,对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化解村级债务、新农村建设等做出突出贡献的村党组织书记,适当提高考核报酬。加强退职保障,采取个人缴费、政府补贴方式,为全区所有符合条件的村党组织书记办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拓展村党组织书记发展空间,通过提名候选人参加镇党委、政府换届选举,公开招录、招聘等方式,让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转岗位、变身份;对连续3次被市委表彰为“五星”的村党组织书记,给予事业编制科员级、副科级、正科级经济待遇。近年来,3名村党组织书记进入镇领导班子,6名村党组织书记享受事业编制科员或副科级经济待遇。
五是抓管理,增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的战斗力。每年初,镇党委结合镇、村实际和年度中心、重点工作,制定“一村一策”实绩考核方案,明确每个村乡村建设、经济发展、社会事业、村级管理、组织建设等方面具体目标任务和考核办法,报区委组织部审核备案后组织实施。同时,各镇将党员群众民主测评、镇领导班子成员民主测评各占20分比重纳入考核,确定村党组织书记年度考评一、二、三等奖建议名单。区委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进行严格审核把关,确保考评公正公平,考核结果作为兑现考核报酬、表彰奖励以及享受事业编制经济待遇的主要依据,让真正优秀的有荣誉、得实惠。2014年,全区28个村、31名村干部因限制或取消事项被降低考评等次或取消考评资格。同时,大力选树村党组织书记先进典型,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大张旗鼓地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接受党员群众监督。通过以上举措,真正形成重实绩、看口碑用人的鲜明导向,在全区营造争先创优、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二、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我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与新形式要求以及基层群众期望仍有一定差距,还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素质能力有待提高。一些村党组织书记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思想观念老化,工作方法简单,缺乏依法行政、按章理事的意识,谋划推动发展上热情不高、思路不清、办法不多、能力不强,个别甚至有守摊思想,不愿、不能担当干事。二是村党组织书记后继乏人问题依然存在。农村中的青年新生力量大多处在分散、流动状态,党组织无法对其中的优秀分子进行有计划、有重点培养。一些农村优秀青年,不愿或不便扎根农村工作,村党组织后备队伍建设存在选人难甚至无人可选的问题。三是村党组织书记岗位吸引力还不强。一些村集体经济薄弱,缺乏稳定的收入来源,存在无钱办事的问题,导致村党组织活力不足、威信不高。同时,基层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激励保障机制不完善,经济待遇不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党组织书记工作积极性。四是村党组织书记管理还存在薄弱环节。在村党组织书记管理监督方面,还存在管理不够严格、监督还不到位问题。
三、加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加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解决好存在问题,必须在强化制度机制上下功夫,着力提高选拔培养、考核激励、监督管理科学化水平。
一是完善工作保障机制。强化镇党委和党委书记责任,将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作为基层党建考核和镇党委书记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并强化责任追究。完善基层投入保障机制,把更多人力财力物力投向基层,为村党组织书记施展才华搭建平台,使基层联系群众有底气、服务群众有资源、凝聚群众有抓手。完善激励保障机制,在稳步提高村党组织书记报酬、实行贡献奖励制度的基础上,着力拓宽村党组织书记发展空间,推动村党组织书记进入更大工作舞台、享受更高待遇实现制度化、常态化。
二是完善选拔培养机制。实施拓源推优工程,坚持“双强”标准,着眼农村改革发展需要,扩宽选人用人视野,着力从机关企事业单位、农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复员退伍军人、大学生村官、农村外出经营创业人员等群体中选拔培养村党组织书记。实施递进培养工程,科学制定村干部培养计划,加大农村基层党员发展力度,把农村优秀人才培养成党员,把优秀党员培养成村干部或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不断充实村级干部队伍。实施素质提升工程,围绕加快新农村建设,以现代农业、实用技术、产业发展以及依法办事、民主管理、服务群众等方面教育培训为重点,构建多方位的村党组织书记教育培训体系。广泛开展村党组织书记典型带动、示范引领等活动,探索推进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横向交流、跨村任职,不断增强综合素质和能力。
三是完善考核激励机制。以“一村一策”考评为抓手,强化村党组织书记考核,引导村党组织书记把握工作重点、理清工作思路、加快村级发展。强化考核结果应用,对连续考核一等奖的,探索提高待遇和保障水平,进一步扩展他们的发展空间;对连续考核末位的,落实相应的组织处理措施,激励村党组织书记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展身手、争先进。
四是完善监督管理机制。以“三公开”和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为重点,增强村级建设和管理工作透明度。建立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党群议事会为议事主体、村民委员会为执行主体、村务监督委员会为监督主体的“一核三体”运行机制。严格责任追究,强化制度监督,制定《村干部问责办法》,明确问责情形、方式和具体程序,促进村级有效运行、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