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效教学的思考
新课标带来新教材的诞生,新教材催生新课堂的建构,新课堂呼唤新理念的确立和新教法的探索,而这一切都需用高效的教学来承载。实现高效教学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教师永不懈怠的追求。
一、高效教学的前提:学识、见识和胆识;
勤于学习,增加学识。教师学识的增加,一方面向书、刊、报、网络等学习,不断加强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的学习,并将这些理论转化为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另一方面向专家取经,向大千世界学习。利用一切机会,通过各种渠道,采用多种方式,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文化积淀,获取更前沿的知识和信息,开拓自己的胸怀和视野。
善于研究,增长见识。教师见识的增长,需要对教学行为进行研究。从教育教学问题出发,从师生的需求出发,按照“问题即课题、分析即研究、解决即成果”的思路,遵循“说课、上课、评课、现场对话和课例分析”的“3+2”的流程进行集体备课和个体探究。
敢于创新,增强胆识。教师胆识的增强,在于方法和意识的不断求新求变。一是让生活走进课堂,让学生的心灵感受斑斓多彩的生活,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学习,在生活中觉悟。二是具有开发新课程资源的意识,积极地去整合、挖掘和发现课程资源,做好新课标、新教材和教学内容的整合工作。
二、高效教学的认识:期待、期盼和期望。
专家期待的教学。课堂是理念的无痕实现,引导学生,决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要求学生,决不使学生感到压抑;启发学生,决不把结论告诉学生。《学记》中倡导“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肖川教授提出:“有效的教学能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前者体现启发,后者突现呼唤。
学生期盼的教学。课堂是学生的乐园,学生是老师手中的风筝,在老师牵引下自由飞翔。课堂有回味无穷的实验和故事,有图文并茂的感性材料等,也有领略知识后明白许多道理的理性认识。前者能吸引学生,后者能发展学生。
教师期望的教学。课堂是教师的杰作,创情激疑,吸引学生;经历过程,发展学生;开拓创新,成就学生,前者体现知能和过程,后者突现学以致用。
三、高效教学的基础:了解、理解和见解。
了解学情,化被动为主动。调查学生已知、未知、想知、能知和怎知情况,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和备教学过程,变如何“教”为指导如何“学”,搞活开放的课堂文化,做好从灵性到悟性的内化工作。
理解教材,化知识为方法。解读新课标和考试说明,结合解读和教学资源实际,编写出高质量的《教学案》,变“教”教材为“用”教材,做好知识内容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的优化工作。
形成见解,化技法为风格。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进行教学,让课堂富有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确保课堂具有新思和新意,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参与度,拉动学生思维内需,做好从方法到技能,技能到思想的深化工作,师生形成教与学的默契与和谐。
四、高效教学的实施:求真、求变和求实。
求真,高效教学具有科学性。法国思想家卢梭说:“误用光阴比虚掷光阴损失更大,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未受教育的儿童离智慧更远。”因此,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学习。
求变,高效教学具有灵活性。德国有一位学者有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咽下。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选题时应源于课本、活于课本、高于课本,力争求活;导课时应创设情境激疑、释疑,力争求新;上课时应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解,小题大做,大题分解等,力争求变。
求实,高效教学具有实效性。高效教学以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坚持素质教育在课堂,坚持教为学服务,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吸引全员参与,典型及时反馈,关注个别辅导,促使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优化,实现学得愉快,教得有效,用得灵活。
五、高效教学的反思:改进、促进和奋进。
反思,让教法更优化。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教学常教常新,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在反思中调整过程,变换思维,改进教法,优化学法,在反思中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
反思,让理念更睿智。反思让我们总结实践,升华经验;反思让我们发现不足,渴求新知;反思能激发创新欲望与批判精神。凡善于反思,不断改进,积极践行教育理念的教师,能更快的成为智慧型教师!
反思,让风格更成熟。不断反思才能在教育中磨砺出自己的特色。三流的教师忙于教学,二流教师忙于积累,一流的教师勤于思考。不断奋进,改进不足,促进专业发展;先放心教,再放手教,授之以渔;建立教学模式,但不拘泥于模式,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究,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高效教学是教师的高效,更是学生的高效,是教师用“识”奠基,用“期”催化,用“解”走近,用“求”实现,用“思”完美,让学生摆脱低效学习的负担,享受高效学习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