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十集观后感精选六篇
下面是小编为各位收集的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十集观后感精选六篇,请大家参阅!
篇一
建国六十多年,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穷二白到物质生活极大丰富,我们的国情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但是我们的执政基础没有变,我们的宗旨没有变。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因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永远的使命。
要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首先要坚定信仰,对党忠诚。聆听着陈若克悲惨的故事,很多人留下了眼泪,为之感动不已。还是一个花季的年龄,为什么能有那么坚定地意志。只因心存信念,她信仰共产主义,坚信党的事业必将胜利。无数的共产党人正是靠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在极端险恶的斗争环境中不屈不挠,在艰难坎坷的转战中不懈跋涉,在炮火硝烟的斗争中浴血战斗,最终夺取了革命的胜利。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当前,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仍然离不开信仰的照耀,理想的支撑。作为党员干部,更应把“坚信党的事业必将胜利”作为信仰的核心,并为之不懈奋斗,带动新时期主流社会信仰的重塑。和平的时代里,没有了真刀实枪的威胁,却有了更多的糖衣炮弹。抵御诱惑,奋发图强,必须要坚定理想信念,对党忠诚。
第二要为民服务,无私奉献。沂蒙母亲王换于一心向党,自己的四个孙子因营养不良相继夭折,却哺育了80多名革命后代。这在今天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但这确是真实发生的故事。倘若没有革命先烈的浴血奋战、没有人民群众的鼎力支持,就没有我们今天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国家干部,爱岗敬业,克己奉公是我们的职责,为民服务,无私奉献,是我们的本色。只有牢记历史,只有心怀群众,才能在社会主义事业中无私奉献,发挥出先锋模范作用。
第三要开拓创新,艰苦奋斗。我们要坚决摒弃“得过且过”,“守摊子、混日子”的想法,在对待党和国家事业上始终保持进取之心,时刻牢记使命,敢于攻坚克难,不怕挫折,不负党情、不愧民心。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风气也开始浮华。面对新的复杂形势,我们要经常警示自己,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生活水平虽然提高了,但工作环境却日益复杂,群众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我们具备脚踏实地、真抓实干、艰苦奋斗的工作态度,具备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的工作精神,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国家的发展史,就是党同人民群众血肉相连、休戚与共的历史。以史为鉴,让我们发扬沂蒙精神,以对党忠诚的坚定信念,为民服务的坚定情怀,艰苦奋斗的坚定精神,挥洒青春,建功立业,为实现美好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篇二
新时期的我们,没有经历战火硝烟的洗礼,没有经受苦难岁月的磨难,很难理解革命先烈们那份为追求革命事业成功、为人民谋求利益的执著的信念和无畏的精神。现在有些党员同志看重名利、地位、待遇,少了些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多了些讲求实惠的功利;少了些艰苦奋斗的精神,多了些不思进取的颓废;少了些埋头苦干的作风,多了些轻飘浮躁的意气。这种不良的风气与我们共产党员的理念格格不入,也不利于国家的长久发展。目前国家开展“两学一做”教育活动,也正是让大家深刻把握党的宗旨,切实做到为人民服务。
也许很多人都会感到困惑,作为一名普通的党员,我们如何去为人民服务?我想作为一个普通人,虽不见得能干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但要有信心干好平凡的实际工作,要学会换位思考,多想想别人的好处、长处、难处,少想自己的利益,要有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情怀,通过自己的努力改正缺点,提高素质,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对人民群众有益的人。
说到换位思考,我深有体会。毕业后做过一段时间船员,知道船员的不容易,所以在VTS值班时,有时高频、电话会接到船员诉求拖欠工资、扣押证书等不属于本职工作的事,我都会耐心的告知他们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工作后有许多生活中的事需要到一些单位办理业务,深刻的认识到工作人员的简单一句话会对相对人带来很大的麻烦,所以自己在工作中每当有人来我这办理船舶代理备案或是开海上搜救证明时,我都会耐心的讲解,争取一次让他们办理好。我想这些在工作中点滴的小事,多一句善意的提醒、多一个暖心的微笑,都是践行为人民服务的体现。
青春是短暂的,不应给自己留下太多遗憾。或许我们不能像伟人那样将一切都奉献于为人民服务,但是只要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多一点耐心、多一点细心、多一点热心,脚踏实地付出自己一点点微薄的力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就会永放光芒。
篇三
想要让人民有获得感必须坚持民主,让民主浸入到骨子里,通过学习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坚持民主法治建设,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加快建设民主法治的现代化社会。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要求充分发挥出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扩大群众基础,广泛开展几层民主实践。其次要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将社会各项事业纳入法治化轨道,加强司法体制改革力度,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从而稳定政治;
二、要创新发展,着力于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建设创新发展现代化社会。因此要做到五个协同,即产业协同、创新协同、体制机制协同、环保协同和基础设施建设协同。创新是动力,是发展的引擎。发展需要依靠核心技术、关键性技术和高端技术来推动。此外,要根据实际发展要求,加强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力度,推动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用技术带动发展。同时要做好结构性调整,全面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任务,淘汰落后产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补好民生短板;
三,在未来的五年内,社会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新一轮改革开放,加快建设开放包容的现代化社会。要坚持理念先行,向思想解放要动力。要深刻体会市场、开放、绿色、创新和人民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市场和需求的关系,树立海纳百川的开放理念和以新赢新的胆识和勇气,艰苦奋斗、真抓实干。此外,要坚持改革开放,向体制机制要活力。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实现资源要素配置最优化。要树立由点及面,点面结合的理念,推行先行先试,着力落实各项改革试点试验。
四,社会要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的现代化社会。这就要求我们做到生态环境绿色化、生产方式绿色化、生活方式绿色化。另外,要重视优化城市布局,优化城市空间和规模结构,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市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要着眼于提升城市品质,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细化城市管理,以国际化城市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让城市生活更加方便、舒心和美好;
五,极为重要的一点是要关注民生,解决民生问题。因此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建设文明幸福的现代化社会。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全面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将价值观引领贯穿于各项活动中,在细节上下功夫。要坚定“四个自信”,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话语权,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加强道德教育、树立道德榜样。此外,要坚持文化惠民,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大力弘扬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增进人民福祉。
对于一名党员来说,尤其是作为社会市的一份子,我们要时刻关注最新理论成果和总结,着眼于社会发展全局思考问题。用自己的方式将对理论和实践的认识表达出来,并且能够联系实际,做到从自身做起。尽管有些许不足,但我会继续研究学习党的精神理念,努力加强实践经验。
篇四
在反腐败斗争中,人民的“获得感”从何而来?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无论是退还到老百姓手中的违纪款物,还是基层干部作风的转变,这些正风反腐带来的实际可感变化,都是“获得感”的来源。
前段时间热播的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中有这样一幕,剧中的主人公在饭桌上说到停车场收费员询问车主要不要发票一事,感叹“现在的人都是怎么了,掌握点权力,就想方设法谋私利”。从中我们可以窥知一二,相较于“虎患”,这些发生在基层的“贪蝇式”腐败,给人民带来的伤害更深。
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要让群众更多感受到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果。作为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纪检监察机关要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严肃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把反腐的利剑直指与老百姓联系最为密切的民生领域,把不作为、乱作为的腐化堕落分子揪出,及时肃清我们的党员干部队伍,营造风清气正的从政环境,以优良党风政风赢得民心,打通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最后一公里”。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以更大力度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认真贯彻执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切实把党建设好、管理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根本保证。
篇五
2013年深秋,随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一场关乎13亿人全面发展、走向共同富裕的改革拉开大幕。三中全会明确指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这是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下展开的一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大变革。
《人民的获得感》是《将改革进行到底》的收尾篇,它全景展示了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辉煌成就,通过不同群体的感受再现了改革带给人民的红利。我们常说,改革为了人民。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诠释了改革的真正含义。
“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基和宗旨体现,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刚刚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时面对中外记者庄重承诺。四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存权,以“一个都不能少”的魄力和担当打响全面脱贫的攻坚战;以“政府兜底”保障1800万城镇困难群众的生活;以完善各项社保制度,保障人民的基本生存需求;着力保障人民群众的发展权,在就业、住房、平安中国、教育、医疗、户籍制度改革等方面深化改革,更好造福全国人民;把“共享发展”列入新发展理念,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带领全国人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四年过去,一份沉甸甸的民生成绩单摆在我们面前:
学有所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教育公平,努力办好农村教育,缩小城乡差距;提升中西部教育发展水平,缩小区域差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缩小校际差距;加大对特殊群体扶持力度,缩小群体差距,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劳有所得。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先后出台了《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等重要文件,开展了县以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居住证制度、城乡住户收支调查一体化制度等专项改革。2013年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年平均增长7.4%,实现与GDP增长基本同步;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基尼系数从2013年的0.473下降到2016年的0.465。发展成果在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病有所医。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从2009年起步,到2013年建立起了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的基本医疗保障网。这张网越织越密,今年已经覆盖了13亿人。2015年,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全面实施,提高了重特大疾病保障水平。目前,我国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参保人数超过13亿,参保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
老有所养。一个国家对待老人的态度,体现着这个国家的文明程度。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关系2亿多老年人口特别是4000多万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晚年幸福,也关系他们子女工作生活,是涉及人民生活质量的大事。2016年10月11日,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决定降低准入门槛,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推动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提升居家社区和农村养老服务水平。养老服务市场的大门被彻底打开。目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等,一项项关系到亿万老年人福祉的改革,都在坚定而审慎地推行。
住有所居。中国人讲究“安居乐业”,居不安则心不定。在解决老百姓住房问题上,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至关重要。以政府为主满足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逐步建立。
户籍改革。2014年6月,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构建新型户籍制度的纲领性文件,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提速。新型城镇化建设有了更深刻的内涵――不是让农民简单地进城,而是要真正共享城市公共服务。近年来,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工作每一步都走得坚实有力
户籍制度改革意见和居住证暂行条例“双落地”,城乡户口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数量明显增加,在异地他乡城市工作、生活的常住人口有了更多“归属感”
文化服务。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大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部署,各地以标准化、均等化为目标,坚持政府主导、重心下移、共建共享。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不仅形成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还初步建成了包括国家、省、地市、县、乡、村和城市社区在内的六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让人民更有“获得感”,改革才能改到人民的心坎里。
篇六
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十集人民的获得感已经播放完毕,那么什么叫人民的获得感呢?通俗的讲就是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从本集专题片可以看出,我们的改革已经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这还远远不够,我们的改革将会继续,人民的生活也会更好。
“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发出的政治宣言承诺铿锵,也充分表明对人民的情怀与担当.
接下来的改革牵动整个社会,连着亿万民心。在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中,“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这一重大要求,已经充分融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每个环节。
获得感,体现在改革对群众需求的呼应之中。通过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鼓励全体人民通过辛苦劳动增加财富;通过改革完善现代市场体系,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平等竞争、获益;通过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合理调节国民收入分配,增加群众福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通过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保障农民平等参与分享现代化成果;通过深化各项社会事业改革,为保障和改善民生,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民提供制度保障……人民群众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方方面面的改革由此破题推进。
获得感,体现在群众对改革的参与之中。“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和挑战,只要有人民支持和参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越不过的坎”……几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是改革的主体”的反复强调,转化为深化改革的实际行动。鼓励和允许不同地方进行差别化探索;鼓励基层群众解放思想积极创新;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互动……一系列举措,都指向尊重群众实践,集中民智,反映民意,也使得各项改革的思路、决策、措施可以更有效地满足群众诉求。
获得感,体现在改革的成果共享之中。改革依靠人民,改革为了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发展成果要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千方百计帮助困难群众排忧解难;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要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5年来,在“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指引下,就业、教育、文化、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阶段,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前景可期。
人民,被放在治国理政的最高位置;人民的获得感,更是全面深化改革不变的价值指向,成为检验改革“含金量”的最重要标尺。秉持人民至上的坚定信念,追寻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亿万人民,在改革的道路上共同奋斗,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中国,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