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易经和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粗略思考
在美丽西子湖畔的浙大西溪校区培训一周,有幸听得关于易经的讲座,多年前糊里糊涂的看过点《周易参同契》、《周易探源》之类的书,虽说连半知半解都达不到,但想来对不符合科学基本原理包括风水迷信等学说的批判,未必非要把自己先修炼成风水大师,当然本人观点更不是经,谁来批都欢迎。
一、易经的来源和本质
1、易经来源于劳动人民长期的观察和实践。伏羲八卦应该是易经形成过程中最早的核心资料,所谓八卦,就是人类长期(难以想象的漫长)观测“天、地、水、火、风、雷、山、泽”等八种自然事物的变化规律的总结。观测宇宙,仰望星空,苦思冥想寻求玄之又玄的天地真相,自古以来就有人为之,就连达康书记部下孙连城区长都为之着迷。八卦图似乎也是古朴的宇宙万物画像,“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六十四挂、循环往复,以致无穷,万物丛生”。易经有三种,《连山易》和《归藏易》早已失传,《周易》被完整保存下来。通常认为神农氏(也有说炎帝)作连山、黄帝作归藏,周文王作周易,我认为应该是伏羲作连山、神农氏作归藏、周文王组织写作班子整理成周易。伏羲时期人们以狩猎为生,认为山中有宝,长期观察“熊出没”的规律,慢慢总结出《连山易》;神农氏发现了可以食用的庄稼,认为地中有宝,万事万物都归藏在地中,进而总结出《归藏易》(不如叫地藏易更合适),周易是在连山易和归藏易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吸收了一些朝代盛衰更迭的内容,比较全面的反映了自然、社会和生活的变换推测。
2、易经的本质是古朴的哲学。“易者变也,研究变化、预测未来之学问”,易经是研究事物变化发展规律的,是古朴的哲学思想。公元前841年以前,中国没有史料记载,所以才有了当今“夏、殷、商千年断代工程”的研究,易经确实是奇书,在遥远的古代,缺乏资料、文字不周、更没有纸张和印刷,我们的祖先积极观察总结事物变化规律,预测未来变化并形成难能可贵的文字记载,虽然很多内容不够科学,但相对于盲目迷信神鬼狐妖的巫术,确实是中国历史上了不起的文明大进步。
3、男根女阴说有点“六毛”。占卜是周易的最重要内容,用来占卜的八卦符号阳爻、阴爻是易经预测变化的主要方式,这符号怎么来的,我认为主要是日月变化的象征,“易”字是由上日下月构成,古人没有天文望远镜,不知道星星有多大,不知道地球是圆的,认为日月是宇宙的主体,白天为阳,夜里为阴,太阳始终是圆润丰满的,月亮却有阴晴圆缺,因而用一横代表阳,一横中留点缺口代表阴,日月二字在形成和变化过程中,最终日字中间一横,月字中间两小横,说不定与阳爻、阴爻有关。男根女阴说的主要依据是《系辞上传》中一段含沙射影的描述,《系辞上传》是孔子的弟子们对孔子关于周易的七篇论述即《易传》的进一步阐述,其实《易传》和《周易》在内容上很多已经大相径庭,周易晦涩难懂,可能孔子对周易并没有研究透彻(那时候想看到周易资料不容易,老子做周柱史可能系统的看过,所以孔子三拜老子),也可能孔子故意有所篡改而增添些自己的儒家思想,孔子弟子们的再度解释更可能与《周易》本意存在很大差距,当今一些学者抓住一点不足为信的只言片语,一头劲的往“青楼文化”上扯,不能不说是有点象感情过于丰富的六毛。
二、未知世界和风水看相
1、未知世界吸引人们的好奇心。世界之大还有很多迷没有完全揭开,比如灵魂究竟什么样?而越是不知道的东西越想知道也是一种心理,难怪前些年马云、李连杰及众多明星都对王林大师趋之若毛。信仰是自由的,但信仰要有科学的态度才值得推崇,爱因斯坦和霍金也信仰上帝,但他们心中的上帝似乎不全是耶稣,而是对宇宙世界终极真理的思考,爱因斯坦晚年就一直苦思着物质最终由什么组成的“弦理论”。
2、风水和看相是大忽悠。迷信思想使一些人丧失了科学信仰,不过迷信鬼神的阴影做崇已久,从心理上确实难以彻底清除,虽然我们是无神论者,但深更半夜你一个人到墓地走一趟还是会毛骨悚然的。风水起源于丧葬文化,青乌子(真实身份难以考证)所著《葬经》是风水学的主要来源,东晋郭璞集注《葬经》对风水学发扬光大,通常被认为是风水祖师。郭璞除家传易学外,还承袭了道教的术数学,擅长预卜先知和诸多奇异方术。风水的本质是讲究聚气,使人和万物能够旺盛,用当今最通俗的话讲叫“接地气”,大师们从阴阳上说事,其实不就是阳光和气流以及水分对人的身体和物的生长可能会有点影响吗,影响是有限的,别那么玄,忽悠多了别把自己忽悠进去,记得有媒体报道香港几个风水大师带人选看墓地,结果遇泥石流身亡,真是人算不如天算。算命看相包括面相和手相,你的脸形、脸色以及手形、手色和手纹应该与一定的遗传因素和生活经历有关,有点象中医的望闻问切,所以看相一定程度上能知道点身体健康状况,比如“思伤肾、怒伤肝、喜伤心”,还有传说中的“鹤发童颜”,满头白发还脸色通红,这明显是老年高血压的表现。当然街头算命先生医学知识有限,对健康状况的判断通常还是不足为信。至于有关前途命运的说辞,还有一些抽签算卦的解释更是不靠谱,不过算命先生察言观色和含糊其辞话语有时会让你感到似是而非,比如“与水有关”,你喜欢喝水、喜欢游泳、小时候掉过沟里都可以往上靠。有一点可以相信,如果算命先生真的能算准,也不至于落魄到流落街头去算命的地步。
三、传统文化思想的精髓
记得小时候上学有篇课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恩格斯说“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人只要活着就会不停的想这想那,当然这只是思维,上升到一定的条理和高度才能叫思想,生命有限但伟大的思想可以长流于世,有人说伟人的生命是300岁,生100年、死200年,意识是死后200年伟人的思想还在影响着人们,正是“有些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些人死了但他还活着”。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基石,周朝之后的春秋战国时期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促成了包括老子、孙子在内的诸子百家的思想集成,众多思想中,儒、医、道、佛对中国社会发展影响最深,有人说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就是儒道两家斗争的历史,如果说尧舜禹汤是四大贤君,那么孔孟老庄则是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圣贤。儒家注重社会治理,仁义礼智信的克己复礼思想就是社会治理的集中体现,道家注重对自然规律的探索,讲究顺应自然、自由发挥,“知识分子喜欢翘尾巴”正是自由散漫的一种体现。医家思想的集中体现是《黄帝内经》,讲究阴阳五行、辨证施治,在医学不发达的古代这种思想还算有点靠谱,特别是借助中国几千年治水斗争中形成的堵疏结合、相生相克的阴阳五行思想,把治水的道理用于治病,还是有一定的客观基础的。佛家思想虽然是外来文化,但在中国发展成禅宗思想则对国人影响甚大,禅宗六祖慧能一句“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说透了佛的最高境界。篇幅所限,对墨家、法家、兵家思想以及荀子、朱子、淮南子等集大成者的思想不再赘述。万法归宗,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讲究大一统、天人合一的大同世界,记得到少林寺进门后看到一张三脸合一的图像,粗看是佛,细看左右两半分别是老子和孔子,可能象征着儒道佛最终目标是一致的。当然富含哲理的阴阳五行、处理事务的中庸之道、社会治理中的修身克己等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精髓。
易经及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确实博大精深,但有精华也有糟粕,学习时有必要去伪存真,不可盲从。活到老、学到老,“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朝闻道,夕死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