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扶贫开发人才的对策和建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对扶贫开发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他强调:“对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 外关爱、格外关心,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作为一名扶贫工作者,从事的扶贫开发是一项具有特 殊意义的群众工作,是提升扶贫工作者的重要平台,更是巩固我们党执政的群众基础的重大举措。在扶贫开发工作中,既需要把党和政府的深切关怀、深厚感情传递给贫困群众, 又需要尊重群众意愿、避免脱离实际,在与贫困群众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中不断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学习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就是要进一步认 识到: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关键是打好深化改革的攻坚战,就需要创新完善工作机制。推进机制,就是要形成强有力的扶贫开发格局,使长颈破解贫困地区发展难题,增强贫困 地区“造血”功能。根据笔者多年扶贫工作实践,现将培养扶贫开发人才提几点不成熟的对策和建议。
一、贫困县乡村的乡土人才占总人口比例偏低,贫困人口面积大,这就是吕梁革命老区方山的县情。全县土专家占总农业 人口不足千分之十四,农民有专业职称的更是屈指可数,农村:“土专家”、“田秀才”等乡土人才也大部分年近古稀,培养高科技能人才势在必行,迫在 眉睫。
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由盲目转移变为特长转移。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挣钱仍是方山农民人均收入的重要构成 部分,据调查,在贫困村,青壮年有近70%都外出打工,多数人文化不高,素质低下,没有一技之长,外出打工只能干些苦赃累、挣钱少的活。这既不适应城市产业多样化,技术现 代化对劳动力的需求,也达不到农民进城挣大钱脱贫致富的目的。所以,千方百计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技能就成为关键。重视办学与本地产业和企业相关职业教育成为摆在乡村 一线班子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做到有规划、有步骤、分层次积极组织职业技术培训,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增长了技能特长开辟新路,达到“输出一人,脱贫一户 ”之功效。
三、涉农部门人才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由重学历重资历变为更加重能力重创新。据了解,多数涉农科技人才继续教育和 参加上级培训机会较少,一些单位在人才使用上还是粗放管理,对青年科技人员的知识更新无计划、无安排,越是生产技术和骨干,越是没有机会参加培训屡见不鲜;一些单位以 “学历取向”为用人的主要衡量标准,忽视能力导向、绩效导向,没有建立健全一套良好竞争运行的激励机制;部分领导喜好重学历、轻能力,重资历、轻创新。上述 行为导致的结果,部分年轻科技人才抱着“熬成婆”的心态应付工作,缺乏创新进取激情,或者也有千方百计跳槽、挪窝、拴不住心,留不住人。
四、培养新型农民和助农增收资源整合工作由等农民上门咨询变为科技人员常下村指导。近几年,随着扶贫攻坚力度加大 ,涉农部门的科技人员走村窜门送科技、送信息吹响了服务便民“集信号”,也令偏远山村贫困群众激动不已。但总体上看,距离贫困村科技兴农需求仍有较大差距, 当然,这个制约因素来自方方面面,不过建议开展“五个一”活动,对促产业上档升级开辟新途径。“五个一”活动:(即每个县建立一个人才惠农服务中 心,每个乡镇建立一支人才惠农特派员队伍,每个村设一名人才惠农信息员,每个村办一个人才惠农宣传栏)同时建议机关部门成立“农事村办”机构,健全长效制度 ,在提高服务手段上下足功夫,显尽本领,展够风采,再立新功。
五、人才工作思维重点“管人”变为提供全方位良好服务。机关和部门要创新观念和思维,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只要是具有一技之长、贡献突出的,相关部门都应视为人才,创造良好条件提供拴心留人的平台和优越环境。当前,贫困老区尤其要做好农村种植养殖 能手、加工能手、农民企业家、营销专门人才、运输、建筑等行业的能工巧匠、民间著名的文化艺人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以及从事农村社会事业管理等杰出人员的服务和培 养、培训和提高、尊重和鼓励。我们十分清楚各级一把手分期分批到外地培训深造扩大视野固然重要,无可非议,但贫困山区面貌现状而言,在乡村一线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人才 资源更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