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财政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近年,我国财政审计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在健全财经法规、规范财政管理、推动完善国家治理等方面有效发挥了“免疫系统”的功能性作用。但随着财政审计的不断深入,基层财政审计力度不够、资源分散、层次不高等“瓶颈”问题,先后暴露出来,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基层财政审计的发展。笔者结合基层财政审计的实践,就目前基层财政审计面临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进行探讨。
一、当前基层财政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基层财政审计难以实现全覆盖。目前基层财政审计工作,由于人员少,技术力量有限,长期停留在预算执行、一般预算和部分政府基金预算等审计层面上,对社会保障资金、惠农资金等公共性财政资金的收支管理活动关注较少,致使一些与民生相关的财政资金游离于审计监督之外,难以完全触及到财政资金运行的每一环节,难以实现财政审计的全覆盖。
(二)基层财政审计难以有深度。当前对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主要还是真实、合法性审查,审计揭示的问题更多的集中在资金闲置、挤占和挪用等方面,在揭示和查处决策失误、损失浪费等方面缺乏力度。主要是缺少对财政预算政策及目标实现情况的全面判断,以及对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总体评价和对影响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原因的深入分析,因此,财政审计评价难以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三)基层财政审计技术难以获得提升。近年,由于财政信息化建设水平逐年提高,使用的软件不断更新,审计署AO系统的数据采集模板大部分都已失效,加上基层审计机关对AO系统的过分依赖,导致现有的财政审计只能停留在财务数据的审查上,目前除地税联网审计软件外,其他如社保、农业等财政审计领域还未开发出通用的审计软件,所以基层财政审计无法通过业务途径展开大数据分析。
二、搞好基层财政审计工作的几点对策
(一)摸清家底,拓宽范围,进一步加大财政审计的力度。逐步摸清全部政府性资金的规模和收支结构,进一步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民生资金的审计力度,不仅要摸清关系社会发展和民生关注的政府性资金的使用情况,还要抓住人民群众关心的重点问题,把问题反映得实实在在,原因分析得清清楚楚,并提出着实有效的审计建议,为服务政府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完善制度,加强问责,进一步提升审计评价的效果。健立建全责任追究机制。根据审计评价结果,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将审计评价结果作为安排以后年度财政资金的重要依据,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并作为实施行政问责的重要依据。逐步实现行政问责向法律问责转型、组织问责向个人问责转型。将社会关注度高、影响力大的民生项目审计情况,依法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三)强化措施,加强培训,进一步提高财政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一是要加强业务培训,上级机关要多办一些讲座、专座,充实审计人员知识,同时,组织全省审计人员集中学习交流,开拓审计人员视野。二是选择一些成功预算审计实例,进行总结和归纳,制定成册,供基层业务人员观摩学习,拓宽审计人员的审计思路。三是上级审计机关加大技术扶持力度,当前基层审计人员少,能夠熟练使用计算机技术开展审计的人员更少,往往基层财政审计在数据采集和整理上花费大量时间,如省厅能都将各地财政审计的数据采集模板集中收集,通过平台共享,这样不仅节约了审计时间,将会大大的提高审计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