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常态下基层公立医院内部审计
当前,针对部分基层公立医院存在的内部风险,医院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以风险管理目标为标准,积极开展了风险管理审计工作,注重监督检查公立医院在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促使公立医院在损失可能发生之前作出最有效的安排,或使损失降到最小,帮助公立医院实现预期的管理和经营目标,在医院风险控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结合审计工作实际,笔者就内审部门如何在基层公立医院风险防范中更好发挥作用谈谈个人看法。基层公立医院运营存在的主要风险及成因
基层公立医院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比如,医疗业务流程和医院财务资金流动过程中产生的内部和外部风险,包括医务人员服务态度、医疗技术水平、财务制度是否健全和会计处理是否正确等产生的内部风险,以及相关部门的认可度、病人的满意度、是否按规定收费和基本建设是否进行公开招投标等外部风险。
笔者认为,产生风险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医院内部日常管理薄弱,风险意识不强。部分基层公立医院组织结构不健全,没有成立相应的风险管理机构,未制定风险管理制度,经营的各个环节也没有建立对应的风险应急预案;在医院日常管理过程中,盲目追求效率和效益,缺乏风险意识,一旦出现了风险,没有应急措施,处理不当,不能规避或减少风险。
二是医院内部职工素质不高,存在风险隐患。部分医技人员对医学知识和医疗技术掌握不熟练,或者由于工作过度疲劳、精神紧张、服务态度恶劣等因素,在医疗过程中容易产生医疗风险和医疗纠纷;一些医院财务人员专业知识匮乏,没有及时更新财务知识,视野狭窄,会计账务处理方式和方法不当,导致医院发生财务风险。
三是医院外部环境日趋复杂,存在竞争风险。当前,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外国资本可以到我国办医院和一些民营医院参与了行业竞争,使基层公立医院存在危机感,同时,随着药品零差率政策的实施,“以药养医”模式被打破,造成基层公立医院收入减少的风险,另外,在新常态下医疗保险制度不断改革以及相关医疗法规的颁布和更新,也对医院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经营管理风险程度不断增强。
基层公立医院内部审计风险成因分析
一是内审机构独立性不强。一些公立医院虽然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但是设置不合理,将内审机构设在财务部门或者与监察室合并,难以保证内审机构的独立性,同时,医院内审人员与医疗科室存在一定的利益关系,不能保证得出的审计结论是否正确,加大了内部审计风险。
二是内审人员自身素质不高。当前,一些医院内审人员知识老化,不熟悉内部审计工作流程,不掌握了解审计程序、审计内容等专业知识,更不能掌握诸如计算机辅助审计等必要的审计方法和技巧,难以胜任医院内审工作,产生内审风险。
三是内审方法存在缺陷。内审人员在运用抽样审计方法时,往往以个体样本来推断全局情况,与实际存在着一定的误差,得出了有偏差甚至错误的结论;另外,当前医院内部审计在采用制度基础审计方法时,依据内控制度测评得出的审计结论也会存在检查风险。
四是内审范围不广。部分医院内部审计范围相对狭窄,仅对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没有开展风险管理、诊疗项目绩效分析、物资采购分析以及对基建项目的全过程跟踪等进行审计,不能及时发现医院存在的风险隐患,导致医院不可避免的产生风险。
基层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
一要强化风险防控意识。首先,基层公立医院要成立由院长领导的风险防控机构,对医院的业务和财务运营情况进行跟踪监管,对出现的重大风险问题要进行集体研究决策,制定风险管理控制制度,进一步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其次,医院职工要提高业务和财务风险意识,医务人员要提高服务意识和医技水平,减少医患矛盾,内部审计人员和财务管理人员更要树立风险意识,把风险意识融入到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去,从源头上预防避免风险的发生或者将已经发生的风险损失降低到最小范围之内。
二要建立健全风险评估体系。对基层公立医院而言,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要根据发现的风险问题,向医院领导提交审计要情,促使医院领导尽快转换长期形成的固化观念和传统的思维方式,适应时代的变化,构建全面风险管理的内部制度,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指标,重点从风险评价标准、风险管理措施、风险的识别分析与评价等方面完善风险管理评估体系,让风险防控体现在医院经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切实发挥风险管理的作用。
三要提升内审人员的业务素质。基层公立医院内部审计人员要强化风险管理方面的知识培训,不仅要掌握了解医院内部的业务流程、财务经营管理状况,还要熟悉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医院行业的特点等内容,全面了解和掌握公立医院潜在的风险和风险管理技术,同时要认真学习和更新风险管理审计理论和方法,进一步开拓视野,大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有效发挥内部审计在风险控制中的作用,当好医院经营管理的参谋助手。
四要完善风险管理审计制度。基层公立医院内部审计机构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根据医院经营规模大小、管理水平、风险程度等方面的特点,建立健全适合本单位的风险管理审计制度和操作指南,加强对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的审核,根据不同的风险管理对象建立对应的风险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根据单位风险管理方针完善风险管理措施和方法,提出有前瞻性的审计建议,确保风险防控有章可循。
五要改变内审方式和方法。一方面,基层公立医院内部审计人员要拓展内审的业务范围,跳出单一的内部财务监督检查束缚,增强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向绩效审计、基建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风险管理审计、资产保值增值审计等方面转变,做到从事后审计向事前和事中审计转变,从静态审计向动态审计转变,从单纯的内部审计向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结合转变,进一步提高内审的免疫功能,充分发挥内审在公立医院风险控制中的作用。
六要加大审计整改力度。首先,要建立健全审计整改联动机制。医院内部审计要与纪检监察部门建立监督信息共享机制,实行内部监督信息报送和反馈机制,对涉及上缴财政资金等问题,要与财政部门及时沟通,促使问题整改落到实处,增强内部控制的约束力;其次,要严肃审计整改工作考核问责。要进一步完善审计整改工作的考核细则,将整改情况作为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与经营业绩考核挂钩,实行重大问题整改不到位的一票否决制。对整改不到位的部门和单位,予以通报,对整改不力、屡审屡犯的,要严格追责问责。
总之,基层公立医院内审机构要切实发挥应有的监督和服务职能,内审人员要增强风险意识,在工作中发现风险隐患,提出解决风险问题的方法,促进医院健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