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龄养老的思考与实践
我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问到公寓新入住的老人一个问题,就是您为什么会选择江苏省老年公寓,以下是我听到的一些真实的事例:
张老的老伴去世以后,三室一厅的房子里里只剩下他一个人。今年春节远在英国的女儿给他打电话拜年却怎么也打不通电话,委托邻居来敲门无人开门, 无奈之下联系了开锁公司,打开门发现老人躺在地上,好在抢救及时,老人总算转危为安。事后得知老人摔了一跤,在冰冷的地板上躺了一整天。
90岁高龄的孙老老两口住在6楼, 可6楼对两位高龄老人竟成了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在一个天气晴好的冬日,老两口商量着要下楼晒晒太阳,于是两人搀扶着一点一点走下来,没想到当他们刚走到楼下时,两人同时感到天旋地转,只得坐在花坛边上,冻得浑身哆嗦,后来还是社区保安发现把他们送回了家。
董老每过十几天就会打社区的报修电话说马桶坏了,修理工修好之后不久又接到了报修电话,于是修理工汇报社区,董老这才说出了实情,“马桶是我自己搞坏的,如果不是你来修,我连说话儿的人都没有!”
上面所说的例子不是高龄老人中的特例,而是带有相当的普遍性。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老年人的寿命大大延长,老年化程度也在不断上升,江苏省2012年的老龄化程度已达到了19%。长寿当然是好事,但高龄并不意味着生活质量高。养老特别是高龄养老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老年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低龄老年和高龄老年。一般来说从退休到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之前为低龄老年。这个阶段的老人生活能完全自理,还能帮子女带带孩子,有的还能发挥余热,因此大都生活的比较惬意。度过了低龄老年期,紧接着就是高龄老年期,通常是人生之中的最后15年。这个阶段的老人体质越来越差,行动越来越困难,做事越来越力不从心,身体上的各种毛病越来越多,对疾病和意外的恐惧越来越深,故交知己越来越少,孤独感挫折感越来越强……更重要的,自主度越来越少,而对别人和对社会的依赖越来越深。
对于高龄的空巢老人来说,养老是个大问题。而俗称的养儿防老也正变得越来越不现实。一方面,中青年人在生活和工作中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和挑战 ,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照顾老人;另一方面,很多老年人不愿意放弃自己的生活习惯和方式,与子女的生活方式差异越来越大。
建立一整套科学而有效的老年保障体系,是一个社会快速发展与和谐运行的重要体现。民政为民在公寓,就是要寻找更为先进、更为人道、更为自主的养老模式;民政为民在公寓,就是要为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提供高质量的养老服务。江苏省老年公寓试运营一年以来,我们进行了以下的实践与尝试:
一、初步建成功能齐备的现代化老年社区。这里有花园般的绿色养老环境和设施齐全的居住环境;有经验丰富的专业护理人员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周密的服务,紧急呼叫随叫随到;有品种丰富的低盐低脂肪低糖食谱和特色订餐及送餐服务;有公寓内设的江苏民康康复医院随时提供医疗和康复保健保障;公寓内所有楼层都有电梯和无障碍设施;出行有班车接送,就诊有救护车接送;有时事政治讲座、医疗养生讲座及书画、合唱、摄影、棋牌、门球等多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这些使老人从日常生活、饮食起居、医疗护理等多方面都得到了极尽细心的照顾。
二、把“亲情养老”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建立了一支有爱心更有孝心的员工队伍。高龄老人天天有人看,事事有人管,需求有人听,看病有人陪。我们为每位老人提供心理测试,成立了志愿者服务队和个性化服务小组加强对高龄老人的心理疏导。为了减轻老人们的孤独感,工作人员通过聊天、举办活动的方式加强与老人间的交流;称呼上统一喊“爷爷奶奶”,处处体现着一家人的氛围。每当老人过生日的时候,工作人员送上一碗长寿面,一个大寿桃,一句祝福话,让老人们倍感温暖。“公寓的年轻人真是比我们的孙子孙女还要亲”是挂在老人们嘴边最多的一句话。我们正在努力构建“环境养老”、“科学养老”、“文化养老”、“运动养老”、“亲情养老”五位一体的养老体系。
三、推行智能化建设。一是“一卡通”系统,通过一张卡实现可开门、可订餐、可查询、可消费、可就诊五项功能,使用起来方便快捷,大大减少了老人们的困扰和提高了工作效率。二是电子呼叫系统,全天候关注老人们的起居生活,按下紧急按钮,住养员和医生护士可以立即赶到。
民政为民,我们可以做的更好。江苏省老年公寓在为老服务的实践过程中,将不断总结经验,寻找符合老人身心特点的新思路、新举措,使为老服务和高龄养老工作新而不老,焕发活力,真正将公寓打造成老人的幸福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