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工业发展的思考
“十二五”时期,可以说是**市工业经济发展最快、变化最大、成效最明显的五年,市委、市政府着眼长远,站位高远,大手笔、大气魄,强化园区建设、产业培育、开放合作,全市工业实现跨越发展,进入发展快车道。
一、回眸“十二五”,工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五年来,工业总量实现倍增。坚持在扩大总量中调结构,在加快发展中转方式,一年上一个台阶。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33亿元,是2011年的2.11倍,实现翻番,五年年均增长31.5%,工业占GDP比重提高到53.83%。[本文来源:http://www.91wenmi.com/ 文秘网]
——五年来,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坚持把开放合作作为做大增量、扩大投资的主抓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深入招商一线,亲力亲为、对接客商、洽谈项目。招商引资累计到位资金是“十一五”的7倍,先后引进了智能终端产业园、日化产业园、鞋业产业园、中部橡胶园、**食品、**纸业、**汽配等一大批工业项目。
——五年来,工业结构不断优化。编制产业发展规划,以能源建材、再生资源、生物科技、装备制造及汽车零部件、农产品加工、纺织服装、电子信息等为支撑的产业体系初具雏形。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市区化工企业全部退城入。规模工业企业数持续增长,从2011年的156家到2015年的208家。规模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有所提升,实现利税总额从2011年的12.1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27.2亿元。
——五年来,产业园区突破发展。高标准规划建设了装备制造、食品、纺织服装、再生资源、生物医药等产业园区,为“百亿园区”、“千亿工业”提供了坚实载体。2015年园区总规划面积达到48.1平方公里,入园规模企业共有155家,产业平均集聚度达到83%,形成了功能分区、设施完善、一区多园、产业集聚、企业集中、优势凸显的发展新格局。
——五年来,发展环境持续改善。市委、市政府先后印发实施《推动工业经济跨越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加快千亿工业强市建设的意见》,推动领导精力向工业集中、要素资源向工业倾斜、社会力量向工业聚焦,市直各部门积极发挥职能协同支持工业、服务企业,形成合力兴工新格局。坚持和完善重点项目协调推进机制,深化领导包保制和秘书服务制,一大批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快速推进。设立2.3亿元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累计发放贷款500亿元,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得到缓解。
二、面对新常态,机遇与挑战并存
回顾五年的发展,尽管成绩有目共睹,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全市工业总量小、水平低,基础薄弱、发展滞后的基本状况没有根本改变。最突出的问题是缺乏支柱产业支撑、大企业支撑、大品牌支撑,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能力不足,区域核心增长极未形成。五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坚持工业强市战略、党委政府坚强领导、形成合力抓工业是加快发展的保障;坚持开放合作、扩大投资是加快发展的动力源泉;坚持不停步、不折腾、不松劲,咬定目标、攻坚克难是加快发展的唯一途径。
全省已步入工业化中期,正全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启动实施制造业强省战略。我市还处于工业化初期,工业化率远远滞后于全国、全省。2020年,全国要完成工业化,我省将进入工业化后期,意味着我市将进入工业化中期。新常态下,**工业将在较长时期内面临发展不足与追赶跨越、产业低层次与转型升级、要素推动与创新驱动多重矛盾,做大工业总量与提升质量的双重压力挑战。要驶入经济发展快车道,必须把握“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供给侧改革等重大机遇,再添举措、再加力度,着力弥补发展短板,培育新的竞争优势。
三、展望“十三五”,工业发展任重道远
总体来看,“十三五”期间,我市工业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建议从四个方面入手全力推进工业发展,实现“千亿工业强市”战略目标。应遵循“五大发展”理念,实施“千亿工业强市”战略,按照“盘活存量、突破增量、做大总量、提升质量”总体思路,围绕“百亿企业、百亿园区、千亿产业、十亿税收”的目标,围绕生态工业,坚持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强力推进产业培育,加快园区建设,扩大开放合作,努力走出一条切合**实际的新型工业化之路。
(一)着眼于增强发展实力,切实扩大有效投资。现在看来,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投资仍是转型升级,扩大发展的硬支撑。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继续坚持和完善重点项目协调推进机制,深化领导包保制和秘书服务制,及时收集汇总项目建设中突出困难问题,定期组织召开现场会协调解决。加快策划、储备和推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对已签约的项目,要压缩审批时间,加快征迁步伐;对计划开工的项目,要倒排工期进度,制定路线图;对已经开工的项目,要全力以赴服务项目建设,确保如期建成投产。相关职能部门在依法依规的情况下要特事特办、一路绿灯。提升产业链招商质量。主动适应招商引资新形势,创新招商模式,以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循环经济、战略新兴产业等为重点,以补齐、延伸产业链为目标,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制定年度产业链招商计划,实行定向定点精准招商。招商信息要互通、共享,招商团队要专业化。同时,还要支持本地企业“以商招商”,积极吸引产业链上下游关联企业来河口投资。完善特色产业园区功能。继续健全完善特色产业园区“五个一”的推进机制,以“七通一平”为标准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二)着眼于增添发展动力,努力实现创新发展。增强发展新动力,必须坚持创新发展,企业是主体,科技创新是核心。加快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打造一批省级以上研发平台,争创国家级创新中心。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将可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大科研成果实行清单管理,推动知识产权的资本化、商品化和产业化。大力引进和培育创新领军人才和团队,切实解决工业企业招才难用才难的问题。支持企业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不断开发新产品,切实增强企业家的危机意识、创新意识,依靠技术创新,产品创新,赢得发展。我们身处在一个创新的时代,尤其对企业而言,不创新没有发展,不创新甚至无法生存。
(三)着眼于提振企业信心,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在经济下行严峻形势面前,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开展涉企政策落实专项行动。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对国家、省和市在投资、产业、减负、招商等方面的政策逐一研究整理,汇编成册发放至企业。有限的资金要向工业倾斜,积极兑现落实各惠企政策资金,各企业也要认真研究,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开展企业减负专项行动。近年来的专项整治活动和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市取消了很多涉企收费项目,涉企乱收费、乱罚款现象也大大减少,企业的显性负担有所减轻,但隐性负担依然很重,如部分垄断性公共服务部门自立收费项目、自定收费标准,提供的服务与收费标准不匹配等现象依然存在,增加了企业办事成本和负担。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及时更新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并公布公开,坚决做到清单外无收费。开展破解融资难题专项行动。完善落实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尽可能将政府性资金存放向为中小微企业服务好、支持大的金融机构倾斜。要引导支持企业直接上市融资,特别是新三板、四板。要进一步发挥国有担保公司和投资公司的作用,逐年增加公司注册资本金。
(四)着眼于营造良好的环境,形成发展工业经济的强大合力
坚决摒弃地方和部门小圈子、小利益,一切以发展大局为重。坚持和完善大工业调度机制,不仅仅限于解决某个企业的某个具体困难问题,更要抓好一些共性问题的协调解决。坚持目标倒逼抓落实。要按照路线图明确的时间节点,将主要经济指标要分解到每个季度,重点工作要分解到每个月,逐一明确责任人,层层传导压力。各级领导真正深入到企业生产一线、项目建设现场去,掌握了解第一手资料,把转作风、抓落实体现在协调解决企业反映的突出困难和问题上,突出解决办事效率不高、执行力不够等问题。工业战线的干部职工加强学习,着力提升新常态下指导工业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能力。企业家们强化发展意识和竞争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优化发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