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响进入和谐社会之门
20多年的改革开放,给我们贡献了很多具有时代色彩、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词汇,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些略显沉重和苦涩的词汇,而正是后者,在时刻提醒着我们,改革开放还有一些不完善以及有待突破和深化的地方,令我们不敢懈怠。 4月20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刘永富透露,从1995年社保制度改革以来,截至20xx年底,我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规模累计已达7400亿元,而且每年还将以1000多亿元的速度增加。
据专家解释,7400亿元的资金中,绝大部分是用于支付已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之初,各地并没有严格按照文件要求的“统账结合”方式操作,而是实行了“混账管理”,用企业为在职职工缴纳的社会统筹基金来支付他们的养老金,这笔钱不够时,又动用了在职职工为自己缴纳的个人账户基金。同时,在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困难企业欠缴社会保险费严重,特别是为了安置富余人员,大量职工提前退休,将负担转嫁给了养老保险。
其实,如果说7400亿元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规模的出现,是各级政府在政策的执行上有所偏差,不如说是在当初政策的制定和安排上侧重点不同所致。因为说到底,这是改革的成本由谁负担的问题。从目前情况来看,这个问题如果再得不到妥善解决,风险将会越积越大,甚至会危及我们的改革进程。
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收入分配方面。收入差距拉大现在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有学者指出,这同样将对社会的稳定造成一定威胁。但是,回想改革开放初期,拉开收入差距曾经是提高经济效率和个人生产积极性的主要措施之一。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推行工资加奖金的收入分配制度。但那时收入差距的扩大并没有影响到社会的稳定。这是因为在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下,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加,几乎所有社会成员的收入都得到了加强。但是,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经济市场化水平的提高,居民收入分配格局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相当一部分底层群众的收入不仅没有提高,反而有所下降。其根本原因是在分配领域,未能及时调整或出台比较有效、有针对性的政策,以至于分配领域的诸多矛盾有所激化,并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权利寻租、国有资产流失等各种腐败行为。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在不久前阐述今年改革的“艰巨性”时这样说道,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着一些难点,矛盾突出,牵扯面广,涉及敏感性强的领域和环节。有些改革,不仅涉及经济关系,而且涉及上层建筑;不仅涉及经济领域,而且涉及社会稳定;不仅涉及众多的利益主体,而且涉及深层次的权利和利益调整。我们认为,这些特点在社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方面,体现得尤为明显。因此,“推进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将是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新的攻坚阶段的标志性内容之一。
在《国务院关于20xx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关于“推进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部分约三四百字,既提到了“扩大做实个人账户试点”等具体问题,也提出了“组织研究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等事关全局的研究课题,关心弱势群体、体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贯穿其中。当然,三四百字的内容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们认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有两个方面尤其值得注意。
首先,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我国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保障体制很不完善。财政“分灶吃饭”以后,社会统筹变成了地方统筹,落后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很快陷入了困境。在这种情况下,那种过分强调以缴费为基础的社会保障方式,恰恰容易把最需要救助的弱势群体排斥在外。
有关专家认为,在计划体制转为市场体制的过程中,社会保障制度当然也需要转向以市场为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市场可以解决所有的社会保障问题。比如,在社会福利(救济)制度以及城市社会保障体制的平稳过渡等方面,各级政府都应该承担而不是推卸自己在经济上的责任。
其次,从目前整个改革的大局看,各项改革配套性和关联性的加强十分必要,这同时也包括中央政府与地方各级政府之间、主管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等一系列工作。如果每项改革制度的制定、执行,监督部门能够形成相互配合的工作机制,那么,经济体制改革就会更有效地推进下去。
完善的市场经济不仅包括发达的经济、富裕的生活,也包括不断完善、调整不同利益关系、抑制贫富差距过大的法律、法规和其它制度形式,这就要求我们在加强经济领域各项改革的同时,加大在就业、收入差距和社会保障等社会发展方面的政策安排与政策设置上的倾斜力度,使社会的全体成员都能够平等地享受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