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失独家庭现状的思考
在我国"失独父母"是一个规模越来越大的群体,"失独家庭"的养老,无论是生活照料、经济供养还是精神慰藉,未来都面临重重困境,需要政府、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失独父母之所以特别引人关注,究之原因,是在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够完善的大环境下,他们的晚年失去了支撑和依靠。
一、目前失独家庭的现状
(一) 基本情况:根据走访摸底,截止至现在,**镇共有失独家庭26户,但是这些失独人群的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均是80年代初期首批独生子女的父母,相较于其他失独父母,他们再生育的可能几乎为零,且由于自身条件的局限,也不会再选择领养子女,那么,他们将被动地陷入老无所依的困难境地。
(二)经济困境:由于年龄及身体状况的限制,失独家庭很难再创造财富,他们的子女是整个家庭的中坚力量,子女的失去,让家庭丧失了重要经济来源,失独父母的晚年生活质量缺少应有的保障。
(三)赡养困境:受“养儿防老”传统观念的深刻影响,失独父母普遍担心生活无法自理时无人照顾,而现阶段养老机构相关制度的不完善,社会养老资源的空缺,对养老机构的不了解和进入养老院,相对于其他老人有子女看望的失落感也致使他们不会将晚年居住养老院作为自己的“新选择”,并且有的还要赡养年事更高的父母,更加力不从心,对生活产生脱力无助感。
二、失独家庭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收入不高。失独家庭收入偏低。尤其是农村失独家庭没有任何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依赖计划生育特别扶助金、政府救助等方面来维持基本的生活。
(二)精神压力很大。失独家庭的精神创伤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来源于内在创伤。在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后,失独老人失去了精神依靠和寄托,心理变得脆弱和敏感,容易陷入精神抑郁,甚至导致更加严重的心理疾病。另一方面来源于外来创伤。这种来自社会的歧视和不公平对待无疑更刺痛了失独老人的心,因此,相对于物质帮扶而言,失独老人的精神慰藉更为迫在眉睫。失独家庭成员因丧子打击失去了精神依靠和寄托,常常选择自我封闭,拒绝与社会接触,这个群体的年龄大部分在50岁左右,女人的这个年龄基本上很难再生育,而男人再生育的机会相对大一些。因此,相对而言失独家庭中女性受到的伤害更大、更深,同时我们发现有原配偶陪伴的失独者的精神状况明显好过丧偶,尤其是离婚失独者的精神状况,而再婚重组家庭的失独者精神状况相对又有所好转。
(三)养老就医极难。调查显示,失独家庭普遍存在患病率较高、生活资源缺乏、养老困难等特点,如何养老就医是他们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
三、解决失独家庭困境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失独家庭的出现是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伴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养老资源衔接不上的大环境下,更好地帮助失独家庭脱困,就显得任重而道远。近年来,结合实际,迎合特殊群体需求,招募社会力量,整合各方资源,积极探索和思考集社会力量参与帮扶和失独家庭增能建设为一体的更具人性化、长久性的解决途径和服务行动。
(一)整合资源,爱心助力正能量
根据这些失独家庭的需求,通过政府购买适度养老服务,整合社会资源,并动员一批辖区内的爱心企业,关注关心这些特殊的服务对象,出资助力,为这些特殊群体送去来自社会的关心和关爱。同期**镇在为每个符合政策的失独老人办理独生子女伤残死亡特别扶助金的基础上,年底还给予每个失独家庭500元的年终抚慰金,为失独家庭提供经济补助,通过增加经济来源的方式给失独老人的居家生活提供多一重有力保障。
(二)疏导干预,安抚心灵疗创伤
失独老人普遍存在心理创伤,心理创伤的程度因失独年限和性格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自我调适能力较弱的对象甚至产生抑郁和厌世情绪,为此成立了心理情绪疏导小组,定期关注失独老人的情绪变化,对心理情绪波动较大的对象及时进行心理干预,春节、清明等特殊节给予更多关怀,疏导不良情绪、缓解心理压力;帮助失独老人树立正确的认识,实现情绪减压。
(三)志愿结对,家居生活有保障
组织义工队进行爱心结对,定期给老人打一个问候电话,时刻掌握失独老人日常生活和身体情况,每月上门给失独家庭提供包括家居清洁、家居生活照料服务,减轻他们清洁打扫的负担,为日常生活提供便利,给每位失独老人建立一份健康档案,定期记录健康状况,给予用药指导和就医陪伴,义工队上门为每个失独家庭检查水电线路,帮助失独家庭解决了现实存在的居家安全隐患问题。
每个失独家庭面临着种种不同的问题,在经历了社会和家庭的各种变动后,他们的肩上仿佛背负着一座大山。然而由于社会的传统观念、社会资源的链接不到位等原因,失独家庭的父母很少走出来与外界正常交流,他们在情感和精神上更需要支持和关爱。为此,我们鼓励这些特殊人群通过网络媒介,进行交流互助、搭伴养老,同时社工对失独家庭的抱团取暖加以引导,让他们互相加油鼓劲,用自己的行动感染身边的人,正逐步走出原来的阴影,增进服务对象之间感情的同时,让他们走出家门,敞开心扉,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过好人生的下一步,他们目前遇到的困难或者是生产生活方面的一些问题能够得到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心、关爱和支持,能够享受幸福晚年,是他们最大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