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常态下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谈话程序的思考
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审计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十八届四中全会把审计监督纳入党和国家的监督体系,要求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更对审计工作和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谈话程序是经济责任审计中重要的程序之一,通过合理、科学地制定谈话方案和提纲,有的放矢地进行谈话询问,可以大大提升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整体水平。
一、谈话程序的重要性
通过与被审计单位中不同岗位和层次人员的谈话,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对象的基本情况,为下一步的审计工作指明重点和方向。借助谈话程序,审计人员可以事半功倍地以客观的视角了解单位重大决策机制、内控制度的建立执行、遵守法规党纪等情况,进一步增强审计的针对性、客观性,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水平。
二、谈话程序的关注内容
新常态下,经济责任审计的目标随着经济步入新阶段也产生了新的变化,如从关注财务情况到关注履职尽责情况,从进行单纯的经济指标评价到进行经济、生态、环境、社会多指标综合评价等等。因此,在谈话中应关注以下方面的内容:(一)国家法规制度、经济工作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的贯彻执行情况。(二)统筹本地区(本单位)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规划,政策措施制定情况及产生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和影响。(三)重点工作的完成情况,完成工作目标和承诺情况。(四)本地区(本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国有资产、资源、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五)“三重一大”、重要经济事项及内控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对下属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管理和监督情况。(六)地方政府性债务的举措、用途和风险管控等情况。(七)自然资源资产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情况。(八)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事项。(九)对被审计对象的评价情况,被审计对象的廉洁从政(从业)情况和个人事项疑点。
三、谈话程序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为实现谈话程序效益最大化,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谈话前要做好调查工作。对党政类、部门类、企业类等不同类型的经责审计对象,应相应准备谈话提纲。在此基础上,对属于同一类型的审计项目,还应考虑其所处地区、单位、行业环境的特殊性,并据此再进一步修改谈话提纲。例如对党政类经责审计项目,需要了解所处市(县区)域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分布,历史发展变化状况,市(县区)的经济发展类型和支柱产业等情况,了解其属于工业为主、农业为主,还是旅游业为主,了解其属于经济百强县还是贫困县(区)等等多方面多维度的资料,结合被审计对象在任期施政时提出的发展思路框架和举措,再对谈话提纲进行修改。
其次,谈话方式可多种多样。谈话的一般方式是审计人员和谈话对象采用现场多对一的询问方式,再将谈话记录分析整理。但在实际谈话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例如,为便捷和有效地获得资料,避免语气、环境等因素对谈话对象的心理造成影响,也可以将大部分客观性问题制成调查问卷或表格,在谈话中发给被审计对象填写并当场收回。
再次,选择谈话对象应仔细斟酌。一方面,在选择范围上,既可以选择现任领导班子成员,也可以选择已调离但曾与被审计对象长期共事的班子成员,甚至可扩展到离退休人员。另一方面,在选择重点上,应特别考虑被审计单位的现任负责人、原领导班子主要成员和部门(中层)领导人员,这些人员与被审计对象接触多,信息广泛,评价相对客观真实。另外,还可以从长期服务保障被审计对象的人员入手,如司机、服务中心主任等,并适当了解其工作经历和当时的主要工作,为谈话交流做好铺垫。
此外,首次谈话中应回避重点。这里回避的重点是指在谈话中回避性质恶劣,可能涉及违纪违法的问题事项。在审计初期,审计人员通过其他渠道获悉的可能存在私设“小金库”、乱发津贴奖金、贪污挪用公款等问题时,由于不了解问题的真实性和严重性,在首次谈话中不应该对此类问题进行询问,以避免惊动涉及的人员,采取毁匿证据或串通阻挠等行为和措施,为审计实施制造额外的阻碍。
最后,谈话应紧密围绕审计目标。如果时间允许,进点后的谈话程序,应在查阅被审计对象提供的会议纪要、工作总结等资料,围绕目标设计完成“问题清单”后择机进行。在谈话时,应根据问题清单,多采用间接询问的方式引导谈话对象,了解所需信息并结合资料进行印证,如此反复直到解决问题。例如,判断是否存在违规占用外单位车辆的问题时,可间接询问单位驾驶员总体情况和车辆及驾驶员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再结合查阅账簿、文件进行验证分析,最后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