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改革进行到底心得体会精选五篇
下面是小编为各位收集的将改革进行到底心得体会精选五篇,请大家参阅!
篇一
把有着8900多万党员的中国共产党治好,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难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在不到五年的时间里,就使中国共产党的面貌焕然一新。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第九集《党的自我革新》揭示了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对党自身进行了深刻改革。
落实党建主体责任。过去,各级党组织的负责人似乎也知道党的建设的重要性。但是,不少人对党建的重视仅仅表现在口头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再强调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对抓党的建设不力的领导干部及党组织追责问责,使越来越多的党员领导干部明白了什么叫主体责任、如何履行主体责任,全党上下对党的建设真正重视起来。
抓早抓小改进作风。过去,一直抓党的作风建设,但成效远不能让人满意,甚至有人感叹几十个文件管不住一张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及相关规定,把党员领导干部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明确具体地规定下来。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央政治局成员带头,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令行禁止,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领导干部一律处理,使党风状况有了很大改观。
对腐败行为零容忍。过去,一直反腐败,但力度不够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反腐败,真正做到了零容忍、无禁区、全覆盖。被查处的领导干部数量、级别和受惩处的力度,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制度日益完善,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
严格选人用人。过去,在干部选拔方面出过不少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选拔干部方面强调权责统一,既加大各级党组织在选人用人上的权重,也强化各级党组织在选人用人上的责任。实行“四凡四必”,即干部档案“凡提必审”,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凡提必核”,纪检监察机关意见“凡提必听”,反映违规违纪问题线索具体、有可查性的信访举报“凡提必查”。几年来,干部选拔的准确度大大提升,带病提拔现象明显减少。
充分发挥纪委作用。过去,纪委发挥作用不够,有着体制机制方面的原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纪检工作体制机制进行改革。落实纪委双重领导体制,既受同级党委领导,也受上级纪委领导。案件线索在向同级党委报告的同时,也要向上级纪委报告,案件查办以上级纪委为主。纪委书记、副书记的提名、考察以上级纪委会同组织部门为主。这就使纪委的地位和权威大大提升,在案件查办时可以不受干扰。纪检组全面派驻,对派驻部门的监督就容易得到落实。加强和改进巡视制度,使巡视和巡察在全面从严治党实践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将改革进行到底》第九集《党的自我革新》精当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强决心和历史担当。党的建设制度的改革还有很多。各项改革及其取得的成效,体现了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的有机结合,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已经成功走出了一条管党治党的新路。
篇二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指导,中央电视台承担制作的十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于2018年7月17日开始播出。《将改革进行到底》是迄今为止首次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权威、全景报道的一个作品。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我们这一代的使命,就是将改革进行到底!”时序更替,梦想前行。改革,将保证一个发展中大国的长治久兴。全面深化改革,正是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的必然历史选择。唯有坚定不移的推动改革、更加面向未来和需求,才能开创深化改革的新篇章。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曾指出,“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要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作为一个拥有450多万个基层组织、8900多万名成员、在人口超过13亿的大国执政的大党,没有同心协力拧成一股绳的思想共识,就难以跨过改革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更难打破改革涉及到的各种利益藩篱。
“天下之事,因循则无一事可为;奋然为之,亦未必难。”改革从来都不会一帆风顺,在改革过程中会存在形形色色的阻力,非强大决心和强有力行动,不足以推进改革。改革之船到如今中流击水,比意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关键的是勇气。面对改革遇到的新问题硬骨头,唯有“敢涉险滩、啃硬骨头”的魄力,唯有“大刀阔斧、舍我其谁”的勇气,唯有“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由我”的境界,回应“时代之问”才会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改革关头勇者胜,气可鼓而不可泄。”将改革进行到底,就必须恪守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党内经常性的学习教育和全社会润物细无声的宣传引领,最大限度地凝聚全党的改革共识,最大限度地凝聚全社会的改革能量,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改革进程中感受到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篇三
以党在新形势下强军目标为牵引,全面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重大历史任务。它直接决定着信息化时代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的前程和走向,并将最终决定当代中国军队有没有资格站在21世纪的战场上与世界对话。正是基于这一深谋远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毅然拉开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大幕,我军面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第七集《强军之路(上)》以宏阔的国际视野和大纵深的历史视角,多维度展示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这场改革事关民族复兴。当前,我们正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越是发展壮大,面临的阻力和压力就越大。在充满挑战和风险的民族复兴进程中,我军必须要做“中华号”巨轮的“压舱石”。完成这一使命任务,必须大力推进军队改革创新。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不改革是不行的。从本质上说,这次改革是我军组织模式、制度安排和发展方式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的飞跃,是一次根本性的变革和重塑,所要弥合的是机械化战争与信息化战争之间的制度落差。只有完成这一根本性改革,才能大幅提升我国现代军事能力,才能全方位地承担起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
这场改革事关国家安全。当前,我国安全面临的现实和潜在威胁不断增多,海洋、太空、网络等领域的斗争异常激烈,特别是某西方大国频频把战略重点对准我国,挑唆周边国家折腾、消耗、牵制我们。目前,我国正处在由大到强的阶段,军队不强,国家只能是富而不强。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虽然取得了重大成就,但军队现代化水平与国家安全需求相比差距还很大,与世界先进军事水平相比差距还很大,我军打现代化战争能力不够,各级干部指挥现代化战争能力不够。这些短板和弱项如不及时弥补,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将是致命的。只有打赢军队改革这场攻坚战,啃下这块硬骨头,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才能在国家“关键一跃”的节骨眼上,从容不迫地应对国家安全面临的各种严峻挑战。
这场改革事关我军在国际军事竞争中的态势。军队永远是为打赢下一场战争而存在的。对一个大国而言,军队永远是为谋求国际军事竞争优势而存在的。当今世界,主要国家竞相推动国防和军队改革,加紧推进以智能化、无人化和高端生命科学技术等为代表的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快重塑军事力量形态。美军在总结近几场局部战争经验教训基础上推动“二次转型”。俄军围绕职业化、常备化、精干化推进“新面貌”军事改革,指挥机构削减了50%,军官数量从35.5万名减少到20万名,官兵比例将由之前的1∶2.8优化为1∶5。这些改革的焦点,是打造信息主导、体系支撑、精兵作战、联合制胜的现代军事能力。目前我军体制改革正在推进,已到“啃硬骨头”的攻关阶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表现出惊人的壮士断腕精神,军队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实践证明,在浩浩汤汤的世界军事竞争潮流面前,只有不断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才能紧跟世界军事发展潮流,赢得战略主动,成为下一场战争的主导者。
篇四
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的第六集《守住绿水青山》,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改革实践和巨大成效,内容丰富,针对性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将绿色发展确立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将建设美丽中国列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目标。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守住绿水青山》的第一个看点,是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源流和发展情况。自20世纪80年代起,无论在什么地方工作,习近平同志都高度重视良好生态环境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总是强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在统一,把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守住绿水青山》中关于福建长汀治理水土流失、浙江建设生态省等内容,反映的就是当年他领导地方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实践行动。这一时期习近平同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思考和理论探索,可从他1992年的《摆脱贫困》、2006年的《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和2007年的《之江新语》等著作中窥见一斑。
正是因为在基层工作时就深刻体会到保护生态环境与民生息息相关,习近平总书记才能从“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样的战略高度去理解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守住绿水青山》的第二个看点,是系统解读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背景、逻辑和历程。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在人类工业化进程中一直是一对难以协调的矛盾。在快速工业化进程中,我们无论在意识、制度还是能力上,都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导致环境遭受污染、生态环境被破坏的不良后果。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充分认识到必须从制度上解决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为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任务,提出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为此成立了经济体制与生态文明专项小组,负责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目的就是要打破部门藩篱,协调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贯彻了从源头到末端全程治理的新理念,先后出台了近40项改革方案,搭建起我国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
《守住绿水青山》的第三个看点,是在肯定巨大成就的同时直面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过去几十年,我国经历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工业化进程。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环境监管不到位,导致恶意污染环境事件频频发生。内蒙古阿拉善盟腾格里工业园区违规排污,祁连山自然保护区违规开发导致生态破坏,长江因承受不起缺少保护的开发而“病了”……这些问题有些是由于法治不健全,更多的是由于执法不力、问责缺失。难能可贵的是,本片没有回避这些问题,而是对此进行了如实呈现和客观分析。
可喜的是,在过去5年中,我国正式向环境污染宣战,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下,完善了相关法律法规,先后出台了大气、水、土壤三大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与此同时,加大执法力度、铁腕治污,对污染者和监管者严厉问责、追责,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不利局面在总体上得到了控制,局部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有了显著改善。
眼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经走在路上,相信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系统的制度保障,有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会建成山川秀美、美丽富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中国——这也是令人魂牵梦绕的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篇五
一支军队由大向强,必须拥有相匹配的意志和力量。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之《强军之路》上下两集,以习主席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为统揽,以习主席领导推动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伟大实践为主线,系统阐释了习主席改革强军战略思想,深入解读了我军这一轮整体性革命性变革的时代背景、战略考量和重大举措,生动展示了我军变革重塑的全景画卷、巨大成就和崭新风貌。
《强军之路》既是庄严宣示,也是对新时代“胜战之问”的有力回答:紧紧围绕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改革强军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不断丰富改革强军战略思想,系统回答了改革强军的时代依据、目标任务、战略举措、科学方法和组织实施,带领我们全面打响了一场决定中国军队未来的重塑之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凸显出人民军队最高统帅通观大势的时代眼光、强国强军的历史担当、科学缜密的战略运筹和攻坚克难的坚定意志。
人民军队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改革创新史。改革创新的步伐推动着我军因时而变、因变而新,不断发展壮大、迈向辉煌。此次改革是为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的主动作为,是针对现代战争形态变化、军队使命任务拓展等新形势进行的主动适应、主动塑造和主动赶超,是到中流击水的历史自觉。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军队建设发展将找到新的动力源、新的增长点,找到提高军队建设质量效益的新途径、新方式,使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步入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轨道。
此次改革,也是建设法治军队的关键一步。法治军队是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相适应的军队,是把依法治军方针贯彻落实到部队建设的全过程和各方面的军队,要求牢固树立法治信仰和法治思维,实现治军方式“三个根本性转变”,构建完善的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还要看到,建设法治军队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依靠修修补补和局部改造难以取得根本性的转变。只要紧紧把握改革的重要契机,确保改革推动法治的全面重塑,使改革始终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建设法治军队就进入了快车道、立上了新高点。
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史无前例,举世瞩目。这部政论专题片还以鲜明的时代视角,展现了此次军队改革从深入调查、顶层设计、谋划部署到全面推进,从精简员额30万到改革领导指挥和管理体制、优化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从“脖子以上”到“脖子以下”,一系列深刻的革命性的重组重塑重建,使人民军队释放出强大的战斗力,焕发出前所未见的生机与活力。政论专题片展现的这场伟大变革,作为一场革命性的大考,正在向纵深推进,全军官兵在改革征程中正以“舍我其谁”的铁一般担当和作为,支持改革、参与改革、融入改革。
改革没有退路,必须进行到底。伟大的变革需要科学理论领航,需要无数勇于变革的勇士勠力同心、矢志不渝地推动。我们必须坚持用习主席改革强军战略思想统一思想和行动,深刻认清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历史定位、时代价值和我们肩负的神圣使命,坚决啃下硬骨头,趟过深水区,打赢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