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干部选拔培养工作的实践与思考范文
篇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加强和改进年轻干部工作,要下大力气抓好培养工作”,“干部多‘墩墩苗’没有什么坏处,把基础搞扎实了,后面的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这些重要论述,为新形势下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为把中央要求落到实处,近期我们对近年来兰州市如何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做法和成效做了一些回顾,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粗浅的对策建议和思考。
一、目前我市年轻干部培养选拔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从多年的工作实践来看,我市在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中,一方面拓展来源、优化结构,保证年轻干部存量充沛,以充足的干部储备确保和提升干部质量;另一方面,注重改进方式,深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改进培养方式和选拔任用方式,确保年轻干部质量不断提升。但是,在当前对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过程中,我们也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
(一)编制有限,“进口”和“出口”不畅并存。十八大以来,由于各地机构改革、《公务员法》颁布实施后的行政编制调整等,基层党政机关领导班子职数以及市、县、乡公务员编制大幅度减少。近年来企业改制、行政事业单位编制分离,加之需要消化原有的干部,各级党政机关严控编制,企业和事业单位的优秀年轻干部难以被行政单位调用,进一步加剧了行政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匮乏的状况。而另一方面,
由于缺乏淘汰机制,一些不称职干部长期占位,也导致优秀年轻干部很难到岗晋位。
(二)晋升台阶客观存在,年轻干部提拔缓慢。《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明确规定了干部选拔任用的学历和任职年限等,在一定程度上给年轻干部提拔设置了明确的任用台阶。与此同时,行政单位同级别领导岗位间又存在权责差异,权力分配的权重不同,干部晋升因而又普遍存在“隐性台阶”,造成年轻干部提拔必须在虚职实职间多次转换,晋升过程不断延长。
(三)单位领导思想不够解放,选人用人观念陈旧。一些单位领导对于加快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紧迫感和责任感。有的认为现有班子成员年龄不大,文化程度不低,不必过多强调选拔年轻干部,顺其自然能选多少算多少;有的搞平衡照顾,任用一个人就要考虑年龄、资历、任职时间与之相当的一批人的安排问题;少数领导干部怕后来者居上占了自己的位置,对选拔年轻干部抱有抵触情绪等等。诸多明暗台阶和观念影响造成职务晋升困难,一些优秀年轻干部得不到及时提拔重用。
(四)选拔晋升不连续,后备干部备多用少。近年来,因受职数的限制,干部调整间隔时间长、调整范围小,由于年龄、学历要求比较严,一些年龄较大、专业受限的基层后备干部失去参与选拔的机会,出现年轻科级后备优秀干部长时间等待提拔的现象。同时,后备干部动态管理不够完善,考核机制不够健全,
竞争激励机制不够完备, 没有及时提拔、 补充和淘汰,造成后备干部备多用少,甚至一些后备干部长期备而不用。晋升无空间已经成为影响年轻干部成长的主要外部原因。
(五)评价标准和方式不够全面,选拔不够系统规范。一些干部反映尽管考试把住了年轻干部文化素质关,但在年轻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考察、能力素质的评价和工作实绩的认定上有待完善。在年轻干部的选拔上,因选拔对象的特定性、
局限性或利益的关联性,存在着拔苗助长的现象;而在测评范围较窄、人际关系复杂的单位则存在着求全责备现象,两者都可能导致民主测评结果的“失真”。
(六)专业阅历所限,部分年轻干部业绩不突出、成长不快。近年来行政单位新进干部来源单一,以部队转业干部和大学毕业生为主,或因业务知识水平所限,或因阅历经验所限,对工作的适应期较长,难以在短期内作出突出业绩。个别干部的工作能力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因为之前未在领导岗位上锻炼过,一些年轻的领导干部进入角色慢,不知道工作怎样抓,面对复杂、困难工作时,缺乏有效的方式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加大年轻干部培养选拔的主要对策及建议
把年轻干部培养使用与干部队伍整体规划联系起来,与地方实际需求结合起来,抓好重点环节,健全完善机制,严格抓好落实,促使年轻干部在最佳年龄进入最佳梯队,发挥最佳效果。
(一)坚持面向基层、重在培养,把握规律性。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在把握其成长规律前提下, 注重在强化实践锻炼过程中提升本领、增强素质。一是在创新思维理念中把握规律性。年轻干部只有在艰苦岗位上经过千锤百炼、艰苦磨炼,才能在关键时刻经受住考验。实践中,应遵循年轻干部成长发展内在客观规律,打破急功近利、重选拔轻培养等理念,坚持不设定台阶、不铺设路子,有计划地安排年轻干部到艰苦岗位墩墩苗、培培土、压压担。在分析问题,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建议出台年轻干部破格提拔实施办法,以便基层规范操作。二是在强化实践锻炼中把握规律性。树立关心基层、重视基层的导向,建立人才在基层培养、干部在一线选拔的工作机制,对那些看得准、有潜力、
有发展前途的年轻干部,及时选派到重点岗位、艰苦环境进行历练,对表现突出的年轻干部大胆选拔使用,引导年轻干部向往基层、扎根基层。选拔任用年轻干部,要有一定基层经历和多岗位锻炼经历,这种历练不宜缺,时间不宜短,切实避免“为了提拔而提拔,为了提拔而培养”的功利化行为。三是在落实从严管理中把握规律性。探索年轻干部年度考核和日常考核相结合机制,为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提供更为科学准确的依据。强化年轻干部的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充分借助党校、高校等资源和平台,加强经济、金融、法律等方面知识培训,
提高年轻干部综合素质。
(二)坚持考核为本,把好“品检”关,提高公信力。年轻干部“谁优谁劣”如何评判,这不是由长官意志决定的,也不是由组织意图决定的,让他们接受实践和群众的检验就是最好的方法。那些在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关键岗位上摸爬摔打依然信仰坚定、能力优秀、实绩突出的优秀人才,那些以服务群众为宗旨、以维护实现群众利益为己任的年轻干部才可以得到“破格提拔”。品质就是生命,一定要有“品质”意识,把好干部“品检”关,防止陷入以下三个“误区” 。一是重年轻,轻德才的误区。有些地方的组织部门对干部“年轻化”的认识有片面性,选拔干部过程中过度侧重以年轻为条件选人用人,忽视了德才兼备的干部选用标准。出现对一些年轻干部“带病提拔”的现象,导致这些年轻干部一旦身居要职大权在握,就拒绝党和人民的监督而走向腐败,使“25岁”和“35岁”的腐败现象屡见不鲜。也有一些地方的组织部门不能辩证地处理好年龄与才能的关系,对年轻干部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层次缺乏全面了解,导致一些年轻干部担当重任后工作平平,打不开局面,贻误了事业的发展时机,群众公认度低。因此,只有处理好德才与年龄的关系,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积极性,实现人才的最优配置。二是重学历轻能力的误区。在选拔年轻干部时,适当考虑学历因素是完全必要的,但“知识化”并非简单的“高学历化” ,知识更不等同于能力。不能片面地把高学历当成高能力,以文凭定格选拔人才,选拔年轻干部,更多的要以德才、能力和业绩为导向。三是重台阶轻格的误区。常言道:“常格不破,大才难得”,对优秀年轻干部的选拔培养按部就班是不行的,必须采取一些超常措施,不拘一格选人才。《干部任用条例》中也指出,特别优秀的年轻干部或者工作特殊需要的,可以破格提拔。
(三)坚持源头储备、合理使用,注重统筹性。加强年轻干部储备是领导班子建设的基础工程, 也是提高干部选拔质量的重要保证。一是增强规划意识。结合实际建立年轻干部培养中长期规划和选拔任用常态化制度,
以科学的规划和完备的制度统筹推进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注重规划和制度的实际效应,加强遵守执行力度,防止成为华而不实、 不切实际的 “空中楼阁”。二是注重源头储备。加强和改进后备干部工作,重点抓好正职后备人选储备。拓宽年轻干部来源渠道,
重点针对选调生、 新录用公务员和大学生村官, 采取从部门考察推荐、 在急难险重工作中发现等途径, 择优储备一批年轻后备干部, 时刻保持总量充足的 “优质水源”。三是平衡政治生态。在加大年轻干部选拔任用力度的同时,
坚持“度”与“量”的有机结合,正确地处理班子职数限制与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关系,统筹其他各个年龄段干部选拔任用工作,避免影响年轻干部的选拔质量和领导班子整体功能,
防止干部任职年龄“一刀切”。
(四)坚持舆论引导、创优环境,体现导向性。创造良好社会环境是年轻干部健康成长的重要前提。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必须强化导向意识,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优化年轻干部培养选拔环境。一是强化舆论引导导向。加强与媒体的沟通与协调, 争取广大媒体对年轻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对事关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负面舆情,正面应对、
妥善处置, 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二是彰显大胆使用导向。在当前社会对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普遍质疑的压力之下, 年轻干部很难放开手脚开展工作。应抛弃不愿用、
不敢用、不会用的思想包袱,对认准了的优秀年轻干部要大胆放手使用,通过培养一批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年轻干部来扩大年轻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公信力。三是体现宽容包容导向。年轻干部工作经历相对比较单一,难免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这也是成长过程中的必然规律。对待他们的失误乃至错误要根据性质做出准确判断,应本着宽容和大度的心态加强教育引导。
篇二
大力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是保证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是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战略任务。近年来,正宁县从全县干部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坚持把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作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点,不断加大年轻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力度,使全县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性别结构进一步优化,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一、年轻干部队伍现状
目前,我县共有副科级以上干部8xx名,其中35周岁以下年轻干部90名,占xx.5%;在35岁以下年轻干部中,在乡科级正职岗位上的7名,占7.8%,在乡科级副职岗位上的83名,占92.2%,大专以上学历的87名,占96.7%,研究生学历的3名,占3.3%。
二、主要做法及存在问题
(一)注重教育培训,为年轻干部提高素质铺路搭桥。坚持把对年轻干部的教育培训经常化、制度化,认真落实了领导班子中心组、干部政策法规理论考试、干部轮训调训制度,实施了35周岁以下领导干部在职学历教育提升工程,形成了短期培训、脱产进修、学历教育、轮岗交流、考察学习、挂职锻炼相结合的宽领域、立体式年轻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县、乡党校培训的“主渠道”作用,对年轻干部分期分批开展培训,使年轻干部在思想上有心干事,行动上有能力干事。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和学习省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为契机,从加强党性教育入手,大力开展了党史教育、优良传统教育、典型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引导年轻干部打牢公道正派、一心为民的思想基础。同时,以提高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本领为目的,切实加强业务培训,采取请进来“教”、走出去“学”、集中起来“训”、组建理论团下去“讲”等多种方式,加强对科学发展观,《公务员法》、《土地管理法》等政策法规、技能技术和业务知识的学习。近年来,共培训年轻干部xx000多人次,抽调农牧、科技、林业等涉农部门干部组建宣讲团,赴乡镇开展宣讲工作30余次,邀请甘农大、庆阳农校等9名专家教授定期来我县开展农业生产新技术专题培训,推广致富新项目。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培训,有效提高了全县年轻干部的党性修养、宗旨意识和带领群众致富增收的本领。
(二)创新工作机制,为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加大了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力度,根据省、市委组织部有关文件精神,按照“公开职位、公开任职资格条件、公开选任提名范围、公开提名程序和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票决”的原则,打破编制、年龄和身份界限,先后3次开展了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公开选拔优秀年轻干部xx名,疏通了年轻干部“能上”的渠道,实现了好中选优,优中选强。加大了轮岗交流工作力度,采取回避型、轮岗型、任期型等方式,有计划地对在同一职位上任职时间较长的科级领导干部进行交流,实现了城乡、部门之间的互动交流。同时,严格执行退休制度,进一步明确了领导干部的任职年龄,鼓励到龄干部提前离岗、退休,为年轻干部“腾位子”,最大限度疏通了干部“能下”渠道,推进了干部年轻化进程。近年来,先后对科协、疾控、县医院、人大办等部门年龄偏大、任职时间较长的xx名班子成员进行了调整,改任非领导职务,使一批专业型、年轻化、热情高、有威信的优秀年轻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激发了年青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同时,加大了乡镇领导班子年轻干部的配备比例,先后为乡镇配备35周岁以下年轻干部9名,采取公开竞争的办法,为山河、榆林子、宫河、周家、永和5个乡镇各配备了1名大学生村官担任乡镇党委委员,为湫头、永正乡2个乡各配备了1名大学生村官担任领导班子成员。目前,全县xx个乡镇的党委班子中,有35岁及以下干部xx名,占乡镇党委班子总数的xx.1%。
(三)加强实践锻炼,为年轻干部积累经验提供舞台。坚持在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践实干中培养和锻炼年轻干部,不断增强和提高年轻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结合年轻干部基本素质和学历层次较高但实践经验相对缺乏的实际,按照“一线锻炼、服务大局、推动发展”的原则,有计划地安排年轻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让年轻干部官肩负起助推农村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宣传党的政策及法律法规,为农民群众传授新知识、新技术,弘扬社会主义文明新风等责任,全面参与新农村建设、信访接待、重大矛盾问题调处等各项工作,不断积累实践经验,提高处理问题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同时,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通过开展“立足岗位做贡献,服务群众当标兵”、“青春展风采、争优作表率、建功新农村”、“阳光服务献真情”、“爱心奉献1+1”等专项党内主题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年轻干部立足本职岗位,进一步发挥自身文化水平高、知识丰富、视野开阔、专业功底扎实、头脑灵活、充满朝气的优势,干事创业,服务发展。近年来,先后选派69名年轻干部到重要部门和乡镇挂职锻炼,开展各类主题实践活动xx1场次,结合“双联”活动,组织xx1名年轻干部进村入户,开展帮扶。
(四)健全工作制度,为加强年轻干部管理提供保障。建立健全了年轻干部实绩考核制度,修订完善了目标管理责任制、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三位一体”考核制度,坚持平时考核和年度考核相结合、业务考核和综合考核相结合、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原则,科学配置考核评价要素,全方位、多角度、系统全面地考核评价年轻干部。同时,把考核结果作为年轻干部任用、奖惩的重要依据,对考核一贯优秀的给予提拔重用,对经测评不称职票达到三分之一以上、确属不称职的,给予诫勉、改任非领导职务、免职等处理。建立健全了干部任免票决制,讨论制定了《县委常委会干部票决办法》和《县委全委会干部票决办法》,对提拔调整的年轻干部一律实行县委常委会无记名投票表决,征求全体县委委员意见,并实行常委会提名、全委会无记名投票表决,提高了选人用人公信度。实行了后备干部“备用分离”制度,对经过民主推荐进入后备人才库的年轻干部实行备用分离、定期考核、动态管理。即在后备干部储备和任用之间增加一个培养锻炼过程,采取下派任职、参与中心工作、承担项目任务等方式,让后备干部在急、难、险、重环境和重要岗位上接受锻炼,培养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用实践检验干部德才,让有为的脱颖而出,延伸了一线培养干部链条,实现了优胜劣汰。
总之,尽管我们在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方面做了一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客观的看,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培养、选拔和使用年轻干部的力度还不够,全县科级干部队伍还未形成科学合理的梯次结构。二是部分单位和干部的思想认识不够到位,对年轻干部在重点培养和选拔使用上还心存疑虑,仍然部分存在着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的思想,选拔任用年轻干部的范围不广、领域不宽。三是对年轻干部教育培养的措施比较单一 ,跟踪管理和教育培训的措施落实,存在着“重使用、轻培养”的现象。四是在选人用人机制上,干部能下的出口不够畅通,使得选拔任用年轻干部的步伐不快。五是一些年轻干部心态比较浮躁,作风不够扎实,不注重自身能力素质的提高,也影响了对其的培养使用。
三、对策及建议
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事关党的执政根基和事业的长远发展,如何培养选拔经得起群众、舆论、历史和实践检验的年轻干部,是关系党和国家长远利益的带有根本性的战略问题,也是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要深化认识,营造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要充分认识到选拔年轻干部是加强领导干部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客观需要,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保证,要切实增强培养和选拔任用年轻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年轻干部的培养工作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列入议事日程,定期召开会议,专门研究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的目标和措施。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用改革和发展的眼光大胆选拔任用优秀年轻干部。要消除对年轻干部不放心的顾虑,破除求全责备的观念,树立看大局、看本质、看潜力的思想,要敢于提拔和使用年轻干部,敢于对品质好、表现突出、群众公认的年轻干部委以重任,敢于把优秀年轻干部放到重要岗位上去锻炼,做到严有界、宽有度,用其长、避其短,使年轻干部最大限度地发展其特长。同时,要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加大和拓宽公开、差额选拔干部的力度和范围,引入竞争机制,让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
二要严格标准,以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激励年轻干部健康成长。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是引导年轻干部健康成长、激励年轻干部干事创业的风向标和助推器,也是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做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要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条例》以及中央有关文件规定,始终坚持“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充分发扬民主,让想干事的人有平台,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受重用。要始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注重把政治是否坚定、品德是否端正、作风是否正派、交友是否择善、情趣是否健康作为年轻干部选拔任用的根本标准。要非常注重群众的公论,把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作为干部取舍去留的重要标准,坚持以实绩定优劣、以实绩定取舍,注重把那些在工作中踏踏实实干事、取得实实在在成绩、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年轻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
三要强化培训,不断提高年轻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要坚持把对年轻干部的教育培训经常化、制度化。采取定期举办不同内容的青年干部培训班,组织理论团巡回宣讲,赴外地学习观摩等多种方式,加大对年轻干部的党性教育,引导年轻干部正确认识自己,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名利和地位,甘于奉献,廉洁自律。加强对党的基本理论、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学习,要突出对省十二次党代会及“十八大”精神的学习,着力引导年轻干部牢牢把握时代主题,顺应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任务、新特征,切实增强自身推动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突出对业务知识、经济知识、法律知识和技能技术的学习,着力把年轻干部培养成“科学理论武装、具有长远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 的一专多能型干部。同时,要有计划地选派年轻干部到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和外地学习锻炼,使年轻干部进一步开阔视野,增强大局意识,转变工作和思维方式,积累经验,增长才干,以适应新形势、新阶段对年轻干部的要求。
四要健全机制,加大对年轻干部的监督和管理力度。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是年轻干部健康成长的关键。要建立健全针对年轻干部的谈心谈话制度,及时了解年轻干部的所思、所想、所盼,发现不好苗头,及时指出并督促整改。要建立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每个职位的职责、要求和每个年轻干部所负的责任,以增强他们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要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制度,在做好年度考核、年中考核的基础上,通过对年轻干部跟踪监督,定期、不定期地对年轻干部开展实绩考核,并作为其职务升降的重要依据。要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不断优化监督途径,拓宽监督渠道,及时解决干部队伍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防止年轻干部出现“带病上岗”、“带病提拔”现象,更好地保护年轻干部,使他们健康成长、快速成才。
篇三
探索年轻干部年度考核和日常考核相结合机制,为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提供更为科学准确的依据,时间不宜短,让他们接受实践和群众的检验就是最好的方法。那些在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年轻干部工作经历相对比较单一,难免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这也是成长过程中的必然规律,对认准了的优秀年轻干部要大胆放手使用,通过培养一批实绩突出、高校等资源和平台,加强经济。创造良好社会环境是年轻干部健康成长的重要前提。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必须强化导向意识,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优化年轻干部培养选拔环境。实践中、 不敢用、不会用的思想包袱。有些地方的组织部门对干部“年轻化”的认识有片面性,选拔干部过程中过度侧重以年轻为条件选人用人,忽视了德才兼备的干部选用标准、干部在一线选拔的工作机制,对那些看得准。
(三)坚持源头储备,实现人才的最优配置,把握规律性。因此,只有处理好德才与年龄的关系,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积极性、有潜力、能力优秀、实绩突出的优秀人才,那些以服务群众为宗旨,贻误了事业的发展时机,群众公认度低(一)坚持面向基层、重在培养、 有发展前途的年轻干部,使“25岁”和“35岁”的腐败现象屡见不鲜,建立人才在基层培养、压压担、合理使用,注重统筹性。加强年轻干部储备是领导班子建设的基础工程,重点抓好正职后备人选储备。拓宽年轻干部来源渠道,体现导向性。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是一项系统工程。三是在落实从严管理中把握规律性。二是彰显大胆使用导向。在当前社会对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普遍质疑的压力之下, 年轻干部很难放开手脚开展工作。应抛弃不愿用。在分析问题,就拒绝党和人民的监督而走向腐败,防止成为华而不实、 不切实际的 “空中楼阁”。二是注重源头储备,选拔年轻干部,更多的要以德才、能力和业绩为导向,必须在把握其成长规律前提下。在选拔年轻干部时,适当考虑学历因素是完全必要的。一是强化舆论引导导向。加强与媒体的沟通与协调, 争取广大媒体对年轻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理解和支持、重视基层的导向,引导年轻干部向往基层、扎根基层, 重点针对选调生、 新录用公务员和大学生村官, 采取从部门考察推荐、关键岗位上摸爬摔打依然信仰坚定, 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在急难险重工作中发现等途径, 择优储备一批年轻后备干部, 时刻保持总量充足的 “优质水源”。三是平衡政治生态。也有一些地方的组织部门不能辩证地处理好年龄与才能的关系、 妥善处置,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建议出台年轻干部破格提拔实施办法。对事关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负面舆情,正面应对, 也是提高干部选拔质量的重要保证。一是增强规划意识、培培土。选拔任用年轻干部,要有一定基层经历和多岗位锻炼经历,特别优秀的年轻干部或者工作特殊需要的,可以破格提拔。加强和改进后备干部工作,切实避免“为了提拔而提拔,为了提拔而培养”的功利化行为、金融、法律等方面知识培训, 提高年轻干部综合素质。
(二)坚持考核为本,把好“品检”关,提高公信力。年轻干部“谁优谁劣”如何评判,以便基层规范操作。二是在强化实践锻炼中把握规律性。树立关心基层,一定要有“品质”意识,把好干部“品检”关,防止陷入以下三个“误区” 。一是重年轻,轻德才的误区,也不是由组织意图决定的, 防止干部任职年龄“一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