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基层政府投资审计发展的六个瓶颈问题
政府投资审计是近几年经济高速发展、政府投资项目多的背景下逐渐兴起的,目前已是基层审计部门的重要审计任务。政府投资审计起步晚、任务重、时间紧、专业性强,各地的人力资源也参差不齐,开展投资审计的方式方法也不相同。但基层投资审计普遍面临审计效率低、审计质量不高、审计监督弱、审计建议不强的发展困惑,如何改变投资审计这种不利现状,各地都在深刻反思总结,希冀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笔者结合本地区政府投资审计的现状以及本人在参与审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总结基层政府投资审计发展的面临以下瓶颈:
一、投资审计定位不高
投资审计依据《政府投资项目审计规定》(审计署)第六条 审计机关对政府投资项目重点审计以下内容:(一)履行基本建设程序情况;(二)投资控制和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三)项目建设管理情况;……(九)工程造价情况;(十)投资绩效情况;(十一)其他需要重点审计的内容。但基层投资审计部门受人员结构、专业水平等限制,加上投资审计理念的缺失,目前投资审计主要涉及工程造价审计,工程建设项目其他重点审计内容很少涉及,这种不高的投资审计定位,导致基层投资审计面狭窄,工程领域深层次的问题很难发现,也就涉及不到审计整改、追责这个层面,审计的质量甚是堪忧。同时,长期这种纯造价审计,引起局领导、被审计单位等对投资审计认识的偏解,认为投资审计就是工程造价审计,而不在注重工程建设其他环节的违纪违法行为和工程项目管理水平问题,导致审计监督作用有限。
二、投资审计操作规程缺失
投资审计因起步晚、任务重、时间紧、专业性强的特点,导致投资审计没有形成如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一样一套完整、成熟的审计程序,也没有一个相对固定的审计程序供参考。投资项目必须有那些程序,每个程序需要关注哪些重点,审计方案如何写?怎样编制审计记录及审计取证?审计报告如何写?都没用相应的规定要求,导致目前基层投资审计执行区别较大。因审计操作规程的缺失,影响审计考核考评机制建立健全,制约投资审计质量的评定,未能及时发现审计中的问题,错失改进审计方式方法的良机。长此以往,形成年年岁岁搞审计,岁岁年年无长进的不良循环。
三、投资审计保障机制不完善
目前各地区都公布类似《某某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监督办法》、《某某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业务工作流程图》等文书,对规范政府投资审计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审计问题定性难、审计问责难、审计整改难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目前,投资审计联席会议制度、投资审计协调沟通机制尚未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急需搭建,审计整改问责机制尚未形成等等。因为投资保障机制建设的滞后,导致投资审计监督效果不明显,严重制约投资审计的长远发展。
四、投资审计追责力度不够
基层投资审计因审计定位低,导致目前投资审计涉及的面比较窄,审计查找的问题不多,有时查到一些问题,只是强调整改,没有深入的追究问责。因追责力度不够及较少关注整改落实情况通报,未能引起相关业主单位对审计问题的关注重视,也未制定针对性的措施,导致有些问题是年年审年年犯,审计监督作用羸弱。
五、投资审计力量不足
目前基层政府都成立有专职政府投资审计机构,但人员普遍比较少,引进的有专业人才,但因缺乏实战经验,还不能完全胜任目前投资审计工作。目前都在探索购买中介服务的方式,但因是摸索阶段,不成熟的地方还很多,譬如:造价咨询机构如何介入审计项目、造价咨询机构如何遴选、造价咨询机构出具的审计结果如何转化利用、造价咨询机构参与审计项目过程如何管理、造价咨询机构相应的法律责任如何界定等等,在控制审计风险的前提下还不能广范围的应用在投资项目中。工程审计技术力量急需提高,目前基层审计人员只能操作简单的工程造价审计软件以及一些最基层的工程软件,许多新型的且能提高审计效率的工程软件不会应用,如:GPS测量仪、地理信息系统、全站仪、道路检测仪等等,也严重制约了投资审计成果转换。
六、投资审计的领导层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俗话说:大海航行靠舵手。投资审计的领导就是舵手,其领导的水平切实影响到基层投资审计的发展,但目前基层领导中真正懂得政府投资审计的少,真正对投资审计有见解的领导更是凤毛麟角,外行领导内行的现象比较多,导致投资审计方向不明确、审计重点不突出、审计程序不规范等等问题,引起审计质量不高、审计风险大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