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精准扶贫实践与思考
**村位于**乡中心,面积2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06.82亩,山林面积25680亩。居民收入来源主要是外出务工,水稻种植为主。有脐橙,烤烟等经济作物种植。**村**组座落着远近闻名的省重点保护文物“水角楼”。**村辖**一、**二等13个村民小组, 全村总户数816户,其中农业户816户,总人口39**人,其中农业人口3870人,外出务工人员1350人。
20**年全村农民人均年纯收入6580元,主要产业有粮食、花生、养殖。村党支部有党小组4个,党员数87人。已建农家书屋1个,已建村级卫生室5个,计生服务所1个,村小学在校学生有965人,参加养老保险3139人,覆盖率80%。
**村现有纯低五保户7户,纯低保户人数20人;扶贫低保户82户,扶贫低保户人数369人;五保户供养户7户,纯低保户人数20人;一般扶贫户18户,一般扶贫户人数89人。全村总计精准扶贫户1**户,精准扶贫人数486人。贫困学生118人。针对**村贫困状况,笔者谈谈**村精准扶贫的实践与思考。
一、精准扶贫总体思路
紧紧围绕扶贫开发机制创新和重点工作,以改革扶贫开发方式为途径,以创新扶贫工作机制为动力,以重点扶贫攻坚的1**户为主战场,瞄准全村现有贫困人口486人,20**年村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2586元,优化整合扶贫资金,实行精准扶贫,确保扶贫到户到人,统筹政府、市场、社会资源,引导各方力量参与扶贫事业,夯实打牢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工作格局,深入开展“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活动,加快村农村经济发展与扶贫攻坚推进步伐。
二、精准扶贫工作目标
20**年**村精准扶贫工作目标:
1、实现基本目标。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显著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内生活力、职业技能素质大幅提升,农民合作经营机制成熟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奔小康的战斗堡垒作用坚强有力。20**年实现村贫困人口1**户486人达到人均纯收入3246元,实现脱贫28户,脱贫户率24.35%,脱贫人口118人,脱贫人口率24.28 %。
2、产业扶贫目标。(1)20**年精准扶贫户1**户实现油茶产业面积250亩,蔬菜产业面积80亩,红薯产业面积50亩,生姜产业面积45亩,水稻产业面积60亩,花生产业面积10亩,毛竹产业35亩,养鱼产业面积120亩,养泥鳅4亩,养牛产业130头,养猪产业100头,养免产业450只,养鸭产业**00只,养鸡产业2900只,养鹅产业1300只,养峰产业30箱。(2)20**年在**圩背岭兴办油茶产业示范基地1000亩。(3)20**年在**村高田兴办养牛产业示范基地200头。(4)招商引进现代农业、绿色农业、休闲农业企业到**落户。
3、移民扶贫目标。20**年全村移民扶贫20户100人。完成移民扶贫建设用地5000平方米的征用和基础设施建设。
4、基础建设目标。20**年全村新农村建设、“三送”工作目标全面完成,村基础设施显著加强,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支撑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的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村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主要指标接近或达到全县平均水平,发展差距扩大趋势得到扭转。(1)20**年完成高速公路出口公路征地6公里的设计、用地征地,开工建设,预计总投资1200万元;(2)20**年完成圩上至鸭溪公路改造扩建1.5公里, 预计总投资**0万元;(3)20**年完成**至里丰公路改造扩建6公里、新建4公里的设计、用地征地,预计总投资480万元;(4)20**年完成高田组通公路扩建、用地征地,新建硬化村级公路2公里,预计总投资50万元,全村实现12村组通公路,村组公路通率92.3%;(5)20**年完成农电网改造投入180万元,实现村组通电,通电率100%;(6)20**年完成农村电视网络和通信网络改造投入80万元,实现电视网络和通信网络户户通,复盖率100%;(7)20**年解决农村重点污染区居民饮水安全问题,积极推进集中供水工程建设,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实现60%的农田实现旱涝保收,完成建设**河堤加固工程鸭溪段双向5000米设计、立项、招投标,启动项目开工建设,预计总投资2**0万元,完成全村小水利建设工作目标。
5、教育扶贫目标。20**年全村解决贫困学生118人,新建公办幼儿园1所,预计总投资360万元。
6、就业扶贫目标。20**年全村完成就业扶贫500人,占全村外出务工人员1350人的37%。
三、精准扶贫具体做法
推进**精准扶贫具体做法是:
1、精确识别,这是精准扶贫的前提。通过有效、合规的程序,把谁是贫困居民识别出来。
(1)总的原则。“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开展到组到户的贫困状况调查和建档立卡工作,包括群众评议、入户调查、公示公告、抽查检验、信息录入等内容。**探索的“比选”确定扶贫对象的扶贫“首扶制度”,也是一个精确识别的好办法。
(2)具体操作。根据国家公布的扶贫标准,村民先填申请表,首先由村民小组召开户主会进行比选;其次由村“两委”召开村、组干部和村民代表会议进行比选,并张榜公示;根据公示意见;再次召开村、社两级干部和村民代表会议进行比选,并再次公示;如无异议,根据村内贫困农户指标数量,把收入低但有劳动能力的确定为贫困农户。总之,不论采取何种方式识别,都要充分发扬基层民主,发动群众参与;透明程序,把识别权交给基层群众,让同村老百姓按他们自己的“标准”识别谁是穷人,以保证贫困户认定的透明公开、相对公平。
2、精确帮扶,这是精准扶贫的关键。精准帮扶,就是扶贫对象识别出来以后,针对其贫困情况确定帮扶责任人、制定帮扶规划、落实帮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扶持,切实做到真扶贫,扶真贫,确保精准扶贫工作目标如期实现。
(1)精准制定和实施帮扶规划。深入分析贫困村和贫困户的致贫原因,逐村逐户科学制定帮扶规划,使建档立卡工作与各项扶贫政策相衔接,扶贫措施与贫困现状相对应,为实施精准帮扶打好基础。抓好帮扶规划落实,注意发挥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实施“一村一计一部门”、“一户一策一责任人”,整合资源,集中力量扶持贫困村和扶贫对象,确保帮扶到最需要帮扶的群众、帮扶到群众最需要扶持的地方。
(2)努力实施好产业精准扶贫。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因户制宜实施产业精准扶贫,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开展旅游扶贫则开展旅游扶贫。具体说,对有产业发展资源的贫困村屯,积极引导、扶持贫困群众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不断推进产业化经营,把单家独户的小经营变为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大生产,通过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实现脱贫致富。对有旅游资源的贫困村屯,围绕美丽乡村建设,依托优势旅游资源,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促进旅游业发展,通过旅游业扶贫实现脱贫致富。探索完善金融扶贫、龙头企业和股份合作组织扶贫、家庭农场和能人带动扶贫等模式,促进扶贫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3)大力实施教育精准扶贫。把贫困家庭的孩子培养出来,才能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贫困农民的下一代才不至于成为“贫二代”,这是根本的扶贫之策。因此,要抓住贫困家庭下一代接受教育这一“拔穷根”的关键,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构建到户、到人的教育精准资助扶贫脱困体系,从小学开始全程追踪到中等职业教育毕业,实行学费全免、生活费补助和扶贫培训补助等扶持政策。对就读高等教育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按奖、贷、助、勤、减、补等资助政策给予多元资助。加强贫困户子女技能教育,并帮扶其顺利就业。
(4)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各类设施建设是精准扶贫的必要条件,我市贫困人口大多集中在革命苏区等特殊困难区域,虽经多年扶持,但设施落后的状况依然存在,严重制约贫困地区的发展。要继续整合扶贫资金,探索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路子,积极发动群众参与,着力解决贫困地区农田水利、安全饮水、电力保障、道路通畅、危房改造、生态移民搬迁等突出问题,加快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一揽子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
(5)逐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公共服务是搞好精准扶贫的重要保障。提高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增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医疗救助的统筹投入,完善贫困地区基础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采取有效措施逐步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健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制度,建立五保户供养、最低生活保障等救助体系。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实现每个重点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覆盖,稳步推进贫困村信息化建设。
3、精确到户,这是精准扶贫的要求。贫困居民识别出来以后,针对扶贫对象的贫困情况定责任人和帮扶措施,确保帮扶效果。就精确到户到人来说,重点为:
(1)坚持方针。精确帮扶要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工作方针,重在从“人”“钱”两个方面细化方式,确保帮扶措施和效果落实到户、到人。
(2)到村到户。要做到“六个到村到户”:基础设施到村到户、产业扶持到村到户、教育培训到村到户、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扶贫生态移民到村到户、结对帮扶到村到户。真正把资源优势挖掘出来,把扶贫政策含量释放出来。
(3)因户施策。通过进村入户,分析掌握致贫原因,逐户落实帮扶责任人、帮扶项目和帮扶资金。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实施水、电、路、气、房和环境改善“六到农家”工程,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帮助发展生产,增加收入。
(4)资金到户。在产业发展上,可以推行兴国县**乡**村的专项财政资金变农户股金的模式,也可以通过现金、实物、股份合作等方式直补到户;在住房建设上,可以推行**区农村廉租房的作法;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等补助资金可以直补到人;对读中、高职学生的生活补贴、特困家庭子女上大学的资助费用,可通过“一卡通”等方式直补到受助家庭;异地扶贫搬迁、乡村旅游发展等项目补助资金可以直接向扶贫对象发放。
(5)干部帮扶。干部帮扶应采取群众“点菜”、政府“下厨”方式,从国家扶贫政策和村情、户情出发,帮助贫困户理清发展思路。赣州市农机局、畜牧局从2013年5月开始,组织机关干部,深入村组、农户以“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建设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赣州”为主题,开展了“送政策释民惑,送温暖聚民心,送服务解民难”活动(简称“三送”活动),“三送”干部制定符合发展实际的扶贫规划,明确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并落实严格的责任制,做到不脱贫不脱钩。
4、精确管理,这是精准扶贫的保证。精准管理,就是要建立贫困村、贫困户帮扶信息档案,加强精准扶贫监测,跟踪贫困村、贫困户帮扶情况,确保贫困村、贫困户得到有效扶持,在规定时间内达到稳定脱贫目标。实施精准管理需要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1)建立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将每个贫困村、贫困户的基本资料录入系统,建立与全国、全省、全市、全县扶贫信息网络系统联网的扶贫信息系统。这是实施精准管理的基础和重要手段。
(2)做好贫困村、贫困农户的帮扶记录。驻村帮扶干部或贫困村信息员应将贫困村、贫困户的帮扶情况、帮扶效果等及时登记,并及时录入扶贫信息系统,以便各级各相关部门及时掌握贫困村、贫困户获得扶持情况,更有针对性地督促、推动各地各部门落实好精准帮扶措施。
(3)抓好贫困人口动态管理。根据扶贫对象获得扶持和增收情况,及时对贫困户进行调整,使稳定脱贫的农户及时退出,新出现的贫困人口及时纳入扶贫对象给予帮扶,从而实现扶贫对象有进有出,扶贫信息真实、可靠、管用。
(4)做好农户信息管理。要建立起贫困户的信息网络系统,将扶贫对象的基本资料、动态情况录入到系统,实施动态管理。对贫困农户实行一户一本台账、一个脱贫计划、一套帮扶措施,确保扶到最需要扶持的群众、扶到群众最需要扶持的地方。年终根据扶贫对象发展实际,对扶贫对象进行调整,使稳定脱贫的村与户及时退出,使应该扶持的扶贫对象及时纳入,从而实现扶贫对象有进有出,扶贫信息真实、可靠、管用。
(5)实行阳光操作管理。按照国家《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对扶贫资金建立完善严格的管理制度,建立扶贫资金信息披露制度以及扶贫对象、扶贫项目公告公示公开制度,将筛选确立扶贫对象的全过程公开,避免暗箱操作导致的应扶未扶,保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在阳光下进行;筑牢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的带电“高压线”,治理资金“跑冒滴漏”问题。同时,还应引入第三方监督,严格扶贫资金管理,确保扶贫资金用准用足,不致“张冠李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