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研究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创新资本和战略资源。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新一轮振兴发展必须加快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把各类人才积聚到**振兴发展中来。
一、全省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的基本情况
**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坚持把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作为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核心任务,紧扣**振兴发展需要,着力完善人才政策、创新体制机制。特别是党中央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先后出台了两个全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区域人才整体开发系列文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双千计划”,“十百千”高端人才引进工程,高技能人才培养、引进、激励等几十个人才政策文件,先后组织实施了“115”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十百千”高端人才引进工程、海外研发团队引进工程以及院士专家智力支持行动等一批重大人才工程,还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以及营造人才创新创业环境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有力推动了全省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事业发展,为**全面振兴提供了坚强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一)创新党管人才方式方法,形成统筹推进的整体合力
注重加强和改善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健全党管人才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注重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导向作用,以开阔视野和战略眼光加强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的顶层设计。2013年,省委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从健全领导体制、完善工作机制、创新方式方法等6个方面提出21条具体举措,对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一是在总体布局上统筹衔接、整体推进。强化顶层设计,结合**人才发展迫切需要,采取人才强县与区域人才发展点面结合、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政策重点突破的方式,确保人才体制机制创新衔接配套。推进****县、****市、****市人才强县试点,确立**国家大学科技城、**高新区、**中国药都、**(**)沿海产业基地为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积极创新人才政策、优化人才环境,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搭建平台。全省已制定出台人才强县政策措施26项,指导各地设计人才政策180多项、重点人才项目860多项。瞄准三大区域产业布局,推进三大区域之间人才资源共享、政策衔接、信息互通,组织跨区域人才招聘活动21次,联合培训各类人才28.6万人,带动**、**、**等市40多个县区率先进入人才强县第一方阵。二是在动力集成上实现组织、市场双轮驱动。一方面加强对人才工作宏观管理和综合协调,强化组织选配和政策引导,鼓励各类优秀人才向科研生产一线和辽西北地区流动,加快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另一方面注重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突出用人单位主体作用,健全市场导向的人才评价、流动、激励机制,注重把用人单位关于人才政策、措施提升为创新政策,实现人才资源高效配置利用。三是在运行机制上形成推动工作整体合力。加强党委统一领导,汇聚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的整体合力。建立完善人才工作科学决策机制、人才工作协调机制、人才工作考核机制,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深入实施重大人才工程,统筹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人才资源,加强高层次人才使用、激励和服务工作,增强各类人才对党和国家的政治认同、价值认同和事业认同,吸引大批海内外优秀人才投身**全面振兴的伟大实践中来。
(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构建系统配套的人才开发体系
建立健全促进人才成长成才的培养机制是激发内生动力、走自主创新道路的重要途径。为适应老工业基地转方式、调结构对各类人才的迫切需要,整合优势资源,创新人才发现评价、培养选拔机制,实施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双千计划”,形成培养集聚优秀人才的龙头工程。一是紧扣振兴目标科学设计人才培养目标。放眼未来十年**全面振兴需要,在深入全省三大区域100户骨干大企业、1000户中小企业深入调研基础上,提出10年培养支持2000名“双千计划”人选目标。根据**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现代农业需要,制定实施“双千计划”“1+7”配套意见,不仅提出遴选支持高端人才的总体任务和具体措施,还提出7类人才培养措施及配套政策,实现重大人才工程与重大人才政策的集成统筹。二是跟进转型发展梯次配置人才资源。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需要,在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科技厅、省人社厅、省教育厅5个部门分别设立评选平台,负责相应类别人才评选工作。坚持广开视野,对体制内外人才平等对待、一视同仁;坚持竞争择优,广泛征求专业学会、行业协会意见,层层筛选;坚持业绩导向,按产业类型组织专业评审,确保首批入选专家符合转型发展需要。邀请19名“两院”院士和各领域专家,背对背投票确定最终人选,实现了同行服气、业内公认,其中有20名高端人才入选国家“万人计划”。三是针对产业需求系统培养紧缺人才。围绕产业发展需要,坚持重要人才重点培养、急需人才优先培养、紧缺人才加速培养。投入专项资金,为45名“双千计划”杰出人才、领军人才和优秀专家建立省级重点实验室;采取到重点项目科技攻关、到国家级省级高新园区和大型骨干企业挂职等方式,组织140多名入选专家承担了187项事关**全面振兴的关键技术和重大课题研究,在重大产业和关键技术中担纲领衔;安排35名青年拔尖人才进驻省级创新创业基地,50多名青年拔尖人才进入杰出人才领衔的科研团队。
(三)创新人才引进机制,集聚国际前沿海外高端人才
建立完善“择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引进机制是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人才资源、实现重点领域快速突破的有效方式。按照中组部“稳定规模、确保质量、优化结构、用好用活”总体要求,积极参与国际人才竞争,延揽四方英才,更大力度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大力吸引**重点产业发展亟需的海外高端人才。一是注重工程带动,深入实施 “十百千”高端人才引进工程。按照中央实施“千人计划”部署,我省启动实施首批“十百千”高端人才引进工程,已引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顶尖科技人才、学术技术带头人和高级经营管理人才1140人,其中126人列入我省“十百千”高端人才引进工程,有效带动和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增强了全省自主创新能力。做好中央“千人计划”人选推荐服务工作,我省97人入选中央“千人计划”。今年,我省将启动第二批海外高端人才引进“十百千”高端人才引进工程,重点引进高端装备制造、高新技术、冶金石化、信息和生物技术等方面**产业发展急需人才。二是注重团队引进,积极做好海外研发团队引进工作。省财政安排2309万元引智专项经费,共资助205家企事业单位用于引进外国专家项目,2013年引进海外研发团队162个,引进海外研发人员500人,有效提升全省自主创新能力。三是释放平台效应,精心组织海创周。在成功举办历届**海创周的基础上,2009年争取中组部支持,推动海创周上升为国家级引才平台。每年拿出近3000个岗位面向海外招聘人才。到目前为止,已连续举办16届海创周,共吸引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500多名海外学子回国创新创业,创办企业2400多家,获专利5300多项,累计创造产值5600多亿元。四是推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建设。集成资源,落实政策,依托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加快建设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进一步强化**高新区、鞍钢等4个国家级创新创业基地功能,提升**大学科技城、**高新区等5个省级创新创业基地人才吸附能力,形成创新型、开放型海外人才汇聚高地。目前,全省各类创新创业基地和科技育成中心入驻企业1900多家,研发中心240多家。
(四)创新人才使用机制,促进优秀人才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发挥市场对人才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作用,依托**全面振兴实践,支持人才向振兴一线流动,释放创造活力。一是创新院士专家智力支持载体。2014年初,省委组织部启动实施“千名院士专家进千户企业”行动,组织36名院士、1100多名优秀专家深入科研生产一线,与1240个振兴骨干项目和关键技术对接,突破重大关键核心技术110余项,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8.6亿元。在此基础上,2015年8月,省委组织部统筹各类优势资源,采取多部门协同配合、省市县三级联动、科技创新团队整体激活等方式,组织“万名院士专家引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行动,组织1万名左右“两院”院士、各级专家深入重大工程项目、高新技术园区、科技型企业和生产一线,围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重大项目工程实施,开展科技服务、智力支持,打造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智力引擎。二是聚集优势产业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着眼建立高端人才服务企业创新发展的长效机制,发挥院士专家对产业优化升级的牵动作用,省委组织部大力推进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形成转化科研成果的固化平台。目前,全省已围绕重点产业集群建立院士工作站128个、博士后流动站79个,197名院士专家进站工作。三是依托振兴实践造就技能人才和实用人才。适应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对技能人才、实用人才需要,承办第九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决赛,全省共有500多名青年技术精英脱颖而出;举办全省“技师杯”职业技能竞赛,吸引省内500多家企业近10万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坚持每年在**大梨树村、朝阳宋杖子村举办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班,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1020名。
(五)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形成支持**人才发展的政策体系
建立有利于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激励机制是人才政策创新的重点。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意见》、《**省自主创新促进条例》、《关于加快发展科技金融推进科技创新实施意见》、《关于支持鼓励科研院所及科研人员创办科技型企业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意见,促进人才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并从资金投入、创业扶持、激励保障等方面为高端人才提供发展保障。一是建立多元投入机制。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省市两级政府每年投入8亿元,用于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并引导和鼓励社会、用人单位及个人投资人才资源开发。设立“双千计划”专项经费,省里每年投入5000万元,10年投入5亿元,专项用于保障计划实施。二是加大人才奖励支持。对新培养和新引进两院院士的单位给予1亿元奖励;对引进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的单位,给予500万元奖励。目前,全省已筹措4亿元资金,为去年底新当选的4名院士培养单位落实了奖励政策。三是加大人才创业扶持。设立设立种子资金、风投基金,遴选1000户高层次人才创办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连续5年每户每年扶持100万元;为领军人才和优秀专家有重点地提供20—50万元经费支持,为青年拔尖人才提供2—10万元经费支持;对“双千计划”专家领办科技企业实现挂牌上市的,给予300万元补助。
(六)创新人才服务机制,打造人才发展良好环境
人才服务是人才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也是栓心留人的重要手段。牢固树立人才服务理念,实行工作重心下移,积极做好高层次人才的联系服务工作,为优秀人才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一是支持建设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研究制定《**省加强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意见》,支持**浑南新区建设综合配套改革人才先导区、**高新区建设海归及IT产业人才集散区、中国药都建设特色产业人才集聚区、**沿海产业基地建设高技术产业人才吸纳区。发挥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示范引领作用,支持先行先试、大胆创新,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比较优势。**市浑南新区探索实行全员聘任制,推行“公开选拔、档案封存、全员聘任、竞聘上岗,以岗定薪、优绩优酬、绩效考评、奖优罚劣”,逐步打破公务员终身制,释放人才干事创业活力。**市高新区制定出台《**高新区重点企业人才引进政策》、《关于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人才优惠政策》、《关于吸引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团队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人才改革试验区住房保障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及博士后科研基地管理暂行办法》,在税收、奖励补贴、创业扶持、金融支持、住房保障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面向世界吸引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市制定出台《关于引进**生物医药产业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的若干政策规定》,对引进的生物医药产业高层次人才,给予5-25万元创新创业前期补贴,连续5年每年给予2-6万元的安家费,一次性给予1-6万元的学习资料补贴,对入驻药都并争取到国家部委资助的,市科技经费按1:1进行配套,目前已吸引集聚专业人才1.6万人,引入各类生物医药项目226个,项目总投资993亿元,集聚产能逾千亿元。**市制定实施《**(**)沿海产业基地人才培养、引进、开发的实施意见》,设立每年2000万元种子基金,支持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建立**沿海产业基地高科技项目孵化园区,建设10万平方米工业厂房,创业人才及企业5年内无偿使用,并在税收减免、创投资金支持、贷款贴息支持、融资担保支持等方面迈出较大步伐。二是提升人才服务质量。出台《关于加强院士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院士作用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生产科研一线高端人才医疗保健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给予院士1万元月津贴、按副省级标准每年安排2次体检;给予省领军人才连续三年2000元月津贴、省优秀专家连续三年1000元月津贴,每年组织一次集中体检;省领导每年都组织召开院士专家座谈会,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决策和问题,认真听取院士专家意见建议;积极创造条件,支持鼓励院士专家参政议政,目前在辽工作的1000多名院士专家70%以上担任市级以上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深入实施企业“一把手”能力提升工程,在中国**高级经理学院举办40家省属重要骨干企业69名董事长、党委书记和总经理参加的“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专题研修班。此外,落实院士专家休假疗养、健康保健、创业税费减免、家属就业安置、子女入学扶持等9方面12项优惠措施,为高层次人才干事创业解除后顾之忧。三是营造人才干事创业良好社会氛围。组织协调省内主要新闻媒体,深入解读宣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人才工作的新要求新部署,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新思想新观点,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的新举措新成效,通过大力宣传党的人才政策、人才工作典型经验、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营造尊重科学、鼓励创新、甘于奉献的社会氛围,在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奋发努力的良好风尚,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
二、当前全省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未来五年是**深入实施“十三五”规划、率先实现老工业基地新一轮全面振兴的关键阶段,也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强省目标的重要机遇期。在全球经济仍未摆脱金融危机影响,国内“三期”叠加、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国各地纷纷出台优惠政策,积极构建人才政策高地和人才洼地。从我省情况看,**的振兴发展正处在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攻坚期,迫切需要培养造就宏大的人才队伍,支撑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目前,全省人才总量528万人,占全省人口总数的12%。其中党政人才31.7万人、经营管理人才63.4万人、专业技术人才273.4万人、高技能人才99.5万人、农村实用人才45.6万人、社会工作人才14.4万人。从人才总量上看,我省是名副其实的人才大省。但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与新一轮振兴发展要求相比,我省人才发展事业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突出表现在:一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总量不足,缺口很大。以全省研发人员为例,目前我省研发人员共14.2万人、折合全时人员当量为8.7万人年,在全国排名第14位,与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到2020年达到24万人年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二是存在人才结构性短缺问题,地区和行业分布不平衡。高层次人才多数集中在**、**两市,集中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中央驻辽企业,其他地区特别是阜新、朝阳、铁岭等辽西北地区高层次人才严重匮乏。三是人才工作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成长、科技成果转化的环境还没有真正形成。近几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人才政策措施,有的落实了,有的还没有落实到位。
经过认真调研分析,我们发现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原因,归结起来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产业结构影响人才结构。人才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要素,但是在实践中往往是人才随经济发展条件而集聚,经济发展好的地区或行业更能集聚人才。石化、装备制造业是我们传统产业和发展重点,经济比重大,这些行业自然就集聚了比重大的人才;战略性新兴产业经济体量小,其集聚的人才体量就小。二是部分地方政府和企业人才意识不足,政策执行不力。不少地方政府存在“口头上重视,行动上不重视,措施上不落实”的现象,有的用人单位压抑人才、限制人才,甚至陷入了“人才流失和发展落后”的恶性循环。一些地方政府在政策执行中部门分工不明确,推诿扯皮,政策执行打折扣。此外,企业对用人、留人主体地位的意识不足,在引进人才和留住人才等方面仍存在“等、靠”政府的现象。三是人才服务体系不健全。一方面政府对人才综合服务不足,尤其是地区经济基础不好的市,对人才的落户、住房、医疗、子女就学、配偶就业等方面的服务能力不足,高层次人才不愿意落户。另一方面社会组织全面参与人才服务的格局尚未形成。主要是中介机构数量不够,服务能力较弱。人才服务中介机构仍然以政府为主,没有社会化运作的服务机构,且涉及科研信息、技术转化等深层次的服务项目缺失或服务能力不强。四是人才政策创新不足。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政策不完善,市场在人才引进、开发、评价等领域的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覆盖全社会的人才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阻碍了机关事业单位人才向企业流动;重学术论文、专著、横向课题而轻研发的人才发现评价现象仍然存在;以市场化的企业技术自主研发创新体系仍未健全,科研技术自主创新激励政策落实不到位,科研成果实际投产、成功转化的水平低;人才创新创业的金融支撑和科技支撑体系不完善,支持创新创业的金融平台较少,尤其是尚未建立起涵盖创新创业全生命过程的“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化基地”金融体系,导致产品和专利较难实现产业化。
三、进一步加强全省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的设想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省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省委十一届十次、十一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择天下英才而用之方针,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构建科学规范、开发包容、运行高效的人才发展体系,为加快实现老工业基地新一轮全面振兴、建成富庶文明幸福新**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一是以加强顶层设计为重点,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围绕创新创业动力不足这个制约**振兴发展的重要因素,积极适应**振兴发展由要素、投资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和人才驱动的新常态,通过建立健全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政策体系,大力提升全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水平,推进全省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着眼于适应**新一轮振兴发展需要,在广泛深入调研和全面梳理现有政策的基础上,起草《关于加强全省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十三五”时期全省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要政策和主要措施等,努力打造一支规模宏大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队伍。
二是以实施重大人才工程为牵动,健全完善集聚**振兴发展急需紧缺人才的培养支持和引才用才机制。围绕全省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需求,坚持引育并重、梯次配备,扎实推进全省重大人才工程和人才发展规划落实,实行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政策,构建系统全面、衔接配套的人才培养开发体系。完善海外人才引进方式,加大
加快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研究第2页
对“双千计划”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重点培养和特殊支持力度,同时完善对“双千计划”人选基础研究、实践应用和创新突破的配套支持。加强对入选“十百千”高端人才引进工程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政策支持和配套服务,扎实推进引进海外研发团队工程,建立并完善海外高层次人才服务窗口,提高海外高端人才服务的规范化水平。着力培养青年拔尖人才,遴选50名左右青年拔尖人才重点扶持、跟踪培养,形成**省各领域高层次领军人才重要后备力量。加强党政后备人才培养,提早研究谋划选调生和大学生村官并轨工作,完善“双选生”的培养锻炼和管理使用政策。三是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为核心,健全完善更具市场导向的人才流动、评价激励机制。指导省市县相关部门,切实发挥好组织引导与市场作用双轮驱动作用,紧扣各地各部门产业发展链配备人才链,引导院士专家进入最具优势的产业和最有潜力的企业,攻克一批核心关键技术,解决一批重大技术难题,开发一批有竞争力的新产品,促进优秀人才向企业项目集中、一流人才到一线创业、高端智力与重点项目无缝链接,形成全省各地新的经济增长点,有效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坚持在专家选配、双向对接过程中,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破除人才枷锁束缚,努力在人才使用上打破地区、部门、单位条块分割,促进人才在基层一线创新创业;在人才评价上形成以创新成果和产业化业绩为导向的评价制度;在人才激励上,完善让人才在创新成果运用中有份额、有股权的政策机制,不断激发市场活力潜力和社会创造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和科技人才贡献率。
四是以构筑科技成果转化长效平台为依托,健全完善高层次人才发挥作用长效机制。研究制定《关于加强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的实施意见》、《**省院士专家工作站管理办法》,开展**省优秀院士专家工作站评比表彰。在人才发展资金中设立专项奖励资金,对建站效果好、科技成果转化程度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较快的院士专家工作站给予奖励。研究制定**省进一步加强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意见,支持指导5个省级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探索建立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使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机制,解决人才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积极申报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支持沈大高新技术产业带创新发展,构建新型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加强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业服务中心、育成中心、大学科技园等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和孵化器建设,建成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五是以团结凝聚各类人才为目标,健全完善管理和联系服务高层次人才机制。落实党管人才要求,健全人才工作目标责任体系,优化人才管理服务,落实各项扶持和优惠政策。制定下发《关于建立省领导联系服务专家工作制度的意见》,建立省领导联系院士专家、征求院士专家意见的工作机制。加强高端人才医疗保健工作,定期开展健康检查和休假疗养,建立省级优秀专家就诊协调机制。依托**省院士专家联谊会和院士专家工作站服务中心,做好进站院士专家服务工作。完善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就业、购房、落户、医疗保障、子女入学、配偶安置等方面政策措施,为外国专家人才签证(R字签证)、人才绿卡和人才居留政策提供便利,同时加强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举办高层次中青年专家和海外引进人才国情研修班,引导人才与党和国家的事业同心同向同力。加大人才工作宣传力度,努力在全社会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为各类人才在辽干事创业营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