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乡镇怎样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开展工作的思考
文章标题:贫困乡镇怎样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开展工作的思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当前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奋斗的主题。但是,在一些贫困乡镇,对什么是和谐社会,怎样构建和谐社会,仍缺乏一个统一而深刻的认识,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想目标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还是一种口号或是书面语。在此,笔者就什么是和谐社会,贫困乡镇怎样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开展工作,谈一点粗浅认识。
____对和谐社会内涵的理解
作为一个和谐的社会,从表象上看应当体现为经济和社会事业不断发展,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而从本质上看,则应当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和谐稳定。生产力的和谐稳定体现在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即使经济增长摆脱过去那种对自然资源和物质资本过份依赖的增长模式,转而通过技术进步,人力资源来实现经济增长的模式,这是一种真正以人为本、可持续、高质量、高效率的增长模式,它能有效降低对物质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有效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形成一种具有强大创新活力,循环发展的经济环境。生产关系的和谐稳定,则包括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稳定,政治法律制度、传统道德规范与人的行为关系的和谐稳定。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和关键,是以人为本的精粹所在。只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和谐稳定了,那么,这个社会才能和谐稳定。所以,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进一步加快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加大政治体制改革力度,建立民主、公平、诚信、友爱的社会环境。
____贫困乡镇怎样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开展工作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长远而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和发达地区相比,贫困乡镇发展比较滞后,物质基础比较薄弱,因而在“构和”的思路、方式、方法上都会存在很多差异,“构和”工作难度也会很大。因此,我认为,贫困乡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要紧紧抓住发展和稳定这两个关键环节,开展扎实有效的工作,努力建设一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贫困乡镇要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断创新发展思路,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只有这样,构建和谐社会才会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当前,贫困是影响社会稳定的一大因素。据美联社9月21日电称:“中国贫富差异的加大,已经构成了潜在的危机,并将导致社会动荡。中国富裕人口占总人口的1/5,他们的收入相当于全国人口总收入的一半,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外来打工人员的待遇问题,城市居民平均收入为1000美元,而乡村居民每年收入只有300美元,这导致很多抗议及冲突现象的发生。目前,中国还有3000万人口处于赤贫中,6000万人口收入低于865元,国家公务员平均年收入为1900美元”。贫困乡镇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贫富悬殊,加上诸如腐败现象的存在,已经成为影响团结和稳定的主要因素。从当今中国乃至世界各国的维稳工作情况看,但凡发生不和谐的问题与冲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经济发展原因造成的。因此,抓住加快发展这条主线,不断创新发展思路,实现贫困乡镇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逐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使绝大多数乃至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构建和谐社会才会有坚实的物质基础。
____如何搞好发展,保持稳定
一是结合实际,开拓创新,不断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贫困乡镇要实现经济的发展,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根据现有资源条件,工业基础和经济结构特点,不断创新发展思路,营造创新氛围,积极实施区域性特色战略和信息带动战略。要以国内国际化大市场为目标,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大力推进优势产业发展,搞好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保护。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开发战略政策、投资项目向西部倾斜的大好机遇,搞好资源优势组合,做出市场需要的而别人没有的,比别人好的东西。当前,要结合我县建畜牧大县的实际,着力加大农畜产品的研发和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进程,延长产业链,提高增值力。要充分利用民革中央和深圳宝安对纳倾情帮扶的优势,搞好资金、技术的引进工作和大市场信息捕捉工作,通过走提高科技含量、降低自然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提高经济效益的道路,吸引一批具有带动性、关键性、技术含量高的农畜产品加工、生物制药等工业项目到地方创业发展,搞好外资优惠服务工作。
二是采取措施增加农民收入,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农民”是乡镇的主体,农村是需求市场的根本,农民没有钱,农村市场永远开发不出来,农民不富,社会终究贫穷。一个贫穷的社会是不可能和谐稳定的,针对西部贫困乡镇生态环境脆弱的实际,需要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从根本上提高抗灾夺丰收,提高粮食生产综合能力。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大工农结合力度和工业反哺农业力度,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解决农村问题,推进城镇化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逐步农转非,转移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