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地市质检机构检验报告中易出现的问题及纠正措施
【摘要】检验报告是质检机构向社会提供的产品,检验报告质量水平体现着各质检机构工作水平和日常管理,也代表着质检机构形象,纵观某省地市质检机构近几年检验报告评比情况,常易出现以下问题。
【关键词】质检机构;检验报告;易出现的问题;纠正措施
一、 检验报告和原始记录中缺陷和问题1.检验报告和原始记录中重大缺陷和问题
(一)使用无原始记录证据支持的数据形成检验结果。某所某份检验报告中砷参数的检验结果无原始记录证据支持。
(二)检验报告结论错误。某粮油质检站某份检验报告对标签项判定错误,导致检验结论错误。
(三)超资质认定范围检验并使用资质认定标志章。某所某份检验报告中有一项参数属此问题。
(四)检验方法错误。某所某份检验报告中铅参数检验方法错误。
2.检验报告和原始记录中较重缺陷和问题
(一)偏离标准技术要求的内容。个别机构检验报告技术要求栏内容表述比较随意。擅自增减标准中技术要求数值的有效数字位数,或将标准中文字描述内容进行删减。如标准要求“色度”项目有两个判项:“<5,且不得呈现其它异色”,而有的检验报告中仅做了前一个判项。
(二)检验结论表述不准确、不明确。检验结论应对产品按等级判定而实际未按等级判定,如建材中的砖、钢材、卷材和石油产品中的液压油等;有的检验结论只简单写“合格”;有的对产品未检全项目,检验结论却判该批产品合格;对于肥料等一些特殊产品应将产品标准和外包装上对氮、磷、钾养分含量明示值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判定,而检验结论判定未考虑产品外包装明示值。
(三)检验依据标准作废或打印、书写不规范、不具体。一是部分机构未及时跟踪最新标准文本,检验依据为过期作废标准。二是标准打印或书写不规范、不具体,表现为:标准属性书写、打印错误,如推荐性标准缺少“/T”等;标准年代号书写不准确,4位数字仅写2位,检验记录中不填写所用标准具体年代号;检测方法系列标准未写到具体检测项所依据小标准号,如GB/T5009系列标准从GB/T5009.1-200—2003共有二百条,分别对应食品中不同参数检验,GB/T4789、GB/T5759、GB/T4706和GB/T8538等也是系列标准,有的检验报告未写到具体检测所依据小标准号。
(四)检验报告、流转记录和检验原始记录信息、数据不一致,检验报告三级审核把关不严。如某机构偏硅酸、硒含量项目中检验数据原始记录与检验报告不一致;某机构检验报告中被检物品型号规格与委托合同信息不一致;某荧光灯检验报告中产品型号与抽样单不一致。
(五)有具体数据要求的检验项目检验报告中未给出检测数据。标准要求依照具体数据判定的项目,有的检验结果未给出检测数据,以“符合要求”笼统表述,如某机构防火门检验报告“整体强度”项目未给出检测数据。
(六)委托方、受检单位及相关方关系信息不清晰。如:检验报告委托方与受检方混淆,将委托方变成受检单位;客户委托的检验,检验报告中却将客户列为受检单位;有的“受检单位”抽样单与检验报告填写内容不一致。(七)其它影响检验报告准确性的较重缺陷有:非授权签字人签发报告;检测设备未能及时检定或校准;检验报告有错字或多字、少字情况,有的机构在报告打印中,含水率等需要填写“%”项目漏掉了“%”。
3.检验报告和原始记录中一般缺陷
(一)原始记录中缺少必要过程检验记录。一是检测过程中缺少必要样品前处理及检测准备过程描述。二是缺少检验关键过程必要记录。如玉米等原粮品尝检验中缺少5人评分及计算平均分的详细过程记录。三是缺少必要换算过程记录。检验报告和原始记录中量值单位不同,记录中却缺少必要换算过程。另外部分食品标签检验记录中未按规定将所检内容列出列全等,由于过程记录是最终结果溯源途径,过程记录缺失影响结果可信度,也使检验过程无法重现。
(二)检验信息中相关信息量不足。如检验记录中缺少检验所依据方法标准信息,缺少必要实验环境条件信息。样品流转记录中,缺少样品使用量描述等。
(三)委托协议信息不全,有随意更改现象。部分机构委托协议中缺少委托方签名,缺少样品状态描述,缺少样品处置方式,有的委托协议中未与客户约定具体检验项目和检验依据,未约定检验完成日期和领取报告方式。
(四)原始记录中缺少检验人员签字。部分设备(气/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仪、材料试验设备等)自动打印记录没有检验人员、校核人员签字,也未标注唯一性标识号。
(五)资料归档情况差。只要表现为归档记录无总页码及页码标识,有的机构未对全部归档资料材料编页序,致使少量归档资料未编页序。有的归档报告副本无骑缝章。有的归档材料缺少一些项目标准曲线、图谱或标准曲线归档指引信息。部分归档资料缺少抽样单、流转记录或委托书。
(六)产品名称表示不准确。有的使用钢铁的牌号代替名称。有的检验报告缺少产品属性名称,易产生歧义,如产品名称为:猴王、妙角酥等。
(七)检验报告中项目名称表述比较随意,与检验标准中项目名称不一致。如检验报告中项目名称为“砷”,与标准中“无机砷”或“总砷”名称不一致。有的报告中仍使用已经被代替的“细菌总数”旧名称。
(八)数据修约方面还存在问题。少数机构不能按照规定的数字修约规则进行数据处理,存在数据修约错误或连续修约情况。有的机构对检验结果不进行修约,罗记在记录中,无检验结果最终报出值,使得记录中数据和报告中不一致。
(九)其他一般缺陷主要为“法定计量单位书写不正确或使用非法定计量单位,有的检验报告中还存在检验项目缺少量值单位情况。抽样单填写不规范会或信息与检验报告不一致,部分机构抽样单相应栏目无被抽样单位盖章或签字确认,有的抽样单缺少抽样地点信息,有的检验报告中产品生产日期、样品数量与抽样单不一致。个别检验报告中检验日期表述为一天而不是一个时间段,未能如实反映检验时间过程,与检验记录中实际检测所用时间不一致。经分析,检验报告一般缺陷较多的机构,多是业务接待人员/接样员和检验报告核查人员未能很好把握“样品进入”和“检验报告形成”两个环节,加之检验报告审核/批准人工作不认真,导致检验报告小问题多,整体质量低下。
二、对缺陷和问题检验报告的纠正措施
1.各机构应重视规范检验报告栏目格式和检验原始记录样式。不同检验类别、不同领域检验报告栏目内容可有所不同,但对检验报告各栏目内容填写要求应予以规范,以满足客户及有关方面要求。检验机构应加强对检验报告格式设计,按照信息完整、过程合理、结果清晰、表述简捷原则设计原始记录,格式尽量予以固定,既要满足检验过程能“重现”溯源要求,又要方便填写,减少检测环节记录工作量。
2.各机构应加强人员学习培训,加强技术交流。一是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学习,提高全员遵纪守法观念。二是加强对《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学习和理解,做好检验记录,使检验过程能够追溯,完善检验报告和归档资料信息内容,提高检验质量。三是加强对法定计量单位、数值修约规则和极限数值判定等基础知识学习,对变更标准宣贯学习和人员培训,提高检验人员技术能力及机构整体检测技术水平。
3.各机构应加强内部管理,完善管理体制。特别要加强对检验过程、归档资料内容管理,明确从样品接收到检验报告发出、样品处置和资料保存等重点环节职责,并落实。
4.各机构应主动加强对标准变更及时跟踪,及时收集新产品标准、方法标准和基础标准。5.各机构可采取检验报告内部评比、典型缺陷讲评和模范检验报告展示等多种方式,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检验报告评价活动,及时发现检验工作中存在问题,认真纠正,不断提高检验报告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