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呼唤先进文化支撑
建设任重道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执政能力、执政方略、执政方式的新认识。其根本任务就是尽快形成人民群众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环境,切实把党的先进性要求体现到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这就需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充分发挥文化对人的引导、教育功能,营造健康、和谐、文明、进步的社会氛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培养理想信念。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社会的和谐与发展,也需要由一个具有崇高理想信念的群体共同来打造。文化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塑造人的精神。文化往往是在人们自觉不自觉的参与中获得精神陶冶、心灵的净化和情感的升华。这是文化的内在优势。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对于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认识国家的命运和前途,进一步坚定对社会主义信念,增强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信心,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使干部群众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提供精神动力。公平正义与民主法治、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基本特征的社会,应是以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的极大丰富为基础。实践证明,一个地方文化工作做得好,人们在经济社会中充满活力,工作局面容易打开,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精神动力,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有效抵制和消除落后的、腐朽的思想文化影响,动员和激励人民群众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投身于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人民的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化解内部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是要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在当前改革中所出现的人民内部矛盾,多数是由于利益关系的调整所引起的。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其本质上是要把关注的目光从片面追求物质的增长和财富的积累,逐步转移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来;而科学发展观所蕴含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督促着文化发展中提供丰富的产品。在加大建设力度,采取具体措施调整关系的同时,必须立足长远、着眼未来、制定目标、把握导向。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中,使人民内部矛盾不断化解,创造一个和谐的人居、工作环境,使人民群众心情舒畅,生活质量逐步提高。
丰富文化生活。和谐社会需要丰富的文化生活和良好的人文环境来营造。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归根结底是为着“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而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为人民群众提供精神食粮。这就要求我们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不断繁荣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事业。要以文化事业出精品和文化产业创品牌为主攻方向。要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推进各个层次的文明创建活动,从而提升全社会和全体公民的素质,激发社会活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锻造思想灵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道德建设的一个根本问题。”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锻造高尚的情操,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和谐社会更高的水准和形态,是以人由衷的、自觉的行为为根本要求的。因此,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切实加强对人们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教育。要形成文化的主体要素增量,要增加认同和实践先进文化的群体规模。通过发挥文化的生活实用功能、娱乐健身功能、宣传教育功能、审美价值功能、社会组织功能等,形成正确的社会导向,引导人们正确地分辨美与丑、善与恶、是与非,自觉接受和使用先进文化这一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工具,自觉抵制各种错误的观念和行为。
“随着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出现一个文化建设高潮。”面对构建和谐社会新的形势,呼唤我们改变文化体制一直处于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的现状。切实扭转政府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严重现象。应在和谐社会建设的这个大背景下,转变政府职能,依法行使权力,由“办文化”改变为“管文化”。新的变化要求我们运用新的思路,启动新的措施,开创新的局面,迈出新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