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层审计机关如何做好调研分析工作
调研分析工作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推进审计工作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更好发挥审计调研分析工作,为建设“免疫系统”功能,推进审计工作科学转型升级,正是基层审计机关调研工作者的一项新课题。
一、审计调研选题要具有前瞻性。科学确定具有前瞻性的审计调研选题,必须根据上级要求和本地工作实际,选择对审计工作有指导作用的选题,才能不断提高审计调研质量,达到出审计成果、促审计工作的目的。当前,基层审计机关重点在以下四个方面确定审计调研选题:
一是紧紧围绕审计中心工作确定选题。要针对审计工作在不同时期或同一时期不同的工作重点,紧紧围绕组织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绩效审计、大数据联网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精准扶贫审计、政府投资审计等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主动地选择和探讨一些具有前瞻性、全局性、战略性的现实问题作为选题方向,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研究,保障审计中心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是紧紧围绕领导关注的热点问题确定选题。要善于抓住各个时期、各个阶段领导关注的热点问题,列入年度专题调研计划,立足于高起点,着眼于政策性,开展调研,解剖典型,小中见大,使领导能及时准确掌握经济运行情况、存在问题及应对方略。如确定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影响、民生资金使用中常见问题分析等调研选题。在开展调研时,坚持把注意力集中到发现问题上,特别是带有政策性、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解决的有效措施和建议,力求做到领导未谋有所思、领导未闻有所知、领导未动有所行、领导未示有所悟,充分发挥审计调研工作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的重要作用。
三是紧紧围绕审计工作中的难点问题确定选题。审计调查研究不仅要总结经验、推广好的工作方法,更重要的是为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切实提升审计监督的服务层次和服务水平,不断推进审计工作改革创新。因此,在调研中,不仅注重报喜,更要注重报忧。要针对影响审计工作的难点问题开展对策调研,当前,就是要围绕制约审计工作的全覆盖、信息化建设、技术方法创新、队伍建设、文化建设等问题确定选题,广泛开展调研,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实现审计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四是紧紧围绕重要审计工作部署确定选题。要着眼于审计工作的重要决策和安排部署,深入到审计一线开展指导落实调研。如确定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体系、践行“两学一做”、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等调研选题,调研审计一线怎样落实以及落实的效果如何,并对审计一线在落实上级工作部署时遇到的问题提出指导意见,为审计一线“雪中送炭”,保证各项审计工作决策在审计一线落到实处。
二、审计调研视角要体现独特性。审计调研视觉的独特性是见解具有独特性的前提。提升审计调查研究的创造性,只有在独特性的视觉、独到性的观察、活跃性的思维进行研究与分析的情况下,才能得出标新立异、影响深远的见解和亮点。因此,搞好审计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工作,视角要体现独特性,务必力求着眼于两个结合。
一是研究审计现象要与整个经济活动相结合。经济决定审计,审计影响经济。成功的基层审计机关调研分析活动,不仅是通过对审计发现问题的分析研究透视经济,更重要的是逐步把重点从研究审计本身转向研究经济,跳出审计圈子,研究经济问题。主动进入经济运行分析问题,观察问题,把握整个经济发展脉搏,从更高、更全面的角度,进行政策性思考和研究,寻求解决经济建设中存在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是审计调研工作的最高视角。
二是研究审计工作的量要与审计事物的质有机结合。就是要坚持定性的调查与定量的分析相结合,以定量的分析调查为主,审计调查研究是审计综合分析的基础和依据,通过深入细致的审计调查研究,充分占有资料和数据,审计综合分析才能做到真实可靠。审计综合分析则主要通过对调查对象的数量分析,揭示审计工作中各种错综复杂的变化关系,把握反映本质的根本矛盾和主要趋势,从而得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借以指导和推动审计工作的健康运行和发展。
三、审计调研分析要注重针对性。随着审计工作科学转型升级,为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充分发挥“免疫系统”的功能,审计工作的调研分析工作要为党委政府宏观决策提供快速准确的参考依据和可靠信息,就要以开阔的视野、敏锐的洞察、深邃的思考、战略的思维,准确把握审计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以及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深入分析这些变化给现行审计工作带来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及时提出趋利避害的思路和对策,善于从成绩背后看不足,从表面现象看问题,预测发展趋势,见微知著,未雨绸缪,提出科学指导和推动审计工作的思路和对策办法。调研中,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一线,广泛了解方方面面的真实情况,努力掌握第一手资料,把宏观调查和微观调查结合起来,把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把全面调查和解剖麻雀结合起来,敢于开拓创新,用新思路应对审计工作中的新情况,用新举措解决审计工作中的新问题,提升调研对策与实际实战的对接性。
四、审计调研成果要突出可行性。审计调研成果只有转化为决策、措施才真正实现其价值,而具有可行性是审计调研报告由纸上的理论观点提炼转化为指导审计实践的决策成果。为此,开展审计调查研究时要做到慎之又慎、实之又实、细之又细,确保审计调研成果的可行性。
一是审计调研要对接国家治理。国家治理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面临的核心问题。要坚持既有宏观思考、又有微观谋划,把审计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去定位和思考,站在国家治理的高度谋划和推进,做到合拍共振。要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灵魂,既从全局和宏观层面进行综合的、以大观小的研究,又对局部和微观现象进行具体的、细枝末节的思考;既从政策的角度进行定性的概括,也要适当采用数学模式等方法进行定量的分析,努力从宏观和微观、全局和局部、纵向和横向、静态和动态、定性和定量等方面的结合上得出全面科学的认识;要研究在贯彻落实国家方针政策和上级审计机关精神中的创新性思维、创新性探索、创造性实践,提升其理论层次和质量,扩大其运用范围和水平。如加大对“三去一降一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振兴实体经济和深化关键重点领域改革等四大重点领域的调研,了解政策措施落实“最后一公里”中“梗阻”以及财政资金、扶贫资金、民生资金管理和使用等情况,综合分析,提出解决突出问题和推动长远发展的建议,推动创新发展。
二是审计调研要体现民情民意。关注民生、倾听民声、体察民情、顺应民意,是审计调研的最为真切体现。为此,调研中,必须坚持求真、求实、求新,要把改善民生作为审计专题调研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既要真诚倾听群众最急切的呼声和愿望,又要真实反映社会各界的意见和要求;既要注重维护大多数人最紧要、最具体的利益,又要密切关注少数人和特殊群体重复提出、意见集中的诉求,努力使审计意见和建议通达民情、揭示民意本质。当前,要重点围绕就业促进、精准扶贫、社会保障、教育助学、医疗卫生、安居工程、生态环境等问题深入调研,建言献策,促成“民生工程”的有序推进和民生改善的更大成效。
三是审计调研要符合客观实际。审计调研报告的核心是实事求是地反映和分析客观事实,所提的审计意见和建议才会有长久生命力。要善于寻找各方面各因素间的共同点,只有在问题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做文章,在群众接受的认同度和满意度上下功夫,在实践操作的可行度和参与度上求突破,才能力求提出的审计意见和建议,呈现针对性、可行性、实效性、建设性四个方面的质量特征,符合客观实际,确保审计调研工作能有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这样,提出的审计意见和建议,才能被党委、政府采纳,才能令人信服,才能经受起时间的考验,更好地发挥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