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机关党组织引领作用思考
**市地处**北部,是革命老区。受历史、自然和社会等多种因素制约,相当一段时期经济发展比较滞后,全市农业比重大、贫困人口多、增收渠道窄、基层基础弱。特别是灌溉总渠以北黄河故道周边地区,曾有“滨阜涟灌响,穷得叮咚响”之说。
近年来,市级机关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就扶贫开发提出的“要更加重视促进农民增收,让广大农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一个都不能少,一户都不能落。”的要求,聚焦全面实现小康目标,充分发挥机关党组织的示范引领作用,努力形成精准发力、各方出力、共同给力的“大扶贫”格局。在2015年11月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扶贫开发工作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点名表扬。
一、第一书记驻村,开展“牵手致富”活动,强化帮扶责任。按照“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担当意识好、吃苦精神足”的标准,以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为主要职责,在市级机关选派150名党员干部作为工作队员到阜宁、射阳两县15个镇脱产扶贫并兼任扶贫村第一书记,选派490名机关党员干部到各县(市、区)担任下访村第一书记。一是精准识别,锁定对象。配合市、县扶贫部门,扎实开展帮扶对象的识别认定工作。实施“一二三四五”识别法:“一”就是一公告,第一书记进村入户,把政策宣传到每家每户;“二”就是由第一书记牵头,开展村、组两级评议,由申报农户自我陈述,群众现场测评、结果现场公布;“三”就是将评议确定的低收入农户名单,实行村、镇、县三级公示;“四”就是从财产收入、人口健康、子女入学、独户老人赡养四个方面进行甄别,确保应扶尽扶;“五”就是严格实行“农户申请、村居初审、民主评议、镇区审核、县级复审”五项程序。市级机关对下派的第一书记进行集中培训,力求吃透政策,熟悉流程,规范操作。全市建档立卡的低收入农户达18.49万户、41.88万人。二是“牵手致富”,定向扶持。第一书记牵头,后方单位参与,每年组织10万名机关党员干部与低收入农户“一对一”结对,明确结对关系,落实结对责任,详细了解帮扶户家庭情况、收入情况、困难原因、帮扶需求等信息,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扶方案。同时突出建立稳定增收渠道这个重点,落实帮扶项目、提供技术支持、化解资金困难、增加经营性收入。三是“三位一体”,联动推进。采取“第一书记驻点、后方单位挂钩、规模企业结对”的形式,实现所有经济薄弱村“三位一体”合力帮扶机制。各挂钩单位发挥自身优势,全力支持第一书记开展工作,做到有项目出项目、有资金出资金、有人才出人才、有物资出物资,合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做到经济薄弱村、低收入农户不达标不脱钩。2015年,筹集帮扶资金2.84亿元,实施帮扶项目3223个,辐射带动低收入农户20.72万户。
二、领导干部下沉,开展“三解三促一加强”活动,强化分类施策。市级机关连续6年组织100余名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开展“三解三促一加强”活动,围绕了解民情民意、破解发展难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干群关系融洽、促进基层发展稳定、促进机关作风转变,加强基层组织建设。2014年以来,市级机关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帮扶农户1967户,解决信访难题102件,帮助争取资金1780万元、新上项目311个。一是突出问题导向解难题。围绕推进“十三五”良好开局和“三解三促一加强”重点任务,一方面,着眼于推动解决“面上”问题,认真研究和回应基层群众反应强烈的突出问题,在驻点调研基础上,每年研究解决1-2个群众呼声高的共性问题;另一方面,着眼于解决“点上”问题,加强政策研究,积极帮助基层干部研究解决当地群众反映的具体问题,并注意在此过程中,防止因资源分配不均或动用公共资源带来新的矛盾。二是突出分类推进树特色。按照“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要求,有重点、分类别开展帮扶活动。对低收入人口,坚持开发式与救济式帮扶并行,量身定制项目带动型、培训就业型、创业致富型、惠民增收型、兜底保障型等五类项目菜单,重点扶持发展现代农业增加产出,帮助解决就业增加收入,落实惠民政策减少支出。对经济薄弱村,充分利用本村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区位优势,科学设计资源开发型、资产经营型、合作共享型、入股分红型、化债增收型等五种“强村富民”发展模式,推广资产收益扶贫这一创新举措,充分运用财政引导资金、后方帮扶资金和其他涉农资金。对重点片区,实施综合开发,结合渠北片区黄河故道沿线生态资源优势,以生态旅游为抓手,着力打造黄河故道阜宁桃花源生态区、滨海现代农业示范区、响水云梯关度假区3个生态核心区,建设集文化溯源、观光旅游、科普教育、绿色能源等为一体的脱贫攻坚增长极。三是突出优势集聚求突破。将“三解三促一加强”活动与推进全市“十三五”规划及国家、省、市重大扶贫政策的落实相结合,围绕大局下基层、带着问题下基层、领着任务下基层,集中突破全市脱贫攻坚的难点问题。市委安排31名市级领导挂钩帮扶难度较大的经济薄弱村发展集体经济,市财政每村奖补60万元,县级财政配套不少于100万元,一大批经济薄弱村改变了落后面貌。
三、机关组织示范,开展“三走进三服务”活动,强化引领作用。坚持建强组织与扶贫帮困相结合,着力抓基层、打基础,抓班子、促发展。市委市级机关工委联合市委组织部,以农村为重点,社区、两新组织为补充,每月20日开展“三走进三服务”党日活动,使之成为推进“两学一做”的具体行动。一是坚持示范带动,推动基层组织共建。加快城乡党建信息化步伐,实施“互联网+党建”计划,进一步整合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利用门户网站、微博微信等手段,构建城乡一体的党建信息平台。规范组织运行程序,筹措党建工作经费,重点落实以民主选举为核心的村(居)民自治制度,以村(居)民主议事会制度为核心的民主管理制度,以村务、企务、政务、党务公开为核心的民主监督制度。探索机关与村居组建联合型党组织,拓展和完善基层组织功能,提高城乡基层党建工作融合度。二是坚持交流互动,推动党员队伍共管。推动城乡资源优势互补,促进“机关干部走下去”、“基层党员请进来”。围绕基层需求、群众期盼,健全“三会一课”,赠送各类书籍,举办文体活动,激活乡土文化,传播城市文明,突出抓好党性观念教育、主体地位教育和能力素质教育。根据机关自身建设需要,适时邀请农村“双强”带头人和“双培双带”党员,到机关介绍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创新创业举措,让机关党员干部了解基层、熟悉民情,学习他们艰苦创业的精神,激发立足本职改进服务、提高效能、建功立业的热情。三是坚持服务促动,推动科学发展共赢。帮助挂钩联系村制定一套工作计划、选准一条发展路子、争取一批帮扶项目,从村级组织活动设施、文化体育娱乐设施、交通水利基础设施入手,进一步改善村居发展环境,提升生产生活品质。引导组织城市企业、技术服务机构与挂钩联系村联姻,通过建基地、设协会、办市场,加快农业增收、农民致富。集中开展党员志愿服务行动,每月组织走访慰问、义务劳动、信息咨询等活动,深入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困难党员等弱势群体,弘扬志愿服务精神,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展示机关良好形象。全市1734名孤儿得到人文关怀,4913户失独家庭得到真情关爱,4.23万农村贫困残疾人的就业和生活得到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