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XX中的几个突出问题
文章标题:构建和谐××中的几个突出问题根据区委安排,由区委办牵头,区委、区政府政策研究室负责组织,从有关部门抽调专人分成3个调研小组,于7月13日至15日到各乡镇、街办和区直部门进行了“构建和谐××”专题调研。
在调研座谈的过程中,大家一致认为,构建和谐社会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按照中央、省、市委精神,立足区情实际,建设和谐××,是全区各级党委和政府一项长期而紧迫的重要任务。许多基层的同志都谈到,近年来,××跨入了加快发展的新时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大幅改善,全区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但是,××的发展现状,××的和谐程度,与中央提出的和谐社会的要求相比,与发达地区和谐水平相比,与城乡人民群众企盼和谐的愿望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还存在一些不和谐的因素。从典型调查的情况和全区层面的分析来看,影响××和谐的突出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社会群体之间收入差距拉大
20xx年,我区农民人均纯收入2580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520元,收入差由“九五”末的4886元扩大为6940元。如果将城乡居民收入的计算口径差别、社会保障、福利补贴、基础设施等因素综合考虑,差距则更大。
1、农民增收缓慢。以××镇为例,1996年该镇农村经济总收入11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87元;20xx年,该镇农村经济总收入181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15元。8年间,农民收入仅增长828元,虽然稳中有升,但增幅不大。调查表明,农业自然条件差、耕地面积少、结构调整不到位、农民素质低是影响当前农民增收的主要原因。经调查,1996年×××保护区管理局人均耕地面积为0.9亩,退耕还林后,人均耕地减少到20xx年的0.43亩;1996年时,农民林特收入比较稳定,占农村经济收入的59.1;20xx年由于实施了保护管理,以木材采伐、竹木销售,发展香菇、木耳为主的林特收入急剧减少,林特收入在农村经济收入中的比重降为20,而城郊生态旅游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农民增收稳定但很缓慢。
2、农村插花贫困问题比较突出。全区37个村中有20个属边远贫困村(已列入重点建设的7个),有6个属严重失地村。到20xx年底,全区农村人均年收入在882元以下不得温饱的贫困人口有822户2553人,882—1200元之间的低收入人口为2318户8119人,两类人口11002人。其中鳏寡孤独及痴呆傻残等特困群众639人,每年因灾造成的临时救助群体1500人。这类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一些自然条件较差的偏远乡村。同时,部分已脱贫群众由于缺乏稳定的增收项目,极易因灾、因病返贫返困。
3、城市居民收入差距拉大。以××街办××社区为例,止20xx年5月底共有5720户15700人,比20xx年3840户120xx人增加了1880户3700人。其中机关事业单位人员7000余人,20xx年人均收入在1.3万元左右;企业职工8000余人,20xx年人均收入为0.8万元;下岗失业人员104人,20xx年人均收入为0.4万元;从未就业人员74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人均年收入最高,是下岗失业人员人均年收入的3.25倍。
4、弱势群体较多存在。截止20xx年6月底,全区仍有低保人口有3856户9796人。这些低保人群中,约有三分之一的家庭在黑暗、潮湿、破旧的危房中生活。约有三分之一的低保家庭子女上学存在严重困难,无法筹集学杂费、书本费等入学费用。低保对象中的鳏、寡、孤、独人员2412人,政府发放的低保金仅能维持基本生存。这些生活在发达城市中的不发达群体,居住条件之差,生活条件之苦,与和谐社会的愿景构成巨大的反差。全区因下岗、失业、拖欠工资、意外灾害、家庭成员重大疾病等原因导致生活困难的职工中,特困职工达647人,这647个特困职工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全市最低生活保障线,已全部纳入低保。
5、半边户家庭生活状况堪忧。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许××是户口落在滨河社区的一个半边户,一家三口租房住,本人患有癌症,小孩仍在读书,全家靠妻子擦皮鞋维持生活,处于极度贫困边缘。象他这样的半边户,滨河社区共有10户,其中有6户已将另一方户口迁移落户到社区,办理了低保,有3户因老家有田地不愿迁户口,有1户无法取得联系。这些半边户家庭,大都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加之有些有劳动能力的家庭成员没有相对固定的工作,有的家庭成员长年有病以及子女就学等原因,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全区538户半边户中,134户半边户迁转了户籍,其中符合政策的132户已纳入了低保;有131户正在办理之中;有273户因种种原因未迁移户籍。
二、社区现有服务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