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外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文章三篇
小编寄语:下面是我们文秘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加强党外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文章三篇,请大家参阅!
(篇一)
加强党外干部队伍建设,事关坚持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事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陕南经济强县提供人才支持,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近年来,平利县始终坚持把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外干部队伍建设,充分调动和发挥无党派人士作用,作为事关平利改革、发展、稳定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始终放在统战工作的突出位置来抓,县委、县政府印发了《党外知识分子工作联系会议制度》,建立了由县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牵头协调,与党外干部队伍建设工作密切相关的政协、组织、人事、经贸和党外知识分子密集的教育、文化、卫生等职能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党外干部队伍建设得到不断加强,党外干部、党外知识分子素质明显提高,社会影响和地位显著增强,为县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截止2012年10月,全县共有党外干部340余人,其中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5人,科级领导干部17人。市、县人大代表中党外人士达58人,市、县政协委员中党外人士达90人,分别占代表和委员总数的35%和60%,党外干部和党外人士的政治待遇不断提高。全县党外知识分子52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38人,分布在教育、文化、卫生、农业、水利等各条战线,成为县域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骨干力量。同时,党外干部队伍建设也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在党外干部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出类拔萃的优秀干部难以发现,不能准确客观地评价,部分后备干部长期备而不用等问题不同程度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党外干部的工作热情。
2012年初,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发[2012]4号)。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中共中央名义制定的关于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专门文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理论观点和政策举措,明确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范围对象、标准原则、目标任务等重大问题,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和统一战线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加强党外干部队伍建设,是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必须紧扣“发现、培养、使用、管理”四个关键环节,统筹安排,整体推进。重点要从健全党外干部推荐机制、深入开展党员领导干部联谊交友、加强党外干部使用三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党外干部队伍建设。
一、建立健全党外干部推荐机制。党外干部的选拔、培养、使用和管理,必须从基层抓起,各级各部门要各负其责,各镇党委、县级各部门党组织要建立健全党外后备干部花名册,加大推荐使用力度。县委组织、统战部可结合领导班子年度考核和换届考察,每两年开展一次党外后备干部推荐工作,由统战部汇总,建立全县党外后备干部人才库,做到及早发现,及早培养。
二、深入开展党外干部联谊交友活动。由县委统战部牵头协调,全体县级党员领导干部分别与1至2名党外后备干部开展联谊交友活动,每年走访联系对象两次以上,每季度听取一次汇报,每月进行一次电话交流,及时与他们沟通、交心、谈心,倾听他们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意见,了解他们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帮助他们尽快成长进步。各级各部门党政主要领导也要积极主动与本单位、本系统党外干部开展联谊交友活动。
三、加大对党外干部使用力度。各级各部门要对党外干部从政治上信任,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县委可每年听取一次党外干部队伍建设情况的汇报,每年研究一次党外干部的提拔使用,并按照相关规定,不断加大党外干部的政治安排力度,特别是实职领导的安排力度,各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工作部门,司法机关,人大、政协委室,中、小学校,医院,国有企业领导班子,条件成熟的均可充实一名党外领导干部,特别优秀的还可提拔为正职使用。
党外干部、党外知识分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强党外干部队伍建设,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我们坚信,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有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党外干部队伍一定能得到快速的成长和进步,一定能为建设陕南经济强县作出更大的贡献。
(篇二)
加强党外干部队伍建设,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人士担任各级国家机关领导职务。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也都强调了加强党外干部建设问题,因此在新形势下,必须用新的眼光看待、新的举措加强党外干部队伍建设。
当前党外干部队伍建议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认识不够提高。部分组织和领导对培养、选拔、任用党外干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简单地把是否加入中共作为衡量干部先进与否的标准,思想上有偏见,工作上不放心。同时,部分党外干部的思想认识也有偏差,有的认为要从政就得入中共,大多数年轻干部都要想方设法加入共产党而不愿留在党外;有的认为党外干部只能当“配角”,没有发言权,在工作中存在畏难情绪,不敢理直气壮的开展工作。
2.选拔任用亟需加强。在选拔任用党外干部上还不够大胆,选拔任用力度不够,不敢把党外干部放在关键的岗位。一是选拔任用的数量上与上级有关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二是在配备的党外领导干部中“三多三少” (闲职的多,重要岗位的少;副职的多,正职的少;平级交流的多,新提拔的少,)问题比较突出,致使党外干部队伍新老交替较慢,新鲜血液较少,活力不足。
3.管理服务有待强化。对如何管理好、服务好党外干部缺乏相应的工作机制,对党外干部的管理客观上存在着组织部、统战部、党外干部所在单位资源不共享、信息不对称、职责不清晰、合力不明显的问题;同时,平时“重要求、轻关怀”,对党外干部心声需求了解不多,人文关怀不到位。管理工作没有形成完整体系,缺乏制度保障。
4.综合素质有待提升。大多数党外干部属于专业性人才,负责的只是本单位、本部门某方面的工作,缺乏多部门、多岗位历炼,存在着专业知识能力较强,综合领导和组织协调能力较弱的现象。
5.培养机制有待完善。一些地方没有把党外干部队伍建设纳入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工作的总体规划,培养工作形式单调,影响了党外干部政治素质、工作能力的提高。
加强党外干部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一是强化党委领导。各级党委要把培养选拔党外干部作为政治责任,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党外干部队伍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制定和完善各项政策措施,督促有关部门抓好落实。二是注重统筹协调。党外干部队伍建设要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组织部、统战部各司其职,有关责任部门共同参与,从而形成整体合力,实现在目标上有机衔接,在政策上统筹考虑,在责任上同步落实,在工作上协调推进。三是强化岗位责任。要把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纳入各级党委年度工作目标,列入各级党委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述职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党外干部推荐、培养、选拔、考察和任用责任制,明确相关责任和激励机制,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
2.加大教育培养。一是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在认真总结以往好做法、好经验基础上,不断创新培训方式、丰富培训内容、扩大培训范围,不断提升党外干部的政策理论和业务水平。二是做好党外干部培养锻炼。要加大交流、轮岗、挂职的工作力度,可选派到条件艰苦、情况复杂的基层或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尽快提高其政策水平和实践能力。三是引导党外干部做出业绩,以自身的能力和业绩赢得群众和组织的认可。四是做好物色工作,统战部门要定期收集党外干部信息,做到早发现、早培养、早任用。
3.强化选拔任用。一是要加大实职安排力度。一方面要强化党外干部实职安排的数量和比例,要严格执行中发[2012]4号、**发[2012]24号文件,从机制上固化党外干部选拔任用从“机遇型”向“机制型”转变的模式,使党外干部管理工作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其次要加强党外干部横向交流,对于具备一定条件和发展潜力的,可安排到更重要的岗位上锻炼;再次,在任用方式上要加大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力度,对有潜力、有专长的优秀党外干部,不受地域、部门、行业、身份等限制,大胆提拔使用。二是要做好政治安排。要特别注重安排党外干部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适时邀请党外干部参与各项重大活动,组织引导党外干部开展调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等,使党外干部作用得到更好发挥、能力得到更大提高。三是要加强后备储备。每年都应从新招录的年轻干部中有计划地培养党外干部,确保党外后备干部数不低于后备干部总数10%。同时,要不断优化党外后备干部队伍结构,努力使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年龄、学历、专业化水平等不断得到提高,确保党外干部队伍的质量。同时,各级党组织要定期开展推荐党外干部活动,有意识地发现、培养、举荐党外优秀干部,尽早将优秀党外干部纳入组织视线。
4.注重常态管理。一是明确管理责任。统战部门要发挥牵头协调作用,加强与党外干部所在单位、所属党派的联系与沟通,全面掌握党外干部的表现; 组织部门要将党外干部纳入全县人才建设的大盘子,加强经常性考核管理; 党外干部所在单位党委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日常监督管理; 党外干部所属党派团体要发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作用,提高党派自身建设水平。二是突出管理重点。要突出对政治表现、思想状况、履行职责、联系群众和廉洁自律等方面的管理,从而进行立体开放式考察。三是丰富管理形式。针对不同领域党外干部的特点,探索运用民主评议、述职述廉、定期考核、诫勉谈话、激励奖惩、正常退出等方式进行管理。建立健全党外干部数据库,加强动态管理,提高科学化水平。
5.建立长效机制。一是将党外干队伍建设纳入本级党委人才和干部队伍建设总体规划,统筹推进,同等力度。二是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明确各级党委领导班子及其有关部门、有关领导的工作职责,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三是建立系统有效的“选任管”日常工作机制。要加强分析研判,摸清家底,把准实情,有针对性地将党外干部队伍建设的领导责任、教育培训、选拔任用、监督管理等好做法用制度固化下来,并不断健全完善,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按制度推进落实,使党外干部队伍建设各项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四是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把党外干部队伍建设列入各级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制定科学实用的考核奖罚办法。同时,不定期组织召开党外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推进会,促使党外干部队伍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篇三)
党外干部是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和国家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选拔、使用党外干部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改善领导班子结构,提高民主化水平,深化民主监督,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凝集各方面的力量具有重要作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统战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维,强化举措,着力在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要在深化认识、加强领导上下功夫。深化对十八大的认识,关键要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水平,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有关方针政策和文件精神上,切实增强新形势下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自觉性,把培养选拔党外干部作为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的大事来抓。在做干部培养选拔规划时,要坚持统一认识,同步规划,按照“六个共同”的要求将党外干部同时列入,使党外干部的选拔培养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政策、有措施。
二要在完善机制、选拔任用上下工夫。借鉴对党员干部严格监督管理的经验,不断建立健全党外干部年度考核、考评、职务晋升等管理机制,坚持党外干部定期不定期的工作情况反馈制度,确保党外干部既要搞好民主监督又能强化自身约束。重视后备干部的培养,把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纳入全县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工作的总体规划,建立多层面选才机制。通过民主推荐、组织考察、动态管理等方法吸纳、充实党外后备干部人才库,逐步建立一支全方位、多层次、具有梯形结构的党外后备干部队伍,以适应党外干部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的需要。在选拔任用上,打破地域、行业、部门界限,不划条条框框,广开视野,做到不拘一格用人才。近几年,我县在推荐使用干部时,通过下派和上挂的形式到市直相关部门或农村基层挂职锻炼,使党外干部在实践锻炼中磨练意志、积累经验、提高能力。
三要在培训引导、提高素质上下工夫。完善党外干部教育培训机制和党外干部锻炼成长机制,把系统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作为理论培训的首要任务,采取上级调训与本级培训、岗位培训与脱产培训、分类培训与综合培训、本地培训与外出培训、使用培训与平时培训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上挂、外挂、下派和换岗等形式,有计划、有目的的选送党外干部到市级部门和乡镇挂职锻炼,使党外干部在多岗位的实践锻炼中开阔视野、更新观念、积累经验、增长才干、提升素质。对已经走上领导岗位的党外干部,要注意平时的跟踪考察,及时引导、教育,促进他们不断进步。抓好源头,确保党外干部活水长流,实施党外后备干部储备制,建立党外后备干部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定期考察了解其工作、思想动态,及时调整充实党外后备干部名单,保证党外后备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
四要在统筹规划、竞争择优上下工夫。一是要坚持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发挥所长、各得其所的基本方针。在干部任用过程中,要按照民主协商的方法,综合平衡,兼顾各方,并真正做到在同等条件下对党外干部优先任用。二是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推进党外代表人士的新老交替和政治交接。要敢于打破常规惯例,破除按年龄大小、资历深浅的顺序,对表现突出、群众公认的年轻党外干部委以重任,逐步实现老一代向新生一代的过渡。三是要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分期分批,按照“成熟一个、推荐一个、使用一个”的要求,对思想素质好、作风正派、有真才实学、组织领导能力强的党外干部,通过公开选拔、竞争上岗、轮岗交流等形式,及时提拔到领导岗位。在去年的换届人事调整中,我县对照中发4号文件“总量适度增加、结构逐步优化、素质不断增强、作用更加突出”的要求,通过大力推荐,提拔了8名党外干部,重用3名党外干部,同时将18个乡镇的党外政府实职全部配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