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学生心理脉搏 提高历史有效教学
摘要:高中学生正处于从孩子到成人的过渡期,也是人生的转折点。学生的心理有巨大的变化,在充分了解学生心理变化的基础上实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能促进有效教学的生成,帮助学生成长。本文主要针对这个问题进行阐述。
关键词:心理特征 历史 有效教学
高中学生正处于从孩子到成人的过渡期,心理是相对初中变化比较大,我们有必要对其心理进行深入分析,只有充分了解其心理特征,并结合历史教学本身的特点,才能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整师生关系。
经过认真分析,个人认为他们心理有以下特征:
1、焦虑性。这是高中学生普遍体现的心理特征。原因有以下三个:首先,新环境、新集体引起焦虑症。来到新的校园,面对新的老师,新的同学,学生普遍觉得新奇之余又觉得紧张不安;其次,角色的变化引起的失落和自卑感,进入高中,特别重点中学很多学生原来是尖子可能不再是尖子,原来是班干部可能变成平民,角色也发生变化,需要学生适应;最后是学习要求的提高,学习内容、形式、方法的改变也引起学生的心理变化。初中的学习比较简单,主要以识记为主,但是高中学习以理解为主;学习形式初中以老师的扶持为主,但是高中变成引导为主,更加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很多高中生没有意识到,仍然沿用初中的方法,学习上显得被动,出现上课听不懂的现象,于是担心、忧虑、焦虑。
2、动荡性、矛盾性。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多数高中生上课表现为不爱举手发言,与教师交往不喜欢公开自己的心事,他们的思想表露有相当大的保留。心理学上把这种的显著特征称为封闭性。但是也是因为自我意识增强,高中学生同时具有“开放”“勇敢”“自主”的特点。进入高中以后,学生基本上完成了心理上的“断乳期”,开始以自己特有的观点、态度体验生活,学习知识,探索人生的道路。十六七岁的学生则喜欢模仿成年人思考与处理问题的立场、方法。心理学家把这一时期的模仿称之为“二次模仿”。二次模仿时期的学生,特别希望得到思考的享受,希望得到尊重。他们不再象初中生那样过多依赖教师,相反,强烈要求自主、自立,他们不肯完全信赖书本和成人的意见,他们要求合理的逻辑说服和实事的证明,当他们的建议与成年人不一致的时候,他们会勇敢地维护和坚持自己的观点。所以高中学生表现出既有“闭锁性”但又有“开放性”;既“勇敢”但是又“怯懦”。
3、社会性。科技的先进,交通和通讯手段的发达,电脑的普及,使得社会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高中的学生不满足注意力集中于自身或者校园,他们渴望了解世界,了解社会;他们有着比较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对各种社会现象比较敏感,易受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喜欢对社会问题进行探索,发表自己的意见,颇有点“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味道。
基于如上所述的高中生的心理特征,我们要将这些心理特征与我们高中的历史教学相结合,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老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1、构建平等和谐的教学课堂。针对学生的焦虑性、动荡性、矛盾性的心理特征,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学生观。老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施教者,而是把学生当作人格平等的独立个体,双方都是学习活动的一员,地位都是平等的。老师要用长远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对学生的问题、错误要持有友好和宽容态度,面向全体不同层次学生因材施教,积极鼓励学生与同学和老师进行探讨。并且我们鼓励老师走下讲台,走进学生的生活学习中,最大限度拉近和学生的距离,给予学生足够的心理安全感。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民主的课堂,学生才能打破心中封闭性壁垒,敢想、敢说、敢问。针对学生的焦虑症,老师需要在课堂上不断渗透如何学好历史这一学科的方法。比如如何记忆历史知识,如何收集分析史料,如何整理笔记等等。学生掌握的方法越多,学习历史的兴趣越高,自信心也越足。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还要不断渗透情感态度教育,鼓励学生克服目前所面临的种种困难,提升斗志!
2、理解学生焦虑和矛盾的心理,遵循深入浅出,循序渐进的教学理念。高中历史学习和初中截然不同,主要以理解为主。特别高中必修一第一单元是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课堂会大量引进古文史料教学,更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系数。使得学生的焦虑紧张加剧。对此,历史老师应该尽可能把现实学生熟悉的东西融进我们的教学中。比如宗法制,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家谱,中国人中秋春节团聚,清明拜祭祖先,重男轻女的现象降低知识的陌生感,降低学生的畏难感,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针对古代史中文言文过多的现象,老师适当对重点字眼进行解释,对史料解读方法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得到信息。挑选史料在突出重难点的同时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如讲解君主专制不断加强,我就使用三张图画:唐朝臣子是坐的,宋朝是站的,明朝是跪的,理论知识变得直观。难度系数慢慢随着教学进度和学生掌握情况提高。在平时的教学中,历史老师不但要重视知识技巧的讲解,更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利用历史丰富的人文素材提高学生的情商和心智。
3、因势利导,合理设计情景,鼓励问题,加强分析方法指导。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动荡性的其中一面是好奇,热情奔放,积极向上。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充分考虑到这个心理特征。如讲到新航路开辟。我使用了辣椒、玉米、番薯的图片。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目光,调动他们的兴趣。整堂课学生都表现出高度兴致和专注。但是也要注意到这个心理特征可能引发的弊端。比如图片太多,太花哨,学生的注意点可能就停留在图片的直观印象上,讲到必修三《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时,我摆出了王夫之、顾炎武和黄宗羲的图片,结果学生们哄堂大笑,光顾着分析每个人的面貌特征,高矮胖瘦了。高中学生心理动荡性的另一面——叛逆性、怀疑性和自主性——也给高中历史教学带来不同的挑战。针对学生存在的闭锁性,老师要营造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开口回答;同时教师调整评价标准,不但重视结果,也要关注过程,更要从不同角度鼓励肯定学生。针对学生的“叛逆性”、“怀疑性”,开始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挑战书本或者老师的观点等现象,这需要老师肯定他们的怀疑精神,包容学生的错误,给予他们中肯的指导。其次,老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这种心理特征,鼓励学生不要迷信书本,崇拜权威。强调独立思考和多角度分析问题,一分证据说一分话,做到史论结合,从而养成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培养问题意识,增强学生素质。在教学中直接让学生与各种史料对话,让学生分析各种史料,思考这些史料是什么人,什么时候,为什么和怎么做出来的?其证据的可靠性、权威性和可信性如何?从中反映出作者什么样的观点和背景?这些史料是事件叙述的全部依据吗?等等。经过学生的一番探讨,避免死记硬背教材结论的弊端。加深学生的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4、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高中学生心理的社会性表明了学生的关注已经远远超出了校园和自己。他们关注世界,关注社会,关注未来。所以在历史课堂上,老师有意识把最新的信息引进历史教育中。如英国的脱欧公投、美国的大选、恐怖袭击、中东局势等等。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当前的世界局势。学生的解释可能不正确,但是这样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升学生的公民素质。要在历史课堂满足学生社会性的心理需求,老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与时俱进,扩大阅读,关注时政,更新观念,提升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