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审计思想的变与不变的思考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取向、路径和行动。小到个人,大到国家、社会,都需要思想的支撑。孔子周游列国宣传仁政,目的就是希望各国采纳自己的思想主张;近年来,一些国家的动荡背后也是意识形态的交锋。
思想是改革的催化剂。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的成功,错误的认识则会走向歧途。深化改革,首先是思想理念的变革,思想即可产生方法,方法就会作用于实践,去破解难题,跨越瓶颈。
当今,审计监督已经成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全覆盖”成为新的监督要求,审计在推动完善国家治理方面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审计“供给侧改革”的命题已然展开。在这样的新常态下,传统的知识结构需要变,传统的工作方法需要变,传统的思想理念更需要变。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笔者认为,审计的思想理念就好比审计实践的“粮草”,基于当前的审计实践,又要指导当前甚至今后的审计实践,因此变革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在新形势下,审计人应有那么一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格局,以优质审计服务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有那么一种“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的视野,提升审计的宏观性、前瞻性、建设性;有那么一种“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的情怀,以“每临大事有静气”的沉稳,“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洞察,为改革助力,为发展护航。
然而,审计思想需要与时俱进的“变”,也要“墨守成规”的“不变”,否则就会造成“发展的列车匆匆驶过精神的站台,现实的变化把心灵的地图抛在身外”的窘境,造成审计人思想上的“失落”。
忠于自己的信仰。马克思主义在诞生168年以后的今天,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仍在指导当今的中国建设;改革开放在披荆斩棘的38年以后,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命题;以人民为中心的大发展理念正在引领新一轮的改革进程。信仰,是思想的沙漠开出的绚丽花朵,是我们的精神食粮。有信仰,思想永远都在春天。每一名审计人都应该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忠诚传播者、执着求索者和坚定践行者。
坚守廉政的底线。己身不正,焉能正人。廉洁自律是审计人的基本行为准则,坦荡真诚是审计人应有的政治色。要牢记“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的道理,牢牢地守住精神的高地,关紧贪欲的阀门;要牢记“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道理,将廉洁自律化为一言一行,自觉维护清正廉明的审计本色。如果说审计是一汪清泉,那么审计人就是清泉里一滴滴透亮的水。
保持职业精神。笔者以为的职业精神有两点,一是尊重,二是热爱。尊重自己的职业,因为它是我们安身立命的基础,给了自己赖以生存的物质保障,尊重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也就是尊重自己。当今,因“爱一行”而“干一行”的人毕竟是少数,我们大多数人属于“干一行爱一行”,而我们所说的“爱一行”,不仅是忠诚、敬业、奉献,还应有一种学习提升的自觉性,主动的锻炼自己、提升自己、丰富自己以适应职业要求。
审计思想的变与不变并不矛盾,也不冲突。不变是基础,变需要不变的支撑、促进;变是手段,不变要靠变来维护、实现。笔者以为,新常态下,审计思想的变与不变犹如审计人的“两条腿”,缺一不可。只有二者有机结合,相互统一,审计才会走得更远,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