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新四军传统文化的初探
内容简介:新四军的传统文化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脉相承的,它的形成与民族独立及人民解放存在密切关联,它承载了鲜明的民族精神,是一个时代的象征。新四军传统文化特点突出、内容十分丰富,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宝贵财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继承和弘扬新四军文化必须同时代特征、时代价值、时代精神相结合。以爱国精神为核心,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新四军;传统文化;民族精神
我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传统文化,既体现了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同时也呈现出了我党积极、优秀的作风,更是承载了中华民族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新四军的传统文化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它的生命力及其所承载的精神依然令人瞩目,是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驱动力,为此,有必要对新四军文化作一探析。
一、新四军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
文化是一个军队文明的内在底蕴,也是它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内在根基。1944年10月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在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四军传统文化,作为军队团体发展合目的性的一种潜在力量,它借助知识宣传体系、价值观、行为规范及思想信条,以言说、交流、评价的方式,使之融入到军人的生活当中。不仅让人们的行为得到了规范,同时也发挥了凝聚团队的作用,让军队获得了具有特色的发展方向,这也是新四军能够不断壮大的基础。新四军文化的内容非常丰富,且有鲜明的特色。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崇高情感的爱国精神。爱国精神是一种对祖国命运深切关怀的崇高情感,也是中华民族传承几千年的思想传统。爱国精神是中华民族发展、前进过程中重要的精神驱动力。一直以来,新四军都将爱国精神作为核心价值观,将救国救民视为本身的职责。之所以新四军能够坚持抗战八年,正是依靠着这种爱国精神,并且这种精神已经融入至新四军军人的血液与灵魂当中。在日伪顽强夹击的险恶环境中和缺乏武器粮饷的困难条件下,以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毅然沿着大江南北两岸挺进敌后,为追求民族独立,国家生存而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正是在复杂与险恶的革命斗争环境下,他们炼就了钢铁般的意志,造就了一支坚强、奋进的队伍,体现了他们甘于奉献,为国为民的高尚情怀。
第二,跟党举旗的坚定信念。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新四军的军魂。南方红军与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后,虽然番号变了,帽徽变了,隶属关系变了,当新四军坚持党的领导绝对不变,人民军队的本质不变。新四军中成立了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加强正确路线的执行以及政治思想教育。在整个抗战过程中,新四军始终贯彻中共中央“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重建军部后,更是中共独立领导新四军,将新四军建成正规化的军队,为夺取抗战胜利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三、英勇果敢的钢铁意志。 新四军长期坚持敌后斗争,在反扫荡、反伪化、反清乡、反蚕食、反摩擦的斗争中,锻炼出视死如归的钢铁意志。为了民族解放,他们不怕牺牲,英勇战斗,书写出中华民族抗敌御侮的辉煌篇章。地域盐阜区两次反扫荡战斗,大丰、东台的著名反清乡战斗,以及1944年的对敌反攻,彰显了新四军的英勇顽强。阜宁战役成为收复日军重镇的经典战役。在抗日战争中,新四军抗击和牵制了16万日军,23万伪军,作战2.2万余次,其中对日伪军作战1.9万余次,歼日伪军31万余人。
第四、相忍为国的博大胸怀。 新四军始终表现出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顾全大局与相忍为国的博大胸怀,特别在皖南事变后,面临国共全面破裂的危险,新四军忍辱负重,依然高举抗战大旗,为民族做出了极大牺牲。在国民党江苏省政府遭遇日军扫荡时,新四军以大局为重,不计前嫌,出手相救,让其进入根据地,供以粮草。在韩德勤以怨报德,占据根据地,杀害抗日干部的情况下,新四军发动山子头战役,演绎了一段“捉放韩”的真实历史。
第五、坚忍不拔的顽强作风。 新四军的顽强作风贯穿于抗战始终,他们不畏艰险,浴血奋战,视死如归,不屈不饶,一往无前,表现出了压倒敌人的英雄气概。其中在苏北的刘老庄连被陈毅誉为“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北秦庄遭遇战异常壮烈。彭雄、田守尧、童世明、陈发鸿、丘东平等英勇牺牲。将生命融入了苏北热土。
第六、众志成城的赤诚团结。 新四军始终坚持抗日民族的统一战线,统一战线的对象包括国民党上层、地方实力派与地主士绅、社会各阶层人士以及世界反法西斯阵营。形成极大的地域魅力,大批知识分子与爱国人士、爱国华侨冒死投奔新四军。陈毅三进泰州城、陈毅三顾茅庐访士绅,建湖营救美国飞行员,以及希伯、罗生特在盐城与在华日人反战同盟等,充分说明了新四军统战工作的成就。
第七、步调一致的自觉纪律。 新四军是执行纪律的模范,服从命令,听党指挥。同时,严格执行群众纪律,体现出新四军部队的特质与属性。除了坚定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外,还制定了《新四军拥政爱民公约》等,通过一系列的纪律制度,规范部队军人的言行,坚持拥政爱民,爱惜民力,发展生产,改善民生。正是靠着这些铁的纪律,新四军才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从而在战争中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伟大胜利。
二 、我国新四军传统文化的形成
1.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形成的基础。
纵观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国从来不缺乏爱国主义传统美德范例。战国时代,有爱国诗人屈原,虽受排挤,却依旧坚持,最后以死报国,令人动容。汉朝霍去病以“匈奴未灭,何以为家”为目标,驱逐外敌,保国家平安。北宋范仲淹一时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一时绝唱。南宋文天祥以“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留下了其深刻的形象。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当中,爱国主义思想的缔造者与传承者还有很多,不胜枚举。这些优秀人物是爱国主义思想的传承者,将这种思想传递了一代又一代,激励着后人。近代中国面临着新的局势,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在西方列强的炮火下逐渐崩离。割地赔款的屈辱成为了烙印在中国人身上难以抹去的印记。在中华民族最危险、最关键的时刻,无数志士仁人为警醒国人,抛头颅洒热血,将爱国主义思想升华到了空前的高度。中华民族传统的爱国主义情感与近代民族主义相结合,绽放了新的战斗力。中华民族为抵御外来侵略及压迫,以坚定的立场,不移的决心,掀起了民族抗争。抗日战争正是这种反抗的高峰,这种具有历史传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抗争精神是新四军传统文化形成的基础。
2.艰苦的抗战环境是形成的客观条件。
每一个时代都有其时代特征,也正是这种时代特征造就了属于时代的文化,甚至可以说时代是文化产生及发展的先决条件。新四军所处的异常艰苦恶劣的斗争环境是其文化形成的特殊条件。华中地区是新四军抗战的主要战场。该地区处于长江中下游地带,是中国文化、政治及经济的重心,并且与华南、华北相连接,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而日伪的主要势力就盘住在这一地区。这一地区主要为平原地形,作战隐蔽十分困难。在这种条件下作战,敌人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日本在武器装备水平上较新四军也是优势明显,并占据了京沪坚城以及周围的交通线。兵力相对弱小,武器装备及其落后的新四军要打开作战局面是十分艰难的。在敌人后方开辟根据地无非是险地求生。期间,上海、南京等地相继失守,此时的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嚣张气焰和敌强我弱的战争形势,导致抗战情绪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在这种情况下,新四军抗战组织工作无疑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失去地利人和的情况下,新四军只能凭借顽强的作战精神及正确的战略方针,才能从日本侵略军手中获取胜利。无数新四军军人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一曲又一曲的感人事迹,也充分反映出了新四军善战、敢战、勇于战斗的革命精神。另外,在南方地区三年游击战争中,新四军获得了丰富的游击战经验,这为日后创建敌后根据地提供了基础。由于长时期的军事实践和顽强的抗战经历,他们逐步形成了独特的战略战术、军事思维、指挥风格和思维方式;不畏险阻、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对革命事业、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和无比忠贞的精神风貌;不计个人得失,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的大局精神和爱国情操。新四军前辈们的这种精神和独特的风格,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民族的解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新四军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由此完善并丰富和发展了具有独特内涵的新四军传统文化。
三、继承和弘扬新四军传统文化
首先,继承和弘扬新四军传统文化要同时代特征相结合。当今世界的特征是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在这样的世界背景下,文化既是民族复兴的标识,也是政治合法性的主要来源。要实现中国梦就必须要有新四军的那种坚定信念,来构建起充实的、富有张力的而非虚无飘渺的精神文化体系,作为国家社会发展的支撑。同时,我们从新四军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还深刻体会到坚持党领导的重要性。所以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更加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领导周围,要时刻记住党的宗旨,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置于首位,真正意义上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样我们党才能得到人民由衷的拥护,才能带领人民群众走向共同福裕,才能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新四军独特的道德信仰、价值取向、生活及思维方式等,都是经过了无数次锤炼所获得,从而形成了十分丰富的文化传统。这种文化传统是新四军军人精神的体现,其中蕴藏的精神已经融入到其血脉、灵魂深处。这些高尚的思想通过言语、文字等各种载体也融入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当中,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性格、气节和气魄。
其次,继承和弘扬新四军传统文化要同时代价值相结合。当前,我们要继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把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融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实际行动当中。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各阶层人士共同的利益及愿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能够让中华民族万众一心,无论是在精神上、道义上,还是在政治上保持团结一致,共同面对挑战、克服困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促使我党干部政治鉴别能力不断提升,从而构筑出一道牢固的思想防线,明辨出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与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这样才能保持坚定的立场,才能抵御各种错误思想及诱惑。
最后,继承和弘扬新四军传统文化要同时代精神相结合。民族精神是社会时代精神的基础。正是社会的时代精神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提供了活力与动力。民族精神涵盖了一个民族的信念与理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想道德观念,并且也体现了民族的行为准则。民族精神是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也是统一思想规范、保持团结稳定的根本力量。一直以来,传承千年的中华民族精神承载了中国人的伟大复兴梦。它是维系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精神枢纽,也是中华民族屹立不倒的精神基石。民族精神之所以能够为中国人民带来强大的力量,与其核心因素的爱国主义是分不开的。换句话说,爱国主义精神与民族精神是相统一的。民族精神要发展,就离不开爱国主义精神的支持。同时,民族精神的发展也离不开改革创新。如果一个民族仅限于闭关自守、固步自封,就必然会走向衰退、败亡的道路。不断改革创新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动力和精神支撑。我们今天继承和弘扬新四军传统文化,就应当牢牢掌握它的与时俱进的品质特点和时代要求,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增强以人为本、改革开放的理念,增强自强不息、自主创新的意识,增强崇尚科学、诚信守法的品德。积极做好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牢记宗旨、执政为民,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维护团结、和谐共事等四个方面的表率,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1,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M]. 北京:学习出版社2011:26.3,刘以顺,论新四军的铁军精神[J].理论建设,2006(5):59-614,新四军战史编辑室,新四军战史[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6.5,朱强娣. 新四军文化工作在抗战中的作用[J]. 安徽史学,2003(5):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