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将改革进行到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心得体会
2018年7月20日晚八点,我准时收看了大型系列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四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深受启发。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 “全面从严治党” 思想理念,以及司法改革的种种突破,谈谈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
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和关键环节。当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既面临着“黄金发展期”,又面临着“矛盾凸显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确保社会和谐发展,对于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诸多难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着力抓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确保社会和谐发展的各项工作
要敢于啃硬骨头。习近平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政法战线坚持正确改革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涉险滩、闯难关,做成了想了很多年、讲了很多年但没有做成的改革,司法公信力不断提升,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发挥了重要作用。”司法公正是司法机构的生命和灵魂,追求司法公正是司法工作的永恒主题。
“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是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是要以人民的期待为导向,以法治巩固人民主体地位、维护人民合法权利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这是党面对新形势的郑重承诺。在坚持法治社会的进程中,人民更加期待公平正义,这折射出社会和谐发展对法治的更高要求,因此,“依法治国”的过程中体现公平尤为重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超过30件重大冤假错案得到纠正,张氏叔侄案、呼格吉勒图案等一批冤错案件的再审改判,特别是聂树斌案的再审改判,不仅还了当事人及其家人一个公道,而且传递了人民法院勇于担当、实事求是、捍卫公正的坚定信念。
要坚定不移地改革。习近平强调:“要遵循司法规律,把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和现代科技应用结合起来,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要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深入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提升改革整体效能。要统筹推进公安改革、国家安全机关改革、司法行政改革,提高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能力。各级党委要加强领导,研究解决重大问题,为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提供有力保障。”中国目前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司法体制是在多年的斗争和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改革完善必须遵循规律、循序渐进,同时也要与时俱进,重点突玻,把现代科技应用与执法司法工作融合起来,构建信息化管理监督体系,降低司法改革成本,提高质量、效率,依靠科技进步,实现改革公信力的提升和人民群众的便利化。据2018年3月统计,通过司法公开四大平台,当事人和社会公众可以完整了解司法裁判形成的全部过程,利用中国庭审公开网,累计直播各级法院具有较大社会影响案件的庭审超11万件,访问总量达12亿多人次,通过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裁判文书超过2680万份,网站访问量突破62亿人次,成为全球最有影响的裁判文书网。正所谓:法之所为,人之所盼。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意义和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筑牢经济发展这个基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具备坚实的物质基础,需要生产力水平的极大提高。只有加快发展,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雄厚的物质保障;才能更好地调节不同阶层和群体的利益关系,解决好各种社会矛盾;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必须明确,这种发展不是单纯追求速度,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好字优先,又好又快,必须明确坚持速度、质量、效益相统一,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二,强固先进文化这个支撑。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文化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只有用先进文化引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才能形成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和环境。强固先进文化这个支撑,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巩固和发展全党全国人民继续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注重用先进文化培育人、塑造人,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提升人们的公德意识、文明素质、自律能力、奉献精神;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积极倡导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形成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加强城乡文化设施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满足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
第三,突出以人为本这个核心。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反映和兼顾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正确处理加快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关系;正确处理提高人民生活总体水平和扶助生活困难群体的关系,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能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
第四,抓住提高行政能力这个重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应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提高行政能力。一要提高科学执政的能力。按照科学执政的要求,增强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保证社会有序运行,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维护社会秩序,加快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要提高民主执政的能力。在利益主体多元化的条件下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三要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各项工作,在社会营造学法守法用法氛围。
第五,强化司法公正这个保障。司法公正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有力保证。保障社会公平,促进社会正义,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体系,健全监督机制。当前,应抓紧制定构建和谐社会基本的、急需的法律法规,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供法制保障,在法治的轨道上规范社会秩序。加大监督力度,改进监督方式,对权力运行进行有效监督,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解决行政性资源配置、权力市场化和司法不公、司法腐败问题,筑牢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防线。
透过干部腐败、作风浮夸、急功近利、公共社会安全、群体性事件等诸多社会问题的表象,都能寻觅到权力失规、失范、法治思想淡薄的影子,从某种意义上讲都是社会的公平正义遭到了破坏,亦或者说,是在个别领域出现了“权大于法”的实例,个别手握权力的领导干部过于迷信“权力”,少了一丝对法纪的敬畏,导致一手遮天、呼风唤雨,甚至主宰他人前程,用“家法”取代了国法。
法律的生命力和权威性在于实施,只有建立依法办事、依法维权、违法必究的规则和机制,才能树立法治权威,才能真正尊重法律、实施法律,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对于社会才是一种进步。一个硬杠杠划在那里,把话语权交由法律评说,那么,一个人无论官职有多大,地位有多高,贡献有多显赫,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那就一律拉下马,严惩不贷,这就是对社会公平正义的一个最有力维护。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推进公正司法,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都要旗帜鲜明支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绝不容许利用职权干预司法。这是这集专题片所传达出来的最明确的精神。从“司法责任制”到“员额制改革”、“诉讼制度改革”,都是党中央将“顶层设计”与“基层摸索”向结合的产物。
在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之际,这部政论专题片的推出,将进一步鼓舞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坚持改革正确方向,保持改革定力和韧劲,继续解放思想、勇于实践,把全面深化改革事业不断向前推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