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思考
行走在基层,发现个别小学校,“品德与社会”、“科学与劳动”等课目,只给学生配发练习册,却没有实现主教材人手一本,教师上品德课时把所谓“有限的主教材”分发给学生,让几个学生相互“趁着看”,下课了就马上收回,搞得神秘兮兮的;同语、数、英等主要课目相比,学校在一个学期中,安排的思想品德教育课少之又少,甚至到学期结束了,一些学生的“品德与社会”、“科学与劳动”练习册还是崭新的,显然,思想品德课在个别地方已经沦为了“捎带”和“不重要”的学习内容。也许这只是个别现象,但其暴露出来的公民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却不容忽视。
义务教育阶段是培养人性、塑造灵魂的基础阶段,如果在个人思想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教育”就把思想品德课程当作“捎带”,那么培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合格公民,又将何处落地呢?如果教育管理者、授课教师自己就学而虚高、行而不正,又如何指望学生们将来能够成为道德品质优良的人呢?良田不耕长荒草,基础不牢楼难高。一个人在基础教育阶段所形成的道德认同和思想认知,直接决定着这个人的品质,影响着他在关键时刻的抉择和人生走向。
德之不修则信义消亡,无规无矩。联想到近年来个别地方借减轻学生负担之名,完全忽略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联想到社会上发生的个别中小学生“暴力欺凌”、个别大学生“以身试法”、个别党员干部“腐化堕落”、个别人民群众“无理缠闹”等不良社会现象,我们不难从中找到个别人思想道德修养匮乏给社会造成的“伤害”。国家反腐倡廉深得民心,从“老虎苍蝇”们的经历来看,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缺陷,那就是因为思想品德修养的严重缺位,而导致理想信念的完全丧失。事实证明,即使一个人拥有过人的才能,但思想品德出现空白,那也避免不了其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走向畸变错位,进而痛失理想信念;如果一个人思想品德严重低下,那么他所掌握的知识和本领越丰富,就会在错误的道路走得越远,直至坠入贪赃枉法的深渊而难以自拔。
虚妄浮躁、急功近利则道德难正。一方面国家千方百计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在个别地方公民思想道德教育却被当作可有可无的“虚功”不被重视;一方面国家努力引导公民守法修身,甚至在一个人离开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后的工作、就业、家庭等环节中,也介入了专业技能培训、可持续教育、传统美德教育等措施,但另一方面个别公民思想品德素质却令人堪忧。据新华网11月13日转载中国青年报的报道,“高校替课成产业链:买方卖方无需见面不知彼此身份”;在人们的传统认知中,文凭代表着一个人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的水平,文凭越高说明此人的文化水平越高;但是,如果一个人不用自己认真读书学习,不用挑灯夜读推敲知识本质,仅是花钱就能让别人替自己学习或者换取所谓的文凭,那么这样的文凭还能代表其所对应的文化知识水平吗?做出花钱买文化知识之举的人,其体现出的是一个人思想深处的不诚实、不守信、附庸风雅、投机取巧的品德残缺,其行为是在亵渎文化知识,污染高校文凭的公信力;产生这一不正常现象的根源,归根结底还是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出了问题,终究还是学校对思想品德教育的理念和方式出现了问题。
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唯有抓严抓常、落细落小。窗台之上,一两天不打扫根本看不出来落了灰尘,一两周不打扫只能看到浅浅的灰尘,一两个月不打扫就已蒙上厚厚的尘垢,想要经常看到一个干净整洁的窗台卫生环境,别无蹊径,只有天天打扫,持之以恒。但现实之中,经常打扫“思想卫生”的人,往往会遭到周围那些懒于打扫自己“思想卫生”之流的排挤诬陷,打压中伤,挖坑围猎,以致于让勤奋打扫“卫生”之人声名狼籍,甚至劳而无位,苦而无功,欲哭无泪;而造成这种现象的背后,往往是一个地方政治和社会生态恶化的。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发扬共产党人对党忠诚,实事求是,敢讲真话,不讲假话的基本原则,毫不犹豫地坚定党性原则,擦亮智慧双眼,洞察身边现实,旗帜鲜明地明辨是非,理清黑白,激浊扬清,扶正驱邪,给勤于打扫“思想卫生”的人正名正位,给懒于打扫自己“思想卫生”的龌龊之流以迎头痛击,唯此方能树立讲党性、重道德、讲正气、重实干的正面典型,打掉团团伙伙、以浊污清、沆瀣一气之辈的嚣张气焰,逐步形成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
思想品德教育关乎社会生态、民族复兴。基层思想品德课被边缘化,直接反映出少数基层教育部门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放任自流”;而由此所引发的青少年道德空白,中青年人道德蜕化,党员干部腐化堕落等社会问题,应该足以让社会为之警醒。消除个别地方对公民思想道德教育的摒弃,对优秀思想道德传承的冷漠,对思想品德教育课程的忽略,终究还要从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开始,让严肃认真的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一个人从小学到大学、从工作到终老的每个环节,通过经常性的“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清除思想尘埃,保持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这样,讲道德重品行的良好社会风尚才能真正形成气候,才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出真诚奉献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