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杰:充分发挥金融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金融活,社会才活
邓小平指出:“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这一经典性的评价深刻地揭示了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金融适应经济的发展而产生,为经济服务,又反作用于经济,对经济的成长和运行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经济,是社会的经济;金融,是社会的金融。所以,无论经济还是金融,都是与社会密不可分的。金融在以特有的方式作用于经济的同时,也在作用于社会,对社会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社会,从广义上来说,是以一定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类生活共同体。它包括作为社会主体的人,以及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作为一个社会有机整体或大系统,它包括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等多个子系统。狭义的社会,则是以人的社会活动和交往关系为主要内容的公共生活系统。它与广义社会中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相并列,特指人的社会生活、社会交往、社会关系以及相应的社会管理、社会环境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说的“社会”,可以从广义上使用,但主要还是指狭义的社会。所以,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无论是广义的社会,还是狭义的社会,金融都与其有着紧密的联系。在经济建设中,金融“一着棋活,全盘皆活”。在社会领域,我们还不能说金融一着棋活,全盘皆活。但如果没有金融,或金融不活,那社会肯定活不起来。所以,我们至少可以说:金融活,社会才活。
第一,金融活,才能够使生产力得到更大的发展,使人们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从而为社会整体的良性运行奠定坚实的基础。作为一种信用中介,金融将社会零星、分散、闲置的资金积聚起来,变成高效、稳定、长期的资金来源,通过借贷、投资的方式,配置到社会急需的领域和部门,组合生产要素,不仅维系社会的简单再生产,而且不断扩大再生产,以及相应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生产方式,从而使社会物质财富不断增加。物质基础雄厚了,社会才有更大的力量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才有更多的条件兴办各种社会事业,才有丰厚的财力建立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体系,才有更强的手段来实行财政转移支付,解决区域差异等问题。金融—经济—社会,通过这样的途径,金融为社会作着巨大的贡献。
第二,金融活,才能够为人们的创业活动提供更好的条件,从而激发社会活力,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大的生产力是掌握了一定科学技术和劳动技能的人。在现代社会,一个人单凭自己个人的原始积累是难于以较快的速度组织较大规模的社会生产的。而金融,就能够提供最重要的条件。党的十六大指出:“要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通过金融的支持和帮助,社会不同阶层的人们,可以更方便地进行创业或从事生产,同时还可以解决更多人的就业问题。社会不仅将更有活力,也更为有序。
第三,金融活,才能够更好地调节宏观经济,调节收入分配,使社会公平正义得到更好的实现。金融与国民经济各部门有着密切的联系。它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各个单位和法人的经济活动乃至社会活动,同时,又能够利用利率、汇率、信贷、结算等手段影响这些经济和社会活动的进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总量,可以使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保持平衡;通过调整货币供应的方向和具体数量,可以调整生产要素在不同领域配置的格局。金融的这种杠杆作用,将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的价格、影响进出口的数量和规模,影响不同部门不同单位的收入,影响社会财富在不同人们之间的分配。如果金融手段运用的方向、力度和措施得当,可以有效地抑制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保证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得到更加切实的维护。
第四,金融活,还有助于培养社会的法制观念和诚信氛围,增强社会和谐的动力和条件。金融行业的特点,决定了它的正常运行需要两个最重要的社会条件,一个是有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制,一个是具备基本的信用基础。人们知法守法,讲究诚信,金融业务才能正常开展。金融发展,与金融有关的法制也会发展,伦理道德的建设也会发展。人们经常受到这种非常严格的法律和道德的熏陶,整个社会就会潜移默化地增强民主法治、诚信友爱、安定有序的氛围,并且带动社会其他方面法治和道德的建设,从而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种内在要求不断地得到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